回覆列表
-
1 # 玩古賞今
-
2 # 王志剛7936
如意是象徵吉祥的傳統工藝的美術製品,起源於生活中人的背脊癢癢,伸手不達,削木,竹似爪形狀,用以搔抓,消除癢症,使身體舒適,稱呼為不求人,至今街頭巷尾仍有售賣。如意製作歷史悠久,所用材料繁多,包括金,玉,水晶,珊瑚,瑪瑙,骨質,竹,木等等。由簡單的製作,到後來雕刻上祥瑞,福,壽,平安,萬事如意,年年有餘等吉祥寓意。在清代作為吉祥的象徵,人人都想得到一柄稱心的如意,特別是一柄雕工精美,材質俱佳,均為皇親國戚,達官貴人把玩珍物,還有皇帝,皇后賞賜給王公大臣的如意,是對他們極高的榮謄和功績的肯定。富庶人家逢年過節,壽誕婚嫁用如意作禮物,送祝福,送吉祥,皆大歡喜,吉祥如意。
如意如意如我心意,在清代如意流行根源於乾隆皇帝。大清勵精圖冶,正值康乾盛世,國力強盛,而此時如意早已由實用變為藝術品,乾隆酷愛古玩字畫,於是呼!如意乾隆帝之所愛,吾全國上下之所愛。
乾隆寫詩題詞無數,從乾隆御製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最喜歡的是竹根、檀木、白玉和仿古銅器如意,不僅下令宮中造辦處按照他畫的清樣製作,也大量接受地方官員的進貢,並且刻意蒐集民間的精美如意。
乾隆還會賞賜給官員和後宮,這麼大需求,全國上下的努力,如意在清代的製造工藝達到了空前水平,不僅在數量上大大超越前代,而且品種也極為豐富。
在古宮博物院現藏的幾千件如意大部分為乾隆時所造,其用材奢華、工藝精湛,藝術性極強,件件皆是國寶級。
小小的“如意”,被賦予了平安祥和的內涵,加官進爵的利器,真是如我心意,這還不火起來,成為清代的網紅產品哪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