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舊夢很美

    哲學有幾個人看的懂?但這門學科確實引領人類思想。就跟馬克思思想一樣,你知道馬克思思想,但知道馬克思是怎樣的思想?

  • 2 # 大悔憶智冰

    我說過,真正的作家,應該是人類的先知。

    過去關於魯迅先生是顯微鏡和望遠鏡的說法,其實也適用於一切真正的作家。

    另外,真正的作家應該富於個性和創造性。

    作家思想的深刻性是普通讀者的一大障礙。例如魯迅代表作《狂人日記》裡的狂人形象,所謂翻開歷史一查,只寫著“吃人”二字,還有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的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人類的前途表達的深廣的憂憤,這些思想,儘管現在看來的確未免偏激,但非常深刻。普通讀者會認為那狂人不是一個思想的先鋒,而真是一個瘋瘋癲癲想得太多的瘋子。

    真正的作家見微知著,據現實想象未來,普通人是難於理解和接受的。例如資源環境危機和地球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很多享樂主義的人看來就是誇大其詞杞人憂天。

    作家的個性創造不僅普通人難於接受,一般作家也不敢苟同。例如當年現代派的意識流,會讓習慣於線性敘事的讀者感到顛三倒四。又如後現代作品碎片化認知,主題模糊、價值解構、淡化情節和人物,一般作家會認為你這還是小說嗎?

    在跨文體寫作的後現代的大環境下,甚至歌手鮑勃·迪倫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了,這讓普通讀者很難理解,但在評委和研究者看來,這是再順理成章不過的事。

    至於後現代文藝消除現實與藝術的界限、解拆深度模式,消解歷史意識、消蝕主體精神(自我已經完全耗盡,主體已經分裂瓦解)、 消解審美距離(藝術等同生活)更讓剛剛弄懂了現代派文藝的人們又喊搞不懂!

    後現代小說會讓普通讀者找不到主題甚至找不到文體找不到人物和情節,太可怕了,可是人類現實的生活,就是這麼可怕,意義、價值都碎成一地,新的系統的人生足以依賴的三觀,作家似乎還沒有找到。

    與杜甫同時代的唐朝人包括李白也不足以認識杜甫先進的人文思想和綠色理念,杜甫生前,只是一個普通詩人,即使中唐白居易和宋朝蘇東坡,認識到杜甫的偉大,也未能認識今天的研究者才發現的杜甫先鋒超前到今天的先進思想!至於杜甫那看似平易的表達下面掩藏的高深的語言藝術,也是普通讀者不能認識的。

    拿當代作家來說,很多人以為讀懂了餘華的《活著》,認為主題為“活著就是一切”,其實,《活著》還大有深意,只不過你沒有讀懂。

  • 3 # 戰士陳一條

    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通常是有著現實意義或者深遠的哲學意義的,大部分作品都是走在人類思考的前方。現在大部分人能看得懂的作品,其實是通俗文學,淺顯易懂,不太需要思考太多。《百年孤獨》可以說是諾貝爾文學獎裡面最具代表性之一的作品,經常有人說這部作品看不懂,其實是沒有抓住核心,也沒有理清人物的關係,所以讀起來就雲裡雲霧。其實一般人看不懂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平時接觸嚴肅文學太少,如果你看得多了這型別的作品,再去讀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就很容易懂。再舉個例子,《長日將盡》這部作品,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作家石黑一雄所寫,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寫什麼,個人讀完之後很喜歡,所以我也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他要告訴讀者,“生命消逝太快,人活著總是要為自己所愛的事付出一生”,他還在告訴我們,不要幻想生命有多美好,有時很多的堅持不過是徒勞,從管家的行為舉止中就能看出來。想要讀懂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平時多接觸同類作品,要讀懂真的不困難。以上,供參考。

  • 4 # 含真詩書畫

    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文學作品所以不容易懂,是因為作者把他想說的意思深藏在細節的森林。所以讀者很容易迷失。再加上他們描寫的生活是西方生活。西方人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和我們差別很大。是我們陌生的地域。所以一般中國讀者比較難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追女孩,不要問女孩哪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