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書館
-
2 # 野山261
在全國各大博物館都有墓誌展列。
當然,出版墓誌碑刻書籍更是繁多。以國家圖書館藏《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曆代碑刻資料彙編》來說,可以說收藏巨集富,出版精美,資料權威,可以免費閱覽,並且可以提供資料複製。
歷史上,金石學家眾多,研究成果有很豐富,出版書籍眾多。如《金石萃編》《常山貞石志》《八瓊室金石補正》《兩漢金石錄》等等,都是一代金石大家,心血之作,可以學習內容很多,從文字、歷史、人物、事件、事蹟、家族、方誌等方面汲取學養,增長見識,開擴視野,補充史實,培養興趣,都有幫助。對古人的學問功夫也會有所瞭解和並深深加以讚歎。如著名的漢碑《祀三公山碑》,石碑清代出土以後,學習研究者趨之若鶩,有拓片傳世,石碑也在,雖然有所風化損字,但仍然是國寶之一。在古人研究出書是,限於印刷技術,不能照相製版,而是手工摩刻製版,惟妙惟肖,可為一嘆。
總之,墓誌許多,碑刻也多,都可以參看。
-
3 # 千年蘭亭
墓誌銘大多散佈在各地的博物館中,很難集中看到,但在河南洛陽的一個小鎮上,卻有全國唯一一個墓誌銘博物館——千唐志齋博物館,館藏墓誌銘一千四百餘件,其中以唐代為主,故名千唐志齋。
張鍅字伯英,號友石老人。早年參加同盟會,是陝西新軍起義的主要策動者之一,護法運動時,曾任陝西靖國軍副總司令。
千唐志齋現任館長陳花容,曾獲蘭亭獎新人獎狀元,也是一位青年書法高手。
在我們的書法老師那裡,我們可以看到歷代的許多墓誌銘拓本。
清代的書法家們,把中國傳統的書法藝術劃分為碑學、帖學兩大陣營。其中,歷代碑刻作為書法藝術最重要的載體之一,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而在傳世或者出土的歷代碑刻作品當中,有大量的墓誌銘。這些碑刻作品,有的原石、殘石尚在,有的僅有拓片傳世。
1.“文質彬彬”的漢代墓誌遺存十大經典漢隸名碑當中,有三通碑都是墓誌銘,它們分別是:
《衡方碑》:東漢靈帝朝衛尉(九卿之一)衡方的墓誌,現藏於山東泰安岱廟。
《鮮于璜碑》:東漢雁門太守鮮于璜的墓誌,原碑現藏於天津歷史博物館,儲存十分完整,是建國以來所發現的價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名碑。
《張遷碑》:漢故谷城長、蕩陰令張遷的墓誌,原石現藏於泰安岱廟。
除去上述漢隸名碑之外,《漢司馬芳殘碑》也是一通重要的隸書碑刻,一般認為它的主人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
篆書二袁碑:
《袁安碑》:漢司徒袁安的墓誌,是一件極為罕見的篆書墓碑,現藏於河南省博物館。《袁敞碑》:漢司空袁敞(袁安之子)的墓誌,與袁安碑似出於一人之手,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2.拙樸雄渾的六朝墓誌:《爨寶子碑》是極為罕見的晉代墓誌遺存,是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的墓誌,原石現存於雲南省曲靖一中。
《張黑女墓誌》:北魏故南陽太守張玄的墓誌,瀟灑飄逸、峻宕精古,現僅有拓本存世。
《張猛龍碑》: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魏碑,是北魏魯郡太守張猛龍的墓誌,原石現藏於山東曲阜孔廟。
除上述碑刻之外,被譽為“楷法極則”的唐初歐陽詢《化度寺碑》、唐代柳公權的《玄祕塔碑》、元代趙孟頫的《帝師膽巴碑》等等,都是具有墓誌性質的碑刻。
這些碑刻的拓本,不僅在書法老師那裡很容易找得到,在各大書店、電商平臺也都能輕而易舉地尋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