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續一口仙氣

    袁紹是東漢帝國的真正掘墓人,同時也是一個全新士族時代的揭幕者。

    從黃巾之亂一直到官渡之戰的漢末十五年裡,袁紹都是當時天下的頭號中心人物。何進只是被他操縱的臺前傀儡,董卓同樣也是被他利用以驅虎吞狼的的餓虎,曹操則長期是他的附庸。這就是袁紹的真實歷史地位。

    袁紹弱冠年華就浸淫帝國官場,負天下士族門閥之望幾乎二十年。

    曹操還立志做大漢徵西將軍的時候,袁紹就已經處心積慮在怎麼終結這個四百年王朝,並取而代之了。

    何進殺蹇碩,接管西園上軍後,本已取得持續百年的外戚+士族VS宦官之戰的新一輪對決勝利。

    袁紹定要鼓動其將所有宦官趕盡殺絕,連何太后這等全無政治經驗的婦人都知道不妥,又怎會是任何政壇老手的謀劃?

    殺盡兩千宦官,看似舉手之勞,想想東漢百餘年來,多少天下名士、三公大將軍盡折其手,後世大唐大明多少聲名赫赫的大人物盡敗於此輩,說白了無非投鼠忌器,顧忌其背後的皇權。

    袁紹不惜玉石俱焚、快刀斬亂麻一掃而空,一舉就讓宦官集團銷聲匿跡在政治舞臺近五百年,單單此舉就足以讓袁紹擁有極重要的歷史地位了,又豈會是通常人們印象中的“寡斷”之人?

    袁紹力主誘董卓進京,就是為了把朝局和朝局徹底砸爛,讓整個天下徹底分崩離析,然後自己起兵握有大義名分,去依次掃蕩諸侯。

    將外戚和宦官一齊埋葬,最終摧毀宦官保護的皇權,徹底顛覆這個王朝,這才是帝國頭號陰謀家袁本初昭然若揭的用心。

    東漢末年的天下大勢,正是從秦漢古典帝國,演變為二袁司馬為代表的士族天下,開啟該集團魏晉南北朝三百年黃金時代的序章。

    直到半個多世紀後,方由士族集團新的傑出代表,司馬氏祖孫三代前赴後繼,方才算是完成了袁本初公未竟之志。

    不論曹操、劉備還是孔明,他們能力超卓,畢生努力,卻註定不能實現理想。

    而袁紹袁本初所奮戰一生的士族天下,終究要變為歷史現實,並從此延續數百年,直至為新的先進階級所取代。

    大勢如此,非人力所能抗衡,沒有人能真正超越自己的時代。

  • 2 # 遙遠的星河

    袁紹屬於東漢帝國真正的掘墓人,在哪個講究出身的年代,四世三公,極高的出身,劉備不也見人就說中山靖王之後,不過中山靖王是漢武帝的異母兄。有出身,有地盤,有實力,從黃巾起義開始,到官渡之戰期間,袁紹都是當時天下的頭號人物,曹操都只是他的附庸,不過一把好牌打了個稀巴爛。官渡一戰結束了袁紹的時代,開啟了曹操的時代。

  • 3 # 史論縱橫

    在官渡之戰前,袁紹是最有機會一統天下的人,官渡之戰是其一生最大的敗績,當然,也正是這次敗績徹底斷送了自己的前途。

    大多數歷史學者因為袁紹敗於官渡,以結果為導向,對袁紹充滿不屑!其實這是有失偏頗的!

    今天就來講講,三國前期時的袁紹究竟處於什麼樣的水平!

    袁紹號稱“四世三公”,這個身份有多牛呢,簡單來從袁紹的高祖父袁安擔任三公的職務以來,連續四代都擔任三公,門生故吏遍地,勢力覆蓋全國,有這樣的家族撐著,就是一塊廢物也得被人捧成寶貝。

    何進在籌謀殺宦官以及迎董卓進京的時候,都跟袁紹商議。董卓進京後,要廢漢少帝,唯一一個商量的人就是袁紹,可見袁紹當時在北京就很有威望。

    但是袁紹以還需要跟家裡的長輩商量一下,出逃京城,按照道理來說,董卓應該下令在全國進行通緝,在考量了袁紹的家族實力後,竟然封袁紹為渤海郡太守,還給封個鄉侯。

    由於董卓殺了漢少帝,而立漢獻帝,惹得關東諸侯不滿,這裡面很多地方官員還是董卓任命的,在討伐董卓的過程中,袁紹被公推為盟主,主要是基於他在誅殺宦官和反董的立場。

    董卓見關東諸侯勢大,就放棄洛陽,遷都到長安,關東諸侯也土崩瓦解了,袁紹開始圖謀北方霸業。

    這裡面還要說到公孫瓚這個人,公孫瓚也是三國前期北方的強大諸侯,完全是靠與北方遊牧民族作戰,才站穩腳跟的,在殺了幽州牧劉虞後,取得北方四州的權力,是第一個稱霸北方的諸侯。

    然而公孫瓚卻被袁紹逐漸擊敗,公孫瓚曾經評價袁紹用兵時候說:“袁氏之攻,似若神鬼,鼓角鳴於地中,梯衝舞吾樓上。”

    在擊敗公孫瓚後,袁紹佔據河北之地,估計不經常讀三國的人,總是以為河北就是現在的河北省的意思,其實不是這樣的,這裡的河北應該是指黃河以北的地區,主要包括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州之地。

    幾乎囊括現在的遼寧西部,河北地區,河南北部,山東北部等大片地區,擁兵數十萬,完全可以一統天下,但是在官渡之戰中,卻由於驕傲自大,最終敗給了曹操。

    在官渡之戰前後,很多人都認為袁紹必敗,其實都是袁紹失敗後被人誇大了。

    中中國人評史,喜歡反著評,孫權在赤壁打敗曹操,說明曹操不懂兵法,而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說明袁紹垃圾,而袁紹卻能夠擊敗公孫瓚,那麼說明公孫瓚更垃圾。

    我建議大家以後看待中國歷史,要正向評價,公孫瓚本來就是北方的霸主,被袁紹打敗,說明袁紹很厲害,但是袁紹在官渡之戰的時候敗給曹操,說明曹操更厲害,但是曹操卻在赤壁之戰敗了孫權,說明再厲害的人也有失敗的可能。

  • 4 # 沉睡的天堂

    191年年底,袁紹和公孫瓚雙方的大軍會戰於界橋南二十里(邢臺威縣東),先看雙方實力:

    公孫瓚軍出戰四萬,配置堪稱豪華。

    中軍是三萬人的步兵方陣,騎兵一萬,左右兩翼各五千餘匹,白馬義從特種兵為中堅,左射右,右射左,旌旗鎧甲,光照天地。

    在這裡面,要專門介紹一下“白馬義從”。

    前面我們說過,最開始“白馬義從”是公孫瓚全都騎白馬的心腹特種兵數十人,射術高超。(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

    後來呢,公孫瓚在這個基礎上精選了三千精銳騎兵,全都騎白馬,擴大了白馬義從的編制,本質上是自己的最精銳禁衛部隊。(故選精銳三千,盡乘白馬,號“白馬義從”,以實禁衛也)

    袁紹方就沒有那麼多高階兵種了,佈陣也非常神奇,猛將麴義率領八百先登敢死隊在前,千人弩兵夾雜其中,袁紹帶領數萬步兵在後面。

    雙方是這麼個陣型

    解釋一下前面可能大家不太明白的一句話,啥叫“左射右,右射左”呢?

    其實大白話解釋下就是公孫瓚的騎兵部隊左邊射右邊,右邊射左邊。

    為啥要這樣呢?

    因為正面好防禦。

    兩翼騎兵衝陣後可以交叉射出箭網

    公孫瓚的部隊肉盾有三萬步兵,強突上一萬騎兵,配置很全面。

    袁紹方面則硬實力上差了許多。

    首先他沒有那一萬騎兵,萬人騎兵隊是相當強悍的戰鬥力,當年光武開國上谷漁陽各出了三千突騎就橫掃整個河北了。

    他只有步兵。

    正常情況來講,袁紹肯定是打不過公孫瓚的。

    因為你少一個極其厲害的戰略兵種。

    戰場上少一個兵種其實是要吃很大虧的,因為你可選的排列組合就少很多,更不要說你比對手少了可以整出很多花樣的騎兵。

    正常戰鬥的時候,公孫瓚大概率是不會先出騎兵的,因為騎兵雖然厲害,但是防禦差,在不知道敵方箭陣方隊的位置時沒必要放出寶貴的騎兵。

    往往是步兵方陣拿著盾牌往前走,吸引對手的弓箭火力。

    這是《孫子兵法》中說的“以正和”。

    騎兵左右翼或拖後放箭,或按兵不動,直到等到戰機出現,雙方已經攪在一起時,騎兵才會瞅準機會或是左右或是斜插猛烈衝擊敵軍方陣,等陣型沖垮後收割比賽。

    這是“以奇勝”。(出預備隊收割戰局)

    在“奇兵”(預備隊)的運用上,騎兵的效果往往是最好的。

    因為速度快,力量大,震撼性強。

    袁紹剛剛當上冀州牧,手上的兵大多是新兵,按常規打法,雙方步兵接陣後非讓公孫瓚的騎兵突死不可。

    袁紹想贏下這場戰役必須要達成一個先決條件

    抵消掉騎兵的兵種優勢。

    於是,針對這個前提,基本上之前沒咋打過仗的袁紹進行了非常高妙的佈陣。

    他僅僅將麴義的八百先登軍放在了前面,而且中間夾雜擺下了千名強弩兵。

    為啥會單單這麼看重這個麴義呢?

    因為麴義是此時袁紹陣營中經驗最豐富最驍勇的名將,比名氣更大的顏良文丑張郃要牛的多。

    麴義手中的這夥部曲,具體是啥時候招募來的史書無載,只是知道這夥兵在涼州見識過很多陣仗,知道騎兵戰咋打,戰鬥力極強。(義久在涼州,曉習羌鬥,兵皆驍銳)

    這樣擺陣有兩個好處。

    第一,可以驕兵。

    僅僅這點兵力在前面會讓公孫瓚產生輕而易舉的錯覺。

    第二,掩蓋自己的劣勢。

    自己的那數萬步兵根本沒法往前擺,因為人家有騎兵。

    騎兵之所以可怕,在於他利用超強的機動性和衝擊力,可以沖垮你方的陣型,一旦步兵的陣型垮了,就談不上什麼戰鬥力了。

    前面跟下來的朋友可能會知道,其實步兵方陣對騎兵衝鋒的劣勢也並沒有那麼大,但前提必須得是訓練有素的步兵,是不慫的老兵。

    基本上越是亂世初期往往越是騎兵大放異彩的時候。

    因為都是野路子泥腿子,很多部隊還是抓來的壯丁,基本沒怎麼打過硬仗,更不要說見啥凶猛的場面。

    這種隊伍要是看到對面有一萬騎兵衝過來直接就拉稀了。

    很多騎兵打步兵能打出屠殺性的效果就是因為還沒打自己這邊就開始潰退了。

    不僅後面騎兵追著砍,自己還幫著踩。

    袁紹的那數萬步兵大概率是見不得這種陣仗的,所以單單擺了麴義的八百先登軍在前面。

    但凡要是有不拉稀的袁紹也會放上去的,畢竟對面如果上萬騎兵衝陣,就八百人擋著還是太險了。

    袁紹將寶全部壓在了麴義“曉習羌鬥,兵皆驍銳”的八百先登軍和那千張強弩的身上後,還有後面的佈置。

    他在佈陣的時候將步兵軍陣遠遠的部在了麴義先登軍的後面。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引誘公孫瓚率先放出騎兵。

    因為公孫瓚在計算出你大軍的弓箭射程不夠時,才會大概率放出騎兵部隊先去擊潰你這一小部先鋒軍拿下開門紅,起到把你嚇尿褲的震撼效果。

    人家要是看見你弓兵陣在後面絕對不會把騎兵放出去的,步兵扛盾牌往前拱唄。

    對於袁紹來講,最悲壯的角度,麴義其實是一個戰略棄子。

    如果這一千八百人能把公孫瓚的一萬騎軍引出來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抵消掉騎兵的兵種優勢”的戰略任務了

    因為步兵有方陣,但騎兵其實也有方陣。

    失去指揮官的騎兵軍團反而被麴義的先登軍打亂了軍陣,群龍無首的衝鋒騎兵開始勒住馬頭的往回跑,反衝自家的軍陣,隨後步兵也開始了大潰敗。(瓚軍敗績,步騎奔走)

    這個時候,袁紹發出了總攻的命令,幾萬後軍開始和麴義追擊公孫瓚。

    一直追到界橋,發現公孫瓚並沒有回營,而是已經在界橋上組織起了第二波有序阻擊部隊。

    不過不好使,麴義攜勝勢再度衝破公孫瓚軍,隨後一直衝到了公孫瓚的軍營,然後又攻破了他的軍營,拔了公孫瓚帳前的軍旗,直到把公孫瓚營中的留守後備軍都打垮才算完!(義追至界橋,瓚殿兵還戰橋上,義復破之,遂到瓚營,拔其牙門,營中餘眾皆復散走)

    界橋會戰,公孫瓚軍一敗塗地。

    此時的總司令袁紹在後面,離著界橋有十幾裡,看到公孫瓚已經大敗,於是放慢了腳步並沒有跟著大部隊追擊,身邊僅僅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的衛隊跟隨。

    這個時候,人家公孫瓚手中有騎兵的戰略優勢還是體現出來了。

    在爹找不著娘,娘找不著孩兒的情況下,公孫瓚軍下的兩千多騎兵在打散後重新集結在了一起,然後突然間和袁紹的一百多人衛隊相遇了,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他就這樣的出現了。

    這夥騎兵看到這一百多袁軍開始報仇,開始源源不斷的趕來,把袁紹一行圍了好多層,開始各種放箭。

    田豐同志看到這個情況於是趕緊拉著領導要躲進一堵牆後,但袁紹同志一顯大導演本色,不僅不躲還將頭盔扔地上大怒道:“咱獨立團的傷口永遠是正面的,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躲牆裡就能活嗎!紹以兜鍪撲地曰:"大丈夫當前鬥死,而入牆間,豈可得活乎?

    自198年8月董卓入洛陽,兩年後,公元191年末,整個天下的形勢是這樣的:

    關中涼州董卓為王;

    河北地區袁紹和公孫瓚、劉虞、黑山軍一打三;

    曹老闆拿下東郡進入兗州,同時兗州各位領導張邈、劉岱、鮑信等人一鍋亂燉看不出目標;

    荊州劉表逐漸將袁術趕出南陽;

    徐州陶謙在逐漸向周邊的青州、豫州釋放自己的能量。(下一章會講)

    揚州目前仍在太平觀望,但親袁曹,無論是刺史陳溫還是九江丹陽,均對曹操有過兵源輸送。

    益州劉焉派張魯拿下了漢中並且和朝廷主動斷了聯絡從此遠離世間紛紛擾擾;

    諸侯外還有幷州白波、河北黑山、汝南劉闢、百萬青州四夥比較大的編外黃巾軍勢力。

  • 5 # 龍行111天下

    袁紹是東漢帝國的真正掘墓人,同時也是一個全新士族時代的揭幕者。從黃巾之亂一直到官渡之戰的漢末十五年裡,袁紹都是當時天下的頭號中心人物。何進只是被他操縱的臺前傀儡,董卓同樣也是被他利用以驅虎吞狼的的餓虎,曹操則長期是他的附庸。這就是袁紹的真實歷史地位

    袁紹不惜玉石俱焚、快刀斬亂麻一掃而空,一舉就讓宦官集團銷聲匿跡在政治舞臺近五百年,單單此舉就足以讓袁紹擁有極重要的歷史地位了。東漢末年的天下大勢,正是從秦漢古典帝國,演變為二袁司馬為代表的士族天下,開啟該集團魏晉南北朝三百年黃金時代的序章。

    不論曹操、劉備還是孔明,他們能力超卓,畢生努力,卻註定不能實現理想。而袁紹袁本初所奮戰一生的士族天下,終究要變為歷史現實,並從此延續數百年,直至為新的先進階級所取代。大勢如此,非人力所能抗衡,沒有人能真正超越自己的時代。

  • 6 # 小哲話史乘

    建安三年,袁紹軍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實力大增, 舉大軍向幽州公孫瓚發起最後一戰,大軍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把公孫瓚圍於易京,並截獲公孫瓚求救資訊,繼而用計引出公孫瓚給與迎頭痛擊,使得公孫瓚引火自焚,自此幽州基本被平定,袁紹以冀州之富庶養幽州之騎兵征伐青並二州,最終東漢十三州得其三分之一,兵鋒強盛不可一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追的第一部動畫或漫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