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2

文化

回覆列表
  • 1 # 遠夢一二

    家譜軸子就是記載家譜的卷軸

    幅面較大,一般1.46米寬,高1.85米(來丁尺寓意添丁進口)

    一般根據家族分支的大小來選擇幅面,

    家譜軸子展示的內容是程式化的。

    樓閣設供桌,上置一牌位,寫上"供奉歷代宗祖(祖宗)之位" 八個字。

    供桌的下面長長的甬路,甬路的兩側,畫有一排排規整的格子,用來記錄已逝的祖先、長輩或同族人的名字。

    軸子還會附加對聯、花屏加以裝飾。

    名字排列是有規矩的,男居左女居右,夫妻二人左右對稱呼應;輩分最高的在頂層一格,其他長輩名次按輩分高低依次向下排列。

    早先的社會,講究男尊女卑,一般說來男人都有名字,女人的地位低賤,除富貴人家的女人外,很多女人都沒有正式的名字,特別是貧苦農家的女人更是如此。但女人去世後,是必定要在家堂上登記的,所以這些沒有名字的女人,就只好冠以"李氏"、"王氏"或"張氏"等等的稱呼了。

    怎麼填寫

    首位為最高的輩分,但因歷史問題,很多人的祖先的名字早已無法探究,所以我們可以用“供奉歷代宗祖(祖宗)之位”來代替。

    一些區域,一行為一代,按家族排行順序即可。

    如一些區域需一行兩代,同一行的右側比左側輩分高。

    具體填寫方法各有不同,得根據地方民俗習慣來寫。

  • 2 # 關山聽風

    家譜軸子,又稱家堂,是由家譜、宗祖牌位演變而來的卷軸,卷軸內許多牌位組成,用來供奉已經逝去的親人。

    家譜軸子是祠堂內供奉祖先牌位的紙質化,又是家譜的平面化。起源於北方歷史上長期處於戰亂的社會背景下,民間因無法在固定的家廟祭祖,而形成的一種行動式的移動性祭祖方法。因此,家譜軸子又有紙上祠堂之稱。家譜軸子在北方一些地方使用比較普遍,南方少數地區也有使用。

    家譜軸子的用途

    如果說南方地區逢年過節、結婚、生育孩子、升官發財等,尤其是過年時,非常重視在祠堂中祭祀先人的話,北方地區,尤其是中原地區,則是過年時在家中請家譜軸子,又稱請老爺老奶,祭祀祖先。請家譜軸子一般是在年三十的午飯前,掛在廳堂(堂屋)內隆重祭祀。在以後的日子裡,地方習俗不同,祭祀的方式也不同。有的地方初一的祭祀與年三十的祭祀一樣隆重,到了初一晚上,或者初二的早晨就收了起來,主要是怕初二女兒回家時看見家譜軸子。民間認為,外嫁女看到家譜軸子,祖先就只保佑女兒,不保佑兒子。有的地方則沒有這一說法,或者只有初二這一天收起來,大年初五、初六、十五與年三十同樣的規格祭祀,正月十五燒門神紙時,送祖宗,有的則延長正月十六、十七繼續祭祀,十七傍晚才送祖宗。

    家譜軸子的製作

    過去,家譜軸子都是純手工,請民間專門做家譜軸子的畫匠製作。傳統家譜軸子有兩種材料,一種是布帛型,一種是紙張型。傳統的製作工藝流程為:首先由畫匠提供現成的樣本供人選擇,再畫出草圖來讓主人確認後,用手工進行繪圖。由於使用的是傳統土顏料,其顏色的把握,主要看畫匠調色水平的高低,不然色差就很大,還有就是繪製的技術參差不齊,也造成家譜軸子質量的優劣。再就是在繪畫時,使用的材料與儲存有很大的關係,有的容易變色,有的經過煙霧一薰就變很昏黯,模糊不清,顏料或紙片也易脫落,難以長久儲存。

    如今,隨著電腦繪畫的數字化,各種廣告數位印刷裝置的使用,家譜軸子成為了各種廣告公司開展的新業務,他們有專業的設計人員在電腦中進行設計,然後通過高清印表機打印出來,清晰度很高,色澤鮮豔。既可列印單張,也可成批量印刷,現代化的高質量材料,解決了過去不能長久儲存的難題。

    家譜軸子規格和畫面

    家譜軸子屬於一種傳統民俗文化實物,製作時各地有各地的標準和習俗講究,因此,也就難以行成民間統一的標準。現在比較普遍的有兩種規格:第一種:寬為146釐米,高為185釐米。第二種:寬為150釐米,高為200釐米。

    家譜軸子內容的安排上已程式化,幾乎是一個模子,只是細節上有所不同。家譜軸子由一個整體畫面組成,從上到下,可分成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是設總牌位的地方,有的地方稱為總堂,即“供奉歷代宗祖之位”的方地。相當於有的地區堂屋神龕上的“天地國親師位”,但這些地方加了天地和家國觀念,另在兩邊用小字寫“是吾祖宗,普同供奉”,或者“某氏門中先祖普同供奉”,還設立了一些神位,如觀音菩薩、地方神靈之位等。這一部分的頂部裝飾廳堂樓閣、松竹等吉祥之物,下面有供桌,供桌上就是牌位,有的地方繪有一男一女坐在供桌前作為祖先代表。

    下部分中間有一條甬路與供桌之處相連線,甬路兩側,畫有一排排規整的格子,格子類似現實中的祖宗木牌位的牌子形狀,有的還在格子上裝飾屋簷,表示居住的房子,類似有屋簷的墓碑。這些格子就是用來寫上已逝的祖先、長輩或同族人名字的地方。

    家譜軸子的填寫

    一、確定世系

    家譜軸子的填寫,實際上是家譜與供奉先祖牌位的結合體。祖先名字的排序,要根據家族的世系排定,由一世祖開始,按嫡系祖宗的順序一代一代往下逐一寫上去。由於家譜軸子的版面有限,有的家譜記錄的有五六十世,前面的一般只寫分支派中的嫡祖(即直系祖宗)。比如說,三世祖有兄弟五人,自已的嫡祖排行第四,家譜中一般五兄弟全記載入譜,但家譜軸子填寫時只填嫡祖一人,其它四兄弟從略。

    還有一些家族在確定一世祖時,是按支派確定。假設某家族清乾隆年間從山東某地遷到河南某地,這個家族遷徙前的世系歸入總譜不計,而是把遷入河南以後的那位祖宗定為一世祖,即河南一世祖。這個家族在河南的世系不是很多,也就十來世,如果版面允許,可以將各世嫡祖兄弟填寫上去。或者確定從哪世開始,把嫡祖的兄弟填寫上去。主要是根據版面來確定。其他沒有填寫上去的祖宗,也不用擔心,因為上面的牌位“供奉歷代宗祖之位”就是所有的祖宗牌位,包含了祖上原住地祖宗、因各種原因遺忘名字的祖宗,以及遺漏不寫的祖宗等。

    二、排版規矩

    過去的家譜軸子填寫為手工,畫匠繪好後,由畫匠填寫,或者另請地方上書法好的人來填寫。現在的家譜軸子填寫一般在電腦中就一次性完成。電腦設計比過去要靈活多了,可設計各種字型供挑選,還可根據需要增減格子,容納更多祖宗名字,因此在電腦排版是關鍵。畫面上的格子,橫排的為行,可以按一行填寫一代,也可以按一行填寫兩代。這裡要注意的是,以中間的甬通為界,分左右兩側,在同一行中的牌位,右側比左側輩分高,如右側的在家譜世系為七世祖,那那左側的就是八世祖。

    三、牌位填寫

    單個格子牌位書寫順序也是有講究的。一般都遵從男右女左(注:這裡指面對牌位而言,如背對牌位則應是男左女右)。這只是一種普遍的排序,有的地方另有不同的排序,另當別論。

    填寫祖宗名字時,因此方不同,各地有一些差異,但有一種是相同的,都用“考”“妣”。父母直接用先考、先妣,其它男性祖先在稱謂後加“考”,女性祖先在稱謂後加“妣”。如,先祖考(妣)、曾祖考(妣)、高祖考(妣)等直系稱謂,還有伯考(妣)、叔考(妣)、先伯祖考(妣)等旁系稱謂。如果女性祖先沒有名字,可用姓加“氏”,如陳氏、李氏等。

    總之,家譜軸子製作和填寫要根據當地習慣,符合當地的風土人情,注意借鑑當地人已做好的模板,一般家譜軸子製作商都保留了現成的模板可供參考。

  • 3 # Liaokong了空

    家譜軸子市場上有專門賣的,族人想去買時一定要說是請,買是犯忌諱的。另外一種是找門畫匠親手畫一幅,造價可能高一點。請回來後找有名望擅長書法的長者來填寫祖宗名諱:請本族人長者到場,家族譜書到位。上面第一行填寫祖籍地,遷到現住址都寫上。下面中間位置影象左祖宗男性,填寫始祖名字老大老二老三…右祖宗女性填寫對應左第一行老大祖位置填寫大祖妻氏姓氏,如王氏。第二行始祖老二妻氏…填寫完畢。下面填寫第一代祖宗名姓及妻氏。然後第二代,第三代……以此類推。代筆人寫完後請族人一同吃飯慶賀吧!請記得大年三十燒香供祖宗,掛家譜軸子。送完財神爺後請下家譜軸子,供祖完畢。

  • 4 # 談昆明

    家有乘尤如國有史,家譜和國史,地方誌共同組成中華民族的傳承史。

    在北宋之前,豪門士族由國家記錄撰寫,北宋時由官方傳向民間,主要格式有歐體(歐陽修)和蘇體(蘇軾)。民間修譜發展後,形成各姓氏,各大宗叫XⅩ宗譜,各小宗稱ⅩX支譜或Ⅹ氏XX分支等。

    家譜組成由:個人傳序(有影響力的名人和突出事蹟),族規、族訓、祠堂、祠產、世系圖、世系表等等。家譜軸子其實就是世系圖,由所知始祖往下排,就像大樹倒掛,主根,分支,再分支………,把各世祖填上,或只記始祖→分遷祖→再分遷祖…………。

  • 5 # 王兆林0309

    我們這裡的家譜軸子是按照古代的昭穆禮制填寫的。

    昭穆禮制,左昭右穆,始祖居中。

    家譜軸子市埸有售或有專人制做。 軸子的一般佈局是,中間的圖案上方為祠堂的享堂,下方為祠堂的大門,享堂和大門間有神道連線。 圖案的兩邊都畫有一層層對稱的格子,以填寫各代先祖的名字。

    享堂中間有一方大的格子,填寫始祖的名諱。始祖的左邊(不是軸子對面我們的左邊)為昭,右邊為穆。

    左邊最上一層填寫一世先祖的名諱,右邊最上一層填寫二世先祖的名諱。左邊第二層填寫三世祖的名諱,右邊第二層填寫四世祖的名諱……,一層不夠,填寫兩層。依次類推,奇數的世系填在左邊,偶數的世系填在右邊。

    左右兩邊的昭穆世系要佔據同一層次,互相對稱,1世對2世,3世對4世,5世對6世……如果兩邊所用的格層數量不相等,那麼格層少用的一方要空出相應的層次與之對稱,不然的話就容易出現昭穆層次的混亂。

    無論昭穆世系,都要以靠近中間始祖的位置為尊,也就是說昭位的世系兄弟右邊的為長,按大小依次向左推移;穆位的世系兄弟以左為長,按大小依次向右推移。離始祖越近排行越大,離始祖越遠排行越小。

  • 6 # 書畫博覽許先生

    家譜編案可參考,歷史系表的格式,設一世祖,二世祖,從二世再分枝看有位二世,設幾個支系,從支中,再排三。四世等等順延,這樣讓後人一目瞭然。也要參考司馬遷先生的史記格式,以歷史系表格為主線,再加一些如,一世祖的功德遺事,作為補充。二世,三世,功德之人表之類的內容,這樣後人想了解先祖,就有了具體的之化內含。

  • 7 # 一葉618338606333651

    有一點要注意,去世之人的稱呼前要加先或顯字,父親稱考,母親稱妣。全稱為:先考(父親)、先妣(母親),其它的先輩:先祖考(爺爺)、先祖妣(奶奶)、先伯考(父親的哥哥)、先叔考(父親的弟弟)…………,如上輩在世時,德高望重,官位顯赫,可把先改為顯

  • 8 # 玄齋堂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各項: 1.譜名

    一般稱為家譜、宗譜、族譜、家乘、世譜、統譜、支譜、祖譜、合譜、聯宗譜、大成譜、房譜等,也有的稱為譜傳、真譜、淵源錄、源流考、錄、世典、世牒、世恩錄、故譜、族譜圖、族系、族講、石譜、世家、私譜、本書、譜、鄉賢錄、集、家傳簿、先德傳、系譜、譜志略、家譜彙編、家模彙編等,可謂名目繁多。

    2.譜序

    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

    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譜在每一次續修時都會訂出若干條適合社會潮流與需要的規則,以作為修譜時所要遵循的原則。

    4.譜論

    許多家譜都專門闢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

    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諡文、御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贊、遺像

    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影象資料,一般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7.姓氏源流

    家譜素來有“敘本系,述始封”的傳統,明清以來各家譜也大多有記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稱姓氏源流,或稱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來記述本姓來源、本族的歷史淵源、始祖、世派、遷徙、各支派間關係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規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 、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9.祠堂

    記載宗族、修建的歷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

    又稱服制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與死者的親疏遠近關係,同時又表明與死者同有關係的生者與生者之間的遠近親疏關係,所以不僅在執行喪禮時要涉及到,而且在執行宗族、家族事務及執行法律時也必須涉及,所以家譜中一般都載有五服圖。

    11.世系

    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誌的最明顯的標誌。世系表除歐陽修、蘇洵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

    (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人的產品。

    (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蹟,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

    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志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方行可書”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蹟和傳記資料。

    13.譜系本記

    也稱作世序、世系錄、先世考等,主要內容與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號、生卒年月、壽數等。

    14.族產

    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義莊、學田、義墅、山林、房屋等。

    15.文約

    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6.墳塋

    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佈等。

    17.名跡錄

    記載與本族或族中成員有關的山水橋樑、亭臺堂舍、庵寺書院等。

    18.任宦記

    記載族中成員歷代官宦名人事蹟,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歷、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19.年譜

    是按照年、月、日專門記載一個人生平事蹟的一種體裁。

    20.藝文

    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輩譜

    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22.領譜字號

    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 23.續後篇 或稱餘慶錄。指家譜修完後,專門留空白紙數頁,留待後世子孫續,以示綿延不絕。

    24.纂修、捐資人名

    家譜的纂修或續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任借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歷代英賢等儲存下來,並流傳後世。 其實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書。通過這部家譜,我們可以瞭解到該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婚姻狀況,該家放成員在科第、官職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蹟,該有族的經濟情況和喪葬、禮典、家規、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譜也正是將這些內容以書、圖、志、表、史的形式記錄下來,從與正史與方誌並列的又一文史寶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鏡片出現了那些白色小點,洗也洗不掉,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