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記憶……叫感傷
體力勞動者的痛點是什麼?
關鍵詞:體力勞動、痛點
我是真正從農村走出來的,大概在九十年代。回憶起年少時家庭生活的拮据、鄉里人勞作的艱辛以及父母一輩滄桑無助的神情,彷彿就在昨天,歷歷在目。雖然時事變遷,但從中推斷,也可一窺體力勞動者之困苦面貌。
1.肉體上的暗傷。作為農民,半年的田間勞作,再加上半年的外出務工(多為建築或搬運),對身體造成的“創傷”極大,年輕時不明顯,年齡一大,腰膝肩背多少都會留下病患;這還只是明傷,可怕的是積年累月勞作留下的“暗傷”,己不自知,著實後患無窮。
2.精神上的麻木。勞作久了,就會慣性地進入一種麻木狀態。整個人就像機械一樣,打上了時間的刻度,手腳不停、內心卻缺少了鮮活,面部也不知不覺地變得僵硬起來;吃什麼食物已不重要,因為在他們的感知中:什麼東西都一樣!
3.思維上的桎梏。與麻木一樣,原本活躍的思維也伴隨著勞作被無形中禁錮起來;日久天長,“坐井觀天”的安逸會形成一種自然的“憩息”!
4.意義上的缺失。“為己而活?為家人的生存而活!還思考什麼人生!”——這是…這個特定群體的內心獨白……每個人年少時都有憧憬,隨著年長也會幻化成理想,但無盡的艱辛再加上時間的板結,肉體已“易碎”,附在其身的精神早已墜入了虛無……
這就是我對九十年代農村農民的記憶。直到今天,環境早已日新月異,相關部門在體制上也為其做出了“政策傾斜”,但作為仍然遊走在城郊邊緣的農民工和部分重體力勞動者,或多或少還保有那個年代的困苦和麻木的印記。
他們是尤其值得關注的群體,在中國後工業化時代的今天——“他們”的存在,值得我們深度反思並給予溫暖,而絕不僅僅是…偏安於城市一隅:默默關注、無聲感傷!
(備註:與過去相比,重體力勞動者已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新型“體力”勞動者逐日而起;但那一代人困苦滄桑的面容,恰如一縷輓歌,將永不消逝。)
有一種記憶……叫感傷
體力勞動者的痛點是什麼?
關鍵詞:體力勞動、痛點
我是真正從農村走出來的,大概在九十年代。回憶起年少時家庭生活的拮据、鄉里人勞作的艱辛以及父母一輩滄桑無助的神情,彷彿就在昨天,歷歷在目。雖然時事變遷,但從中推斷,也可一窺體力勞動者之困苦面貌。
1.肉體上的暗傷。作為農民,半年的田間勞作,再加上半年的外出務工(多為建築或搬運),對身體造成的“創傷”極大,年輕時不明顯,年齡一大,腰膝肩背多少都會留下病患;這還只是明傷,可怕的是積年累月勞作留下的“暗傷”,己不自知,著實後患無窮。
2.精神上的麻木。勞作久了,就會慣性地進入一種麻木狀態。整個人就像機械一樣,打上了時間的刻度,手腳不停、內心卻缺少了鮮活,面部也不知不覺地變得僵硬起來;吃什麼食物已不重要,因為在他們的感知中:什麼東西都一樣!
3.思維上的桎梏。與麻木一樣,原本活躍的思維也伴隨著勞作被無形中禁錮起來;日久天長,“坐井觀天”的安逸會形成一種自然的“憩息”!
4.意義上的缺失。“為己而活?為家人的生存而活!還思考什麼人生!”——這是…這個特定群體的內心獨白……每個人年少時都有憧憬,隨著年長也會幻化成理想,但無盡的艱辛再加上時間的板結,肉體已“易碎”,附在其身的精神早已墜入了虛無……
這就是我對九十年代農村農民的記憶。直到今天,環境早已日新月異,相關部門在體制上也為其做出了“政策傾斜”,但作為仍然遊走在城郊邊緣的農民工和部分重體力勞動者,或多或少還保有那個年代的困苦和麻木的印記。
他們是尤其值得關注的群體,在中國後工業化時代的今天——“他們”的存在,值得我們深度反思並給予溫暖,而絕不僅僅是…偏安於城市一隅:默默關注、無聲感傷!
(備註:與過去相比,重體力勞動者已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新型“體力”勞動者逐日而起;但那一代人困苦滄桑的面容,恰如一縷輓歌,將永不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