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年過生日的時候,都會說自己是農曆生日的或者新曆生日的,為什麼會出現這兩種不協調的情況?
6
回覆列表
  • 1 # 閒人閒事閒語

    所謂新曆,也就是通常大家所說的公曆,或者叫陽曆,這是起源於歐洲古羅馬的歷法,其特點就是隻考慮考慮太陽執行,年的安排反應了地球圍繞太陽執行的週期,並人為設定十二個月,而月的安排完全不考慮月相變化,也就是說,你無法從每月幾號看出月亮處在什麼位置,這種曆法是民國改元后,由當時的那些留過洋的革命黨人強加給華人的。而中國的傳統曆法,經過幾千年傳承,也經歷了不斷改進,雖然在民國改元后不再作為正式的歷法,但因為在民間有強大的影響力,而且普通老百姓也習慣於傳統曆法,因此,並沒有完全廢除,仍然每年編制出來,和公曆共同使用,只是改了一個農曆作為名稱,民間老百姓更習慣稱其為陰曆,而稱公曆為陽曆。而且很多傳統的中國節慶是和傳統曆法掛在一起的,比如過年,華人還是習慣過傳統的農曆新年,只是把新年第一天的名稱元旦,移到了公曆新年第一天,把農曆新年改稱春節,但是直到現在,無論官方還是老百姓,仍然習慣於把過春節,稱為過年。而公立的新年,反而沒那麼重視。除了春節,還有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等,都是農曆節慶日子。

    嚴格說起來農曆比起公曆,要更科學,更實用,因為公曆只反應了太陽執行規律,而完全沒有反應出月亮執行的變化,而農曆本質上是陰陽合曆,既反應了月亮執行規律,這體現在每個月的設定,從每個月的日期變化就可以知道月亮執行的位置,月相變化,而反應太陽執行規律的是節氣設定,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完全反應了太陽執行規律,比如夏至一定是日照時間最長,而冬至則是最短,而春分秋分則白天晚上一樣長。但是傳統農曆也有缺點,就是月亮執行和太陽執行不完全重合,每年如果按十二個月設定年,則和實際太陽執行相差太大,要設定閏月來調節,這樣每年實際天數就會有變化,長短相差太大,不能完全反應太陽執行規律。曾經有提出按節氣設定年,比如給一年中的每一天,除了有月日標註,也同時按節氣標註,如冬至十三,春分七,白露九,等等,等等。而且可以規定立春的當天為每年的第一天,這樣一來,想知道月亮變化就看月日,想知道太陽變化,一年四季,就看節氣,而且可以規定每個節氣統一休息兩次,第一次安排在六,七,第二次安排在十三,十四,十五,就不用再設定周了。如果哪個節氣有十六天,就再多休一天。當然這只是設想,估計是沒有實現的可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無腦再印3萬億?全球貨幣大放水的時代,普通人該如何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