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看劇的時候確實沒注意這面具,但現在解說時,覺得卡爾既然這麼心水這個面具,就想弄清楚這面具的根腳,尤其在是劇中沒有說明的情況下。
首先排除產於非洲,雖然非洲面具樣式繁多,但都存在粗獷、稚拙、淳樸、簡約的風格共性,這個明顯不是。
然後排除歐洲,歐洲面具以威尼斯和義大利麵具較為出名,其風格大體都是精美以至於奢華,這個差距有點遠。
這個面具和西藏面具很相似,但西藏面具通常帶有明顯宗教色彩,以對比強烈聞名,這個也不是。
我一度認為是日本面具,因為這麼凸起的眼珠很像是日本飛出面具,但飛出面具具現的形象並不具備獠牙,所以排除。
直到我看到巴厘島的巴龍舞才恍然大悟,這就是善神巴龍(Barong)的面具啊。
巴龍舞表達了善與惡兩種勢力的均衡與無止境的對抗,而非一般戲劇所強調的貶惡揚善。巴龍(Barong)是善神的化身,由雙人演出,如同中國的舞獅,只是頭部較似北京犬。讓特(Rangda)是惡神的化身,形如女巫一頭雜亂的長髮,尖而長的指甲。
卡爾這麼喜歡這個面具,應該是導演的一個隱喻。巴龍舞象徵在巴厘島人獨特的善惡觀,他們認為善與惡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因人的好惡而消長,因此對善惡持同等重視的態度。
這和卡爾對待謊言的態度是一樣的,人在每十分鐘的談話中要說三次謊,不管說謊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會用心調查說謊的原因,還原事情真相。
當年看劇的時候確實沒注意這面具,但現在解說時,覺得卡爾既然這麼心水這個面具,就想弄清楚這面具的根腳,尤其在是劇中沒有說明的情況下。
首先排除產於非洲,雖然非洲面具樣式繁多,但都存在粗獷、稚拙、淳樸、簡約的風格共性,這個明顯不是。
然後排除歐洲,歐洲面具以威尼斯和義大利麵具較為出名,其風格大體都是精美以至於奢華,這個差距有點遠。
這個面具和西藏面具很相似,但西藏面具通常帶有明顯宗教色彩,以對比強烈聞名,這個也不是。
我一度認為是日本面具,因為這麼凸起的眼珠很像是日本飛出面具,但飛出面具具現的形象並不具備獠牙,所以排除。
直到我看到巴厘島的巴龍舞才恍然大悟,這就是善神巴龍(Barong)的面具啊。
巴龍舞表達了善與惡兩種勢力的均衡與無止境的對抗,而非一般戲劇所強調的貶惡揚善。巴龍(Barong)是善神的化身,由雙人演出,如同中國的舞獅,只是頭部較似北京犬。讓特(Rangda)是惡神的化身,形如女巫一頭雜亂的長髮,尖而長的指甲。
卡爾這麼喜歡這個面具,應該是導演的一個隱喻。巴龍舞象徵在巴厘島人獨特的善惡觀,他們認為善與惡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因人的好惡而消長,因此對善惡持同等重視的態度。
這和卡爾對待謊言的態度是一樣的,人在每十分鐘的談話中要說三次謊,不管說謊人是善意的還是惡意的,都會用心調查說謊的原因,還原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