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料殺熟的現象越來越明顯,這也反證出“大資料悖論”或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一種普遍,而習以為常的現象。
大資料悖論是《新未來簡史:區塊鏈、人工智慧、大資料陷阱與數字化生活》一書提出的“未來12大理論或效應”之一。
該如何理解?
回覆列表
-
1 # 坦率的鴨舌帽
-
2 # 騎牛看熊
在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時代,人們更加相信網路平臺,很多出行或者購物都是在網上進行瀏覽訂購,然而經過第一次“嚐鮮”後,慢慢地會發現新老客戶的訂購價格有著明顯區別,久而久之網路上便流傳了“大資料殺熟”的話題。
透過近期315協會的有效調查問卷,歸納出主要的大資料殺熟的途經是線上旅遊、網路購物、網路外賣、網路購票、網路約車等網路消費行為,利用“新”客戶和“老”客戶,抽查在同一時間進行同一平臺的消費,發現價格出現明顯的區別。比如訂購同一外賣,新客戶免運費還有第一次購買立減10元,老客戶不僅要付運費還沒有任何優惠,老客戶的“優惠活動”往往可能只是打折運費而已,這種情況在這次調查中有88.32%的消費者都是心知肚明的,只當是“嚐鮮”了便不再理會“新”客戶所享受的優惠。
最明顯的大資料殺熟現象是出現在旅遊和打車類消費平臺,然而資料中顯示只有不到30%的人選擇投訴,多數人都是自認倒黴。其實人們都還是有一個“便宜”的心理,之所以網際網路購物能夠快速發展,也是因為“快捷”和“便宜”的優勢,一旦顧客回頭比較價格後,發現之前買的價格降價了都會有一定的失落感,特別是這種同一時間統一平臺出現的“殺熟”,很容易讓客戶失去信任。
現階段APP平臺上消費,由於套餐不同、時間點不同、平臺之間的區別等等原因,導致了消費者取證很難,再加上對方平臺客服的軟磨硬泡,導致維權難上加難,目前也沒有十分明確的“大資料殺熟”電商法條款規定。不過消費者在購物時,一定要貨比三家,並做好價格圖片的取證,以及聊天記錄的截圖,一旦發現“殺熟”現象,立即向有關部門舉報,爭取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既然人類創造了大資料,那就必然有一代人的犧牲才能使其完善準確的提供人們想要的。"無關隱私",就像一棵樹扎進了泥土裡生長,你能說地表之下的泥土暴露了隱私嗎?我們既是刀俎也為魚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