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呆心情日記
-
2 # 小凱g
電影。
1.第一幕讓觀眾參與到角色和故事中。
2.第二幕保持和增強其對故事的情感投入。
3.第三幕結束故事,把觀眾帶入令人滿意的的結局。
故事
第一點,必須考慮劇本故事型別的形式,每個故事都有不同的戲劇構架、人物呈現和情節設定。
故事
第二點,確定誰是主要人物,還有這個人物的目標,應該要有一個目標明確、鮮明獨特的主要人物。
第三點,人物弧線,也就是在故事中的經歷會如何改變主要人物?能夠判定人物在故事開始時的狀態,並明白隨著故事的展開,人物將如何變化。
電影其實就是更高階的講故事,但是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個人感覺觀眾的影響更大。
畢竟拍出來的商業片要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在有觀眾的前提下才能獲得票房,賺回拍攝的資金投入。而文藝片這種引導觀眾的,已經越來越少了。
如中國電影史上的最高成就《霸王別姬》
這可謂引領了一代人,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從選角到演員情緒的投入,從劇本改編到拍攝的瘋魔,無一不成了這個時代的標籤。
但2017年上映的《相愛相親》確在市場上有意料之外的反響。
這部文藝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的愛恨情緣,影片的拍攝,後期的剪輯都是那麼恰到好處,不會說覺得很囉嗦。
該片獲得了第54屆臺灣金馬獎提名,
但在大陸上映時結果卻強差人意。因觀看者少而提前下架,最終票房也只有1825萬。
而一部愛情片《一吻定情》
憑藉女主傻不拉幾的性格,對學霸男神的愛慕,老掉牙的瑪麗蘇套路。
竟也可以收穫1.73億的票房
觀眾就是金主,金主就是爸爸。
在票房的絕對統治下,又有多少導演,會去拍一部另有其境的片呢?
又有多少如南韓《熔爐》這樣的片子
強悍到可以影響國家法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