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非8125
-
2 # 鎧撒趙老師話安全
不一樣的 . 物聯網 : 萬物互聯 通過探針 ,感應器進行資料採集 (環境,溫度,等各種引數) 然後傳輸給閘道器 ,遠端雲中心進行分析和決策 . 網際網路 主要是我們的IP網路 , 重點是各種網路裝置,計算機裝置 ,網路通訊協議 ,互通互聯
不一樣的 . 物聯網 : 萬物互聯 通過探針 ,感應器進行資料採集 (環境,溫度,等各種引數) 然後傳輸給閘道器 ,遠端雲中心進行分析和決策 . 網際網路 主要是我們的IP網路 , 重點是各種網路裝置,計算機裝置 ,網路通訊協議 ,互通互聯
簡單的說,網際網路是計算機之間的互相聯接,而物聯網是所有物體(包括計算機)的“網際網路”。可以說物聯網是網際網路的超集,或者說物聯網是擴大了的網際網路。
隨著網速提高,網路普及,無線接入多樣化,聯網裝置的小型化,所有物體都可以通過加裝相應的聯網裝置而加入物聯網。所有的物體都可以加裝相應的感測器後,產生表達自己的資料資訊,然後通過聯網裝置進入物聯網中。
比如,共享自行車,加上智慧車鎖後,可以定位自己的位置,讓所有人可以在網上檢視它的位置,可以傳送溫度,碰撞報警,可以接受公司指令開鎖,關鎖等等。
又比如,交通攝像頭可以在網上實時釋出監控畫面,開放給全球手機使用者進行遠端實時檢視。這些監控畫面,可以被用來做新聞事件的廣播,也可以做人像識別,也可以作為交通分析等等。
再比如,無人駕駛汽車,即可以把自己的車身的各種資料傳遞到網路上,可以方便使用者查詢汽車,方便汽車公司對車進行維護,排程,管理。路上的汽車之間可以通過網路自主進行通訊,自主協調彼此的行車路線,避免碰撞,高效通過十字路口。
物聯網讓生活中的普通物體也可以進入網路,使用網路上的資訊:海量的物體(比計算機數量大得多)通過加裝相應感測器來數字化自身的資訊,再通過聯網裝置直接進入物聯網。資訊的來源,資訊可到達的物體,比起網際網路是幾個數量級的增加。
在網際網路時代,資訊的生產者是通過人進入網路,資訊的使用者是人。在物聯網時代,資訊的生產者是所有的物體(包括人),資訊的使用者是所有物體(包括人)
物聯網是我們生活的世界進走向的IT化,智慧化的程序中的重要基礎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