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3
-
2 # 生活不是謀生
詩的第1節,連用三個“輕輕的”,向西天的雲彩招手作別,給全詩定下抒情基調。既有難分難捨的真情,又有淡淡的無奈與感傷。第7節與開頭呼應,詩人是那樣不捨得離去,卻“不帶走一片雲彩”,不願驚動心愛的康橋,不捨得讓康橋與我一同傷感,這一節不是對第1節的簡單重複,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戀,同時也有一種灑脫的韻味兒。
這種寫法採用迴環呼應的結構形式,也就是首節和尾節,語義相似,結構相同。徐志摩作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非常同意聞一多關於新詩的“三美”主張,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除了節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音樂旋律。再別康橋,音節抑揚和度,聲調回環反覆,全詩構成一切完整的樂曲,在藝術上達到了很高的境地。
首尾呼應的作用:強調主題,加深印象,引起共鳴.
《再別康橋》首尾呼應迴環的寫法是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一節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後的一句,但這種復踏已不是簡單的民歌體的復踏,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一片雲彩”是詩人在經歷了康河的漫溯後產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一個灑脫的意象,一個極富動態感的姿態,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並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