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call啦

    杜甫的《登高》的頸聯是:“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該句包含的悲傷之情有:

    1、他鄉作客,羈旅之悲;

    2、常作客,久旅之悲;

    3、萬里作客,遠旅之悲;

    4、又當蕭瑟秋天,淒涼之悲;

    5、年已暮齒,一事無成,年老之悲;

    6、親朋亡散,孤獨之悲;

    7、孤零零地獨自去登高,寂寞之悲;

    8、身患疾病,病痛之悲。

    悲秋”已讓人黯然神傷,“萬里悲秋”更是讓人悽愴不已。一個“常”字更是道出“萬里悲秋”時常與我相伴,悲哀感之強烈濃重,令人心神寂寥,無可排遣。若從字面義來理解,“萬里悲秋”時常常客居他鄉,詩人不應是孤獨的,而是有人陪伴的,所以與下一句“獨登臺”產生矛盾。實則不然,且看詩人用字便知。從一般用法來說,“作”連線抽象的事物,如作難、作廢、作別,而“做”連線的都是能在實際生活中感知到的具體事物,如做作業、做工、做衣服。“客”本是實際能感知到的具體事物,一般指“人”,詩人在這裡用了“作”,不用“做”,令人疑惑,細細想來,是詩人用詞巧妙之處。“萬里悲秋”是抽象的事物,寄託詩人感傷情緒之景物是會令人心生孤獨悲傷之感的景色,不是實際生活中具體的事物,故不用“做”,而用“作”。達到的效果是加深悲秋之感,更強烈濃重,只有“萬里悲秋”與我相伴,我只能“獨登臺”,獨在異鄉的孤獨惆悵感與深秋景色之荒涼淒冷水乳交融,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託詩人悲秋傷己的傷感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為青春畫上翅膀為題寫一篇600字的作文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