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可能是兒時常吃的,現如今那美食因為各種原因吃不到了,找了很久卻找不到的那種味道
3
回覆列表
  • 1 # 武漢壹周

    壹周君小時候吃過一種叫做“塊壘”的食物,它算是一種主食,主要由土豆和莜麵做成。

    記得小時候放學回家都會偷偷跑去那家店吃,狼吞虎嚥吃完之後再迅速奔回家,以至於每次母親大人都會質問一遍自己跑哪去了,當時不知是什麼樣的想法,總是不告訴母親真相,就用各種謊言來圓場。

    記得那家店沒有門面,更沒有什麼招牌,只開著一扇破爛的門,透過門可以看到幾張桌椅,才知道這是一家餐館,它在馬路的一邊,是眾多平板房中不起眼的一間,所以一般能發現它的人很少,去他們家吃的也都是熟人。

    壹周君之所以愛去他們家吃,是因為他們家的醬料很豐富,塊壘裡面還會摻和一些油,吃起來油香四溢,很是過癮。醬料有蒜汁、辣椒油和腐乳等,食客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幾種調製起來摻到塊壘裡面。

    現在的雞蛋灌餅隨處可見,做法也都大致相同。但是壹周君小時候吃的一家雞蛋灌餅和現在的不相同,而且那個味道更香,更誘人。

    那個時候經常會“差使”父親早起去買雞蛋灌餅當作早點,那家的雞蛋灌餅食材十分簡單,只有一種固定搭配:雞蛋+餅+烤腸,沒有現在那麼多花樣。反倒就是這一種型別,就足矣讓它每天早晨都門庭若市,如果去晚了幾分鐘就會面臨被搶購一空的風險。

    他們家的餅十分厚實,厚度都快趕超餡餅了,但是口感一點都不硬,虛軟綿潤。軟嫩的雞蛋緊緊地依附在餅皮上,使得餅更柔嫩了。裡面包裹著的香腸是絕對的貨真價實,咬一口滿滿的肉粒,一點澱粉都不摻。

  • 2 # 楠木與香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的記憶勾遠了。

    是小時候吧,大概二十年前,90年代的童年沒有什麼新鮮花樣,吃食也是一樣,那時候最大的奢侈就是看見騎著三輪車來賣紅薯餅的老太太,三輪車上帶著一個油鍋,每天下午騎車到巷子口,開油鍋,把紅心紅薯切成一粒一粒的,裹上一層面,用鐵網固定成型,下油鍋炸成金黃色的,酥脆香甜!大老遠就能聞到香味,五毛錢一個,生意極好。

    有時候隔幾天沒見擺攤,心裡空落落的,彷彿只有吃一個紅薯餅才完整。

    還有擺在學校門口的油茶,一塊錢一碗,香噴噴的油茶裡有花生有芝麻,最妙的是上邊撒的一層香脆的饊子,每次都恨不得老闆給撒上一大勺子,不過,也就只能想想,現在長大了很少再去坐在小攤子上跟一群小娃娃們一起喝油茶了。

    懷念的不僅僅是美食的味道,更是童年的記憶!

  • 3 # 浮生若塵

    在我這個吃貨心裡心心念念卻再也吃不著的舊城巷美食名曰:方舒餅子。四川人一定知道我說的什麼,大約長這樣

    但是又不完全一樣。當時大概二十年前,正上中學,中學門外小巷子裡一家賣餅子的,四川人叫鍋盔。每天上午十點多,人多到爆,幾乎人手一個。做鍋盔的是夫妻倆。他們的鍋盔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是就是比別人的好吃,又香又酥,趁熱吃會聞到很濃的麥香,加上外層的芝麻,簡直讓人心醉。

    可惜離開學校後再也沒吃過那麼好吃的餅。隔幾年再回去的時候,那條巷子己經拆了,夫妻倆不見了蹤影,餅子也只能留在記憶當中了。

  • 4 # 月食月美

    我老家在東北,東北在飲食文化上與南方還是有些差距的,我是80後,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家裡的條件很不好,父母就是樸實的農民,為了供我上學,父親每逢地裡的農活幹完了,還得去城裡打工,由於沒有技術,只能出苦力,去工地幹力工,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是一天20元工資,上中學好像就是一天50了。家裡的條件不好,能吃到的美食更是少之又少,唯獨兩個日子是兒時的我最高興的,一個是過年,另外一個就是誰家辦喜事擺酒席了,農村辦酒席選日子一般是看陰曆(也是農曆)不會像現在一樣一般都選擇在週末,中午放學鈴聲一響,幾乎是一路跑著到辦酒席的場地,生怕晚到了,開席了吃不到最早上桌的冷盤,唯獨最愛的就是灌腸

    有肉腸,有雞蛋腸,有粉面腸(就是全用粉面和蔬菜調製的腸)

    其實現在偶然的機會也能吃到,但是味道變了,即使是農村的酒席也都到鎮裡的飯店去擺了,兒時的廚師伯伯現在已經退休了,也不知道是自己的味覺隨著生活的改善,對‘美味’認知提高,還是時間的延續,對‘美食’停留在當時的年代裡,總之,讓我心心念念卻再也吃不到的美食,就是兒時喜宴裡的那個灌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孕期養狗會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