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圓心理
-
2 # 聽說吧心理諮詢
心理學認為,人在早期所經受的一些刺激會形成不同的心理陰影,對人的一生產生不可預想的影響。父母一個難看的臉色,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粗暴的動作,一次強迫性的行為,成長中一個小小的挫折,都可能給寶貝內心深處留下不可磨滅的創傷。那麼,在童年時期,哪些經歷會影響孩子的心靈健康,影響著孩子的性格,生活習慣?我們又該怎樣避免這些陰影在孩子心中出現?廣州兒童心理諮詢為您盤點。
1. 父母經常吵架,擔心他們離婚
2. 一直認為父母是完美的,卻發現他們有不良行為
3. 父母離異
4. 家庭成員之間感情不和或意見總不一致
5. 被寄養在別人家裡
6. 生活在單親家庭裡
7. 生活在重組家庭裡
8. 半夜醒來爸爸媽媽不見了
9. 得不到父母的照顧
10. 父母不孝敬老人
11. 家中頻繁更換保姆或直接照顧孩子的人12. 父母或較親近的人患了較重的病
13. 父母或較親近的人突發意外
14. 覺得父母不喜歡自己
15. 沒有心理準備的親子分離
16. 父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悲觀消極情緒
17. 頻繁搬家
18. 沒有與寶貝溝通就轉園
19. 受父母打罵或體罰
20. 被大人強迫吃東西或喝水
21. 家人當著孩子的面對他人說孩子“不聰明”等話
22. 被大人戲弄
23. 被大人用各種理由欺騙
24. 做錯事被大人辱罵
25. 提出的問題讓大人感到煩躁或者譏笑
26. 給孩子設立過多的禁區
27. 哭的時候被強行禁止
28. 被父母當作出氣筒
29. 經常被大人恐嚇
30. 被當眾嚴厲的批評
31. 自己的興趣總是被大人壓制
32. 父母總拿孩子短處與別人的長處比較
33.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的面和他人議論寶貝34. 無論怎樣努力也不能得到父母的認可
35. 經常感受大人惡劣的體態語言,如:沒有好臉色等
36. 被父母強迫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37. 父母過高估計了孩子的能力,總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
38. 父母給買的東西都不是孩子喜歡的
39. 被父母強迫按照他們的意願裝扮
40. 從小被錯位養育
41. 有過獨立呆在黑暗地方的經歷
42. 聽過可怕的故事
43. 看到暴力、血腥、恐怖的鏡頭
44. 受到同齡或大孩子的欺負
45. 聽到過怪聲
46. 做噩夢
47. 有過長時間在陌生地方獨處的經歷
48. 看牙醫或打針
49. 被驚嚇過
50. 遭受過性侵犯
51. 犯錯誤被當場抓住
52. 走丟過
53. 當眾出醜
54. 把父母珍愛或別人的東西摔碎了
55. 心愛的玩具找不到了
56. 捱餓
57. 生過一場大病,有痛苦的治療經歷
58. 被人毆打過
59. 遇到過壞人劫持
60. 受到大孩子的威脅或恐嚇
61. 被拐賣過
62. 總是睡不夠覺
63. 遭遇精神病人
64. 被某類公務人員(如警察)嚇唬過
65. 在浴盆或泳池嗆水
66. 異物卡住喉嚨或進入耳朵
67. 受到動物的攻擊
68. 被放在高處
69. 被燙傷過
70. 觸電
71. 穿很緊的衣物或鞋子
72. 受過很嚴重的傷
73. 因貪食某種食物而生病
74. 被人冤枉或遭到不公平的待遇
75. 覺得自己不漂亮、不可愛
76. 被人嘲笑“長的胖”等
77. 被別人說“這麼笨”等
78. 自我感覺好,但總不被別人承認
79. 得不到老師的寵愛,什麼“好事”都輪不到
80. 和小朋友在一起總是不如別人
81. 家庭經濟拮据,經常被小朋友嘲笑穿戴82. 小朋友嘲笑自己的父母
83. 向別人求助時遭到拒絕
84. 因某種生理缺陷而被人侮辱、嘲笑
85. 小朋友總是不和自己玩
86. 和小朋友一起玩總受到排擠
87. 物質慾望得不到滿足,別人有的東西自己總是沒有
88. 家人或老師偏心
89. 和最好的“朋友”決裂
90. 家人或老師辜負了自己的信任
91. 尿床被別人知道了
92. 幼兒園裡有一個總跟自己“過不去”的老師
93. 在一次重要比賽中輸了
94. 有親人突然離世
95. 看到別人家裡有親人離世
96. 家中有人犯罪
97. 目睹交通事故等
98. 家裡的寵物意外丟失或死亡
99. 動畫片裡的寶貝喜愛的人物死了
100. 目睹宰殺動物
這些創傷或許隱藏的恰到好處,以致我們無從看出,但它們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像放電影一樣成為孩子成人後生活中的夢魘,並從此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的還很不完善,他們不僅在生理上和行為上依賴成年人,而且,在心理上的依賴更強。他們對周圍事物的認知能力相對不足,對自我的認識尚很模糊,對情景的控制力和理解力,也都相對較弱,一些在成年人看來微不足道的突發事件,卻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些孩子可能因此患上恐怖症,抑鬱症或焦慮症。
因此,作為父母,我們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避免因為不恰當的言行、態度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孩子今後帶來難以修復的童年創傷。
-
3 # 嘿呦喂哦
轉自網路:
我們做家長的,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給予寶寶一個快樂的童年。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舒緩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寶寶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 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寶寶只有一個童年,所以我們身上責任重大啊!你若安好,哪怕風雨,我也遮天擋雨,給你晴天。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4 # Blaire Molly
1、陪伴孩子。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孩子永遠是和那個陪伴他長大的人親,陪著孩子一起歡笑、一起跌倒、一起難過、一起流淚,這個時候,你的角色可以是多元的,可以是孩子的家長、可以是孩子的朋友、可以是孩子的老師,不同的角色陪伴可以拉進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點滴相處可以感受到孩子純真的童年,也可以讓自己也重溫一下兒時的快樂!
2、引導孩子。孩子終究還是個孩子,沒有經歷哪裡會有成長,在陪伴的過程中,家長必須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切忌包辦代替,用尊重、接納、同理來引導孩子,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只有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孩子才會發展處自己的個性和人格,父母在整個過程中要引導孩子往正道上走,哪怕孩子受傷了、哭泣了,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而這些挫折和磨難都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獨立和堅強。
3、學會放手。其實我想每個人的童年都不可能完美,可能孩子為了破損的玩具哭泣、可能因為沒有得到滿足而哭泣等,這就需要父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認識到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五彩繽紛的,酸甜苦辣,但是等孩子慢慢長大,都會變成童年最美好的回憶,父母終有一天要學會放手,讓孩子獨自成長,獨自面對!
-
5 # 兒童教育館大可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的童年是幸福快樂的!我認為,家長有效的陪伴,關注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童年就會幸福快樂。原因有三:
①家長陪伴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不孤單,孩子對家長有深深的依戀,並且增進了親子感情。孩子感到很幸福。
②家長有效的陪伴,使孩子快樂的成長,為促進心理健康打下基礎。家長和孩子一起郊遊,打球,做遊戲等,孩子從中獲得親情,並且與家長互動中體驗到快樂。
-
6 # 廣州黃埔教育馮老師
完美的東西都是有缺陷的,快樂也分很多種,
我覺得家長已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讓孩子去體驗,充實孩子的生活,這樣孩子的童年已經很幸福了。
但是也可以歷練孩子,讓孩子有一個難忘的經歷。
這兩年叔叔家的孩子送去軍事夏令營去鍛鍊,他家孩子沒有很失望,沒有因為把他送去歷練而不開心,反而興致勃勃跟我分享起他的軍旅生活,雖然要留很多汗,但是收穫的快樂不比流的汗少,這一段旅程也改變了他平時不完美的缺點,整個人Sunny向上,
從他身上看到了童年是的美好,我就在想,要是我家的生活條件能把我送去這些夏令營該多好,收穫不一樣的東西,還可以跟同齡人炫耀我有這一段營地生活,該多好啊,
童年是一個美好的時光,孩子能樂在其中,學在其中,這也許就是快樂完美的童年吧
-
7 # 王海鵬vlog
關於家長如何做,才能給孩子完美 快樂的童年,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就是改變自己,因為孩子是不會懂家長的辛苦的,家長要給孩子一百分的愛,做到有同理之心,要懂得照顧孩子的感受。還是建議你讀幾本書吧,讀過之後,會是改變的開始。
第一本是 王小騫老師的《媽媽知道怎麼辦》
第二本是 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
第三本是 簡·尼爾森的《正面管教》
第四本是 舒爾·迪吉若尼《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
第五本是 喬希·西普《解碼青春期》
想去做是改變的開始,找到好的方法,成功才會慢慢到來!
希望對您有幫助!
-
8 # 妹妹在香港
最重要的是父母之間矛盾是避免不了的,但是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真的會很影響,父母和諧孩子會懂事乖巧。其次,不要鼻孩子去做不喜歡的事情,很多東西要嘗試引導,還有能把孩子帶身邊就帶在身邊,不要為了工作而把孩子留給婆婆帶,哇相信很多孩子上學都不願意填那份留守兒童的表格,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啊。
-
9 # 島主邪老師
陪伴,父母常在身邊陪伴的孩子安全感強,長大後更會與人相處;
鼓勵,教育孩子不批評或者不批評,經常得到鼓勵的孩子自信心滿滿,做事果斷;
引導,不管孩子有什麼想法都要進行引導,那怕他的夢想一天幾變。如果是明顯錯誤的也要用引導的方法糾正。
榜樣,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你在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印在他腦海裡,他也會照樣學去。
-
10 # 左輪牛仔
怎麼樣才是完美呢,太完美也是一種不完美,沒有哭過,沒有經歷過挫折,沒有經歷過傷害,永遠不知道幸福的真諦。我也是有孩子的人,在孩子眼中,父母就是她的天她的地,物質生活可以不豐富,但精神世界一定要豐富。需要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尊重孩子,陪她一起認識這個世界
回覆列表
對於孩子而言,幸運的孩子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孩子一生都在治癒童。
養育孩子的方法只有一句話:在必要的時候做必要的事,可以多做,但不能缺少。
父母未必過於的追求對孩子的寵愛,反有可能使孩子成為巨嬰,科學的養育是最重要的,給孩子最必要的陪伴,使孩子合理度過兒童的發展階段。
拋開心理學各個學派的兒童心理階段之分,對於沒有心理學基礎的父母而言,需要知道對於孩子而言,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一是仍需要父母對自身所有的管理(幼兒期,0—2歲),二是開始認識接觸世界的階段(學前期,2—7歲),三是孩子自主意識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階段(小學期,7—12歲)。
幼兒期,0—2歲
著名的恆河猴實驗:1959年,美國心理學家哈洛及其同事報告了一項研究成果: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第一天起同母親分離,以後的165天中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雖然當嬰猴同鐵絲媽媽在一起時能喝到奶, 但它們寧願不喝奶,也願同布料媽媽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飲食需要時,它們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則依偎在布料媽媽的身上。雖然這個實驗的物件是猴子, 許多心理學家認為, 它對人類嬰兒同樣適用。
這個階段需要父母對孩子全身心的投入,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注與養育。
舉個例子,國內有位精神分析師說:幼兒時期吃奶的方式決定了其長大後的吃飯方式。
可能聽起來有些讓人驚訝,但是仔細分析下,對於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有兩件事:吃飯和睡覺,孩子餓了會哭鬧,特別是母親給孩子的餵奶方式,如果餵奶經常不及時,嬰兒經過飢餓後,會更加貪婪的吃奶,來對抗餵奶不及時可能帶來的飢餓感,嚴重長大後甚至發展成貪婪自私的性格。
學前期,2—7歲
這個階段陪伴尤為重要,這個階段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最重要的階段,讓孩子對未知的世界有合理且基本的認識,樂於認識並接觸新鮮事物,避免外部世界對孩子的傷害,以至於孩子對未知世界產生恐懼。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學三論》中講到一個故事:一個3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阿姨迴應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小學期,7—12歲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對身邊關係的處理,如何融入同伴,如何認識新朋友,處理一些正常糾紛,做孩子的朋友,理解並能夠幫到孩子,贏得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榜樣。
美好的童年,最最需要的是完整的家庭關係,兒童時父親和母親任何一個的缺席,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影響,糟糕的家庭會毀掉一個孩子,一定不能再孩子面前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