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翰墨今香

    練書法需要臨帖,那麼臨帖的時候,法帖上的字都要記住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需要,書法的學習分為:練、記、悟,三個方面都要有。

    什麼是練呢?就是練寫字的技法,怎麼入筆,怎麼行筆,怎麼收筆,如何轉折,如何提按等等。還有一些基本的筆畫:橫、豎、撇、捺、折、鉤、挑、提、點等等。這些基本的用筆之法是需要勤加練習的。

    “記”是什麼,“記”其實是一種分析、歸納的過程。打個比方,王羲之的集字《聖教序》2500多字,如果讓你把每一個字都記住,難度大不大?等你都記熟了,也練熟了,結果又會被人家稱為“奴書”,是不是覺得很委屈。

    所以,我認為“記”是分析、歸納的行為,通過分析、歸納記住一些共性的東西。我們現在有筆跡鑑定學,說明每一個人寫字都有他自己遵循的一些規律。那麼我學一個法帖,就是要學他那些規律性的東西,這些規律性的東西是要通過你在練的過程中,不斷地分析、總結、歸納出來的。

    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它有一個非常好的作用,就是可以讓你舉一反三。這樣,你只需要記住少數規律性的東西,就能變化出更多的東西。這些規律性的東西包括但不僅僅限制於:筆法、結字、章法等等。

    那麼“悟”是什麼,北宋大書法家黃庭堅曾經有這樣一段話對我們很有啟發:

    “古人學書不盡臨摹,張古人書於壁間,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學字既成,且養於心中無俗氣,然後可以作,示人為楷式。凡作字須熟觀魏、晉人書,會之於心,自得古人筆法也。”

    黃庭堅老人家說了,學習書法不僅僅是臨摹,還要“觀之入神,則下筆時隨人意。”通過觀察古人的法帖,這就是說的“讀帖”,學會去“悟”,悟得古人筆法、筆意、筆勢,把悟到的東西在進行分析、歸納、總結,然後在通過練,這就轉變成自己的東西了。那麼,你自己下筆書寫的時候,就會隨意了,而不會被古人所拘囿。

    “悟”有理性的一方面,也有感性的一方面。理性的一方面要著眼於實際書寫的技法,而感性的一方面則需要你來一個思想上的穿越,把自己當作古人,學著去感受古人書寫時候的心境。這就屬於更高層次的臨摹:“意臨”。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大書法家的臨摹作品,看起來似乎沒有一個跟原帖很像的,這種情況下來的臨帖,大多數屬於意臨,也是一種書法再創作的過程。

    所以,書法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沒有結尾的,是一條讓你不斷成長,能夠自我感悟的道路。

  • 2 # 神韻軒書法

    練書法有的是注重體驗過程,對字帖的精神意念和書寫情感作同步體驗,可以用這種方法泛臨多種字帖,重過程不刻意去記字帖的字形,對書法創作有一定的作用。

    另一種就是精臨字帖,練書法都要記住,對創作技術方面而言,有很大作用,這一過程就是不斷積累創作所需風格因子的過程。

    訓練快速記憶的方法:

    一,外書空。就是用指頭在空中書寫字形。熟記字形。

    二,內書空。閉上眼睛,在心裡書寫。

    三,字帖上的一行字,大約十幾個,只用看十秒鐘作快速記憶,訓練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雙眼像照相似的,快速拍照,存在大腦記憶體裡,然後提取影像揹著寫出來,再對照字帖檢查不足之處,再臨再背。

    四,記住字帖的主要的,突出的,最生動的特徵。如果不是初學,可幾本字帖對比臨摹,對把握、區分各種字帖的相承、相通、相異之處有幫助。

    比如把王羲之《聖教序》、米芾的《方圓庵記》、蘇東坡的行書《洞庭春色賦》、黃庭堅的《松風閣詩帖》這四本字帖作對比臨摹,經過分析,就會得出以下結論:

    宋代這幾位大家的行書時代整體書風有尚意精神,注重個人情感意趣的發揮。他們都曾學過王羲之書法,也有王羲之書風的韻味。

    (王羲之聖教序區域性。)

    黃庭堅書法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就是周慧珺所說的:"長手長腳。″結構由中心向四周輻射伸展。注重上下字的爭讓穿插。

    米芾行書《方圓庵記》,和王羲之《聖教序》頗為相似。增大了筆畫粗細對比,增加了字的險勢。搖曳生姿,圓潤華美。

    (米芾行書方圓庵記區域性。)

    蘇東坡的行書《洞庭春色賦》,橫畫細而豎畫粗,左低右高,豐腴漫麗。有隸意。是其主要特徵。

    在背臨字帖時,力求把該帖的主要特徵表現出來,那麼就抓住了大感覺,背帖相對形似來說,更易寫像。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 3 # 我的天上人間

    練習書法一定要記住碼?這個疑問我也曾經有過,做為過來人,我來告訴你,練習書法是一定要記住的。

    書法講究的是傳承,所謂傳,就是師父傳給徒弟,老師傳給學生,是臨摹。也就是書法要有出處,不能自已胡亂寫。所謂承,就是可以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可以加入自已的特點,但必須要有傳的前題。也就是說必須先臨貼,再發揚。如果不昨臨貼,自已胡亂寫,只能稱之謂毛筆字,不能稱之謂書法了。近年來出現的醜書、江湖體,就是沒有傳的代表。

    所以說,練習書法是一定要記住原貼的。

    當今學書法的人很多。評價一個人書法水平高低,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能否入國展(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書法展覽的統稱)。因此,毛國典說:“我們學書法要與國展的要求、標準對接。要想入國展,就一定要學傳統,精臨歷代經典的書法碑帖。什麼是傳統?民國以前的優秀法帖都是傳統。”他總結出行之有效的學書方法,4句話16個字,即“一家一帖,經典精臨,像影印機,取法多元”。

    “一家一帖”,即一人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法帖,切不可三心二意,看到什麼帖都去臨,結果什麼帖都臨不好。有的人寫了幾十年甚至一輩子的字,號稱什麼字型碑帖都寫過,但水平卻是業餘,沒有出處,人稱“江湖體”,只能在外面蒙外行人——這就是教訓。

    篆書:毛公鼎、散氏盤、金文等大篆,字型率意,自然質樸,相對裝飾性強、工匠氣濃、極其嚴謹規範的小篆而言,更好學。清代的篆書,目前學的人相對少,也好學,譬如楊沂孫、趙之謙、鄧石如等名家的碑帖,各自的符號和特徵明顯,容易上手。

    隸書:《好大王碑》《馬王堆帛書》《武威漢簡》《武威儀禮簡》等,均為很好的取法範本。

    楷書:敦煌寫經,屬於當時的民間書風,有的不可學,要選其中經典篇章;《于右任墓誌表》很好,寫的人少;宋徽宗瘦金體,只能寫小字,適合題畫,不能寫大字;《魏石婉墓誌》、金農題畫的小楷字都很好;《好大王碑》字型在楷隸書之間,很拙。

    行書:黃庭堅、八大山人、趙孟頫、趙之謙的行書,金農小行書手札都很好;吳昌碩、康有為行書是冷門,也很經典;歐陽詢的行書可學。

    草書:張瑞圖草書好,索靖的《月儀帖》等章草可學。

    臨帖要講究方法

    首先要讀帖,把帖的風格特點讀懂,把所有的偏旁部首找出來,找出共性和規律,記住字型,絕對不能盲目抄帖。市場上的雙鉤字帖不可用,一定要選原碑帖拓片的複製品。不要描紅,要對臨;初學要實臨,不要意臨,最好原大臨。

    其次,在具體臨帖時要注意,合體字要裡緊外鬆,撇捺向外舒展,是“鬆”;中宮緊湊,是“緊”。每個字都有一定的形狀,如正方形、三角形、倒三角形、長方形、扁方形等。要注意字的中軸線。特別是篆書,許多字左右對稱,有的是相對對稱,有的是絕對對稱。

  • 4 # 書法有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當然需要將書法中的一些技巧和規律記住,如此可以使我們在練習中不斷的得到強化,最終使之成為我們的書寫習慣。

    所謂的共性,從字面上來講就是擁有共同的特性,它的本質就是漢字在書寫時大家共同遵守的一種書寫規律。

    我們基本上把它歸納為兩點:

    其一就是懸針豎和垂露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其二,就是當一個漢字中擁有兩個豎筆畫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前者是:一個漢字的最後一筆為豎筆畫的時候,那麼就可以採用懸針豎,在其他時候都採用垂露豎;

    後者是:當一個漢字出現兩個豎筆畫的時候,在書寫過程中它們需要做到左邊的豎筆畫短,右邊的豎筆畫長。

    而以上所講的只是書法練習當中筆畫規則應用裡頭的一種,像這一種筆畫的應用規則,還有很多,像橫筆畫的應用規則,捺筆畫的應用規則,折筆畫的應用規則等等,

    除了筆畫的書寫應用規則之外,我們在學習偏旁部首以及間架結構和章法的時候,它們都有各自的規則存在,而學習這些規則並且記住它,使我們學習書法的效果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

    書法練習要善於掌握共性,這樣不單單一方面使我們的學習記憶深刻,另外也可以使我們學習的時間大大縮短。

  • 5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人的精力有限,練書法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結合學習前輩們方法和自己的體驗,我認為記清楚以下六點:

    一、依據自己的興趣選帖。

    選擇幾家範本,放在一起對照,選取自己最喜歡的一家一派來學來練。比如:學楷書,就從歐陽詢的《九成宮》、顏真卿的《多寶塔》、柳公權的《玄祕塔》裡面選。相反,如果按別人指定的範本去學,或只學自己指導教師的字,就有可能不對自己的胃口和愛好,越學越沒興趣,甚至反感。選帖求精不貪多,要捨得割愛。

    二、選擇適合的工具。

    筆、墨、紙、硯備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筆和紙最重要,筆的大小、狼毫、羊毫、兼毫等,練習的紙是毛邊、生宣、熟宣的效能記準確。 時常記清因字的大小決定執筆的高低,所以寫字時,執筆的高低、腕是否該提、肘是否該懸、提懸到什麼程度,並無固定標準,應該隨當時所寫字的大小需要而定。

    在掌握好基本筆畫的前提下,書法要從結字入手,書寫時,注意力要集中在組成這個字的筆畫所處的位置上,處理好每一筆畫的方向、角度以及筆畫之間的距離、疏密關係等等。漢字書法好看、美、有藝術性,關鍵是它的間架結構和書寫用筆。構成整個字的各筆畫所處的位置、角度、距離等對頭了,“準”了,就好看。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

    每天練習的時間不要過長,練習的字數不要多。一般選擇四、五個字為好,但要求重點熟記一個,正像學外語記單詞一樣,不要貪多。堅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哪怕記住三百個字,三年就近千個字了,這樣練出來的功夫是非常紮實的。有的人習書很刻苦,一天寫一百個字,十天寫一千個字,還覺得不夠;或從早寫到晚,照著字帖從頭到尾一字都不漏,不停地抄寫……片面追求書寫的數量,只動手不動腦是學不好的。通過反覆臨摹對照,既可以體會到字帖中字的點畫、間架結構的微妙變化,達到“準”,又可以檢驗自己平時書寫時結字、用筆等方面正確與否,如有毛病便於改正。

    練習書法並不像蓋房子那樣,非得先打好基礎。在習楷書的同時,也可穿插一些行草,這樣對寫好楷書,理解楷字中筆畫之間的關係作用更大。“寫楷要行化,其點畫顧盼,始不呆板”。這樣寫出來的楷書活,避免了把楷書寫成一筆一畫毫不相關聯的“死”楷。“寫行要楷化,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是說在習行草書時,字的大形與筆畫間的距離、位置等基本關係須符合楷書的準則,否則便失去法度,字就不美了。如果所寫出的行草書,尤其是草書無法辨認,一團亂麻,那就不是書法藝術了。各種書體息息相關,能全面涉獵些,寫出的作品會更美觀、更豐富。

    把寫好的書法作品掛在牆上,退後幾步看,它的優缺點便一目瞭然;而且能把握整體,容易發現作品的主要內容、落款、印章三者之間的大小比例是否合適,以及整幅章法安排是否得當,協調與否,自然與否等等。把字“立”起來看,覺得好,那就真的好了,也說明學到位了。

  • 6 # 熊文文熊建平348

    練書法不去記,那就是抄寫,也叫寫字匠。練書法分幾個階段,初級階段,這階段鉤摹,也叫描紅,用筆蘸墨在字型上填墨,這時不要求記,只要求把字描得和虛體字結構筆法相似就行,這階段是培養你的書法興趣,自已找到一點自信心。到中期要求對臨,也就是看帖後,自已單獨在方格上寫和碑帖大小差不多,形態接近的字,有些人這時候也不怎麼記,書寫時會看一筆畫寫一筆畫,當然了,如果你不怎麼熟練這麼寫也沒什麼,因為因人而異,對書法悟性有差異。到了書寫比較熟練,基本筆畫基本掌握了,結構也認識了,這時就要求背臨了,也就是把帖子放背後,看一眼一個字寫一個字,到後來看多個字寫多個字,寫完後與原帖對比相似度,這都要求記這些字的結構,基本筆畫等。到最後就是意臨了,憑你自已時碑帖,以及記憶中的這些字進行書寫,寫出來的東西既有原帖筆法,又有自已的書法風格,最後出帖收關[祈禱][玫瑰]

  • 7 # 墨林自牧

    能記住最好,但書法種類和規律那麼多,你是記不住的。所以,我們要記住的是“共性”。

    比如說《九成宮》裡面的“點”,有好多種寫法,你能完全記住那個字怎麼用麼?肯定不需要那麼記,要去抓共性。

    再比如《九成宮》中的“九字,開始的時候是斜勢,而後面的“九”字就顯得平正,你在用的時候v不知用哪個?再說“之”之,裡面最多,你能記住每一個麼?

    在臨帖過程中,去歸納總結規律性的東西,才是學書法的唯一途徑。

  • 8 # 吉峰的文藝視界

    學書法都是要記住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練書法,從臨摹開始。臨摹字帖,先要熟悉字帖,這就如同作文背書一樣。心中有字才能一氣呵成、筆斷意連地寫出字的筆勢來。如果不記,臨寫時就會看一筆寫一筆,筆斷意也斷,也就學不到用筆的筆勢。

    由此可見,練書法是都要記住的,因為有助於我們學習。

    當然,多練練,熟練了,也就無所謂記住了,已經是深入到骨髓裡了。

  • 9 # 竹溪草堂於長琉

    學習書法都要記住的問題,我考慮必須掌握的問題還是記住為好。比如臨帖的正確方法是先要在老師的啟發下記住帖的特徵。如張遷碑的特徵是方整樸拙,厚重大氣。字帖裡有關具體筆畫,要深刻記住筆法和結構特徵。還有不同書體,如楷書,行書,草書的筆法都有不同,這些要領必須記住。最重要的是執筆和用筆方法,怎麼樣是正確的用筆,這是必須記住的。當然有些創作方法,章法的變化,對不同格調和審美取向,都是看你的悟性和創作經驗,很多方面是靈活掌握的。就不是死記硬背的了。

  • 10 # 墨虎書法欣賞

    很高興談談自已的淺薄觀點,我是書法愛好者,就我近四十年的學習精驗分享給大家,謹供參考,我認為練書法分這幾個步驟:首先選適合自己的字帖,經過讀帖、臨摹帖,背帖(記),練習書法記住是必須的。

  • 11 # 張勁逸

    學書法其實是一個記憶的過程,也是一個忘記的過程。"記住你該記住的,忘掉你最初的字跡。是無意於工而後工"。也叫不斷提升書法水平的功夫。

    比如王鐸終生臨習二王法帖,即使到了功成名就的晚年,他仍然堅持"一日臨大王法帖,一日創作完成應酬"。按理他早就記住了諸如《聖教序》《蘭亭序》的筆法,為何還要晚年不綴的臨習,因為書法藝術是不斷挖掘和提煉的藝術,具有無限的廣度和深度 。這不是靠死記硬背能開化的。

    也就是說你眼高手低,記住的再多,還是不管用。必須要通過不斷練習,讓手與心合一,讓手部肌肉記憶在習慣性的筆法重複中,無意識的記住筆法。

    所謂忘掉你最初的筆跡,其實就是規範化訓練,通過古代經典法帖,把自己一些"江湖體,一些自創體,一些習氣",逐步完善和削掉。

    所以說,書法是一個眼力提高,筆力逐步完美的過程,不需要刻意的記憶,而是通過堅持不斷的臨帖實踐來習慣性記憶 ;而且也是一個忘記錯誤的過程。

    白蕉認為,“從來書法學習,開始求‘無我’,末了求‘有我’”,具體到臨帖,開始則務必追求精準。“學一家一帖,規矩方圓,開始亦步亦趨,要求惟妙惟肖,求合求同,不宜有一點自己的主張,好像是蚯蚓,吃的是泥土,吐出來的還是泥土”(白蕉《書法學習講話》)。

    從古到今,書法讓許多名流大腕,平凡的芸芸眾生趨之若鶩,如醉如痴的追求,魅力正在於是一個修煉筆法 ,也是修養身心的享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斷的堅持臨習是最好的記憶方法。

  • 12 # 辰公書畫

    我來回答:練書法都要記住嗎?

    我理解你的意思:一是問:練書法都要記住嗎?並含:要記住什麼?

    當然了!練習過程就是要記住“古人”是如何用筆、用墨、適應紙張、合理佈局以及書法章法等等!否則全是你自己原來的“喜歡”就無從談什麼“書法”了!

    譬如有人告訴我“回答問題”必須得到上千條“瀏覽”才能得到“優質回答”!而面對“專業問題”(由於受眾群體多少的不一樣,有些問題)怎麼可能充上千數呢!所以我覺得我選擇“藝術專業類”選錯了!我該選擇“大眾熱門話題類”才對!因此就有了“放棄”的想法!

    譬如你這個問題就有十五位“熱心人”回答。不用說“悟空問答”了(估計他們是用機器累計統計比較辦法來判斷是否“優質”!)我估計提出問題的人未必能全看!因為很多回答竟有幾千或上萬的回答!

    我還好就你提問,我把十五位(實際顯現是14條)都認真讀了一遍!果真“收益不淺”!其問題的回答可謂是五花八門,不過確實很有“深度”和“廣度”!參見:附錄資料《十五位的問題回答》

    如能全部照做下來則一定能成為“大家”!這裡我有兩層意思:一是可能成為“書法”大家;更重要的是一定能成“書法教育”大家!這遠比“百度百科”(靠一些專業機構或專業人士)給出內容要豐富的多了!

    至少我們在學校教書。作為“專業老師”都未必能總結如此全面!

    附錄

    附錄資料《十五位的回答綱要》(排名不分先後!)

    01-“神韻軒書法”說:一種,練書法注重體驗,重過程不刻意去記字帖的字形。

    另一種,就是精臨字帖。

    訓練快速記憶的方法:

    一,外書空。用指頭在空中書寫字形。

    二,內書空。閉上眼睛,在心裡書寫。

    三,讀帖與背帖。

    四,並以示例說明(王羲之《聖教序》、米芾《方圓庵記》、蘇東坡行書《洞庭春色賦》、黃庭堅《松風閣詩帖》)歷代書家書法特點。

    02-“吉峰的文藝視界”回答要點:

    臨摹字帖先要“背帖,心中有字一氣呵成。反之,臨寫時看一筆寫一筆,筆斷意也斷,就學不到用筆的筆勢。

    03-“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回答要點:

    人的精力有限很難做到面面俱到要清楚以下六點:

    一、依據自己的興趣選帖,選帖求精不貪多,要捨得割愛。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選擇適合的(筆、墨、紙、硯)工具。

    三、把握準(好)字的結構。寫字要從字結構入手,整個字的位置、角度、距離“準”了就好看。趙孟頫說:“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

    四、日課不宜貪多。每日練習的字數不要多。但要求重點熟記、要“準”。

    五、既要有側重書體,又要不同書體穿插學習。全面涉獵今後書寫出的作品會更美觀、更豐富。

    六、字怕上牆。把寫好的作品掛在牆上,退後幾步看,它的優缺點便一目瞭然;整體把握(內容、落款、印章)感覺好了,也就學到位了。

    04-“墨林自牧”也說:能記住最好!而他強調的是“共性”與“特點”!不斷歸納總結規律性的東西,是學書法的唯一途徑。

    05-“竹溪草堂於長琉”說:學習書法一定要記住。記住:筆法和結構特徵。記住:創作方法和章法的變化。當你的悟性和創作經驗不斷積累後就不用死記硬背了。

    06-“熊文文熊建平348”

    07-“書法有云”則認為學習書法的過程中,記住技巧和規律。並示例說明“豎”的規律為兩點:

    其一就是懸針豎和垂露豎在什麼情況下使用?

    其二就是當一個漢字中擁有兩個豎筆畫的時候,應該如何處理?除了筆畫的規律之外,則強調“字”的間架結構和“書法”之章法。其實也是說的書法“共性”和“規律”。

    08-“翰墨今香”

    09-“贛州市南康區段民生律”也強調的背誦,默記才準確無誤!他更強調了書法的“取法多元”強調很及時,目的是避免……審美疲勞要給大家新鮮感!

    至於選帖,給了很好的建議。

    篆書:毛公鼎、散氏盤、金文等大篆以及清代的楊沂孫、趙之謙、鄧石如等名家的碑帖,鉅獻漢字的率意,自然質樸……。

    隸書:推薦了《好大王碑》《馬王堆帛書》《武威漢簡》《武威儀禮簡》等。

    楷書:從敦煌寫經說起、更廣泛介紹了《于右任墓誌表》、宋徽宗瘦金體、《魏石婉墓誌》、金農題畫的小楷、《好大王碑》。

    行書:“二王”、黃庭堅、八大山人、趙孟頫、趙之謙、金農小行書手札、吳昌碩、康有為、歐陽詢等等。

    草書:張瑞圖草書好,索靖的《月儀帖》等章草可學。

    最後介紹臨帖要講究方法:

    首先要讀帖、描紅、對臨、實臨、意臨。

    其次提示臨帖時要注意“鬆”、“緊”、“形狀”關係。

    可謂“書法學習”的小百科了!

    10-“H知寒”覺得知道字型主要特徵就行,運用筆方法正確,多練習,讓手腕產生記憶,以達到自然書寫的感覺!

    11-“我的天上人間”以“自身經歷”告誡大家:書法是傳承!

    所謂傳,是師承,是臨摹。

    所謂承,是在前人基礎上,發揚光大!

    同時批判了“當下”的醜書、江湖體,就是沒有很好的傳承。

    12-“墨虎書法欣賞”認為練書法需分步驟:選帖、讀帖、臨摹帖,背帖(記住)是必須的。

    13-“書畫老白”言簡意賅:要取法古人,記得越多,進步越快

    14-“知行館”最精煉:臨帖,背臨,記住。

    如果你能把這些都理解消化了。問題就一定能解決!

    不過我還是要說:“有一萬個老師,就一定有一萬個”教學體系!因為“藝術教育”不像是文理科那樣凡事都有“定論”!藝術更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所以我還是要給你我的建議!

    一是問:練書法都要記住嗎?

    並問:要記住什麼?

    學書法記住“老先生教誨”啟功先生和我(大家)說過:我們學習書法時需要學習的三句話!

    1、寫書法一定要認識。

    2、寫書法一定要有美感。

    3、寫書法應該遵守法度和規則。

    學習書法要記住什麼?

    1、選帖

    2、姿勢和執筆

    3、筆法

    4、字型結構

    5、臨帖

    6、佈局格式

    我就不展開了!有機會再切磋!切磋!

  • 13 # 繩其祖武

    其次,學習書法的愛好者要明白一道理,那就是學好書法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中國書法的學習是漫長的過程,不可能短時間就會有很高的水平。正如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所說的,要成為一個畫家,天賦好,功力好,大概要二十年時間,要成為一個書法家,天賦好,功力好,大概要三十年時間。所以學習好書法必然是持之以恆。

    再次,練習書法不要貪多,要一步一個腳印,臨寫一本經典碑帖,要把這本帖的大概內容,以及作者背景等弄懂,通過不斷的臨摹,記住字的間架結構、分間布白。

    最後,在學習書法的道路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真心的投入,心甘情願地耐得住寂寞,通過不斷的深入學習書法,才會懂得中國書法的博大與精深,才會敬畏與尊重書法。

  • 14 # 快樂書法營

    業界曾有人說,練習書法,從一點一畫的起筆,行筆,收筆,轉折等細節,必須達到胸有古人成字,手感要達到“肌肉記憶”,下筆能準確到位。

    不難理解,記都記不住,怎麼寫出來?

  • 15 # 素里布衣楊半

    練書法沒有必要特意去記住,書法的學習過程要保持良好放鬆的自然心態,隨其自然,不浮不躁,一切緊張的情緒,一切造成緊張的因素都要排除,每次經過書法的學習應感到精神愉悅,心情快樂才是書法應該給你帶來的效果。

    北魏【龍門曹連造像記】臨摹作品

    書法的學習不只是通過人體的心腦組織系統來完成記憶程式的,通過心腦來完成記憶只是書法過程中的很小一部分。

    書法的學習是一個立體的綜合的學習過程,它的整個運作模式是心腦眼指腕肘臂身的配合過程,這些過程同時動作互相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書寫任務,這個記憶程式是複合的是整體的,它的記憶程式相當複雜,用一個簡單的記憶英語單詞的方式根本行不通。

    北魏【龍門道暈造像記】臨摹作品

    一個鋼琴家對樂譜的記憶也是一個綜合的記憶過程,經過千萬次心腦眼手指身腳各個功能部位的協調訓練,最後的記憶會自然的烙印在血液中,最後的表演完全是一種條件反射,這時旋律如果單單靠記在腦中已經完全不能勝任快速如飛的演奏,這時的記憶已經完全凝聚在指尖上,書法家也是如此,當書法家潑墨揮毫之際,所有的反應已經是一種反射,日常大量的練習把記憶高度濃縮,書寫不過是這種濃縮的爆發而已。

    北魏【龍門尹伯成妻造像記】臨摹作品

    學習書法的過程,是充分調動各種學習能力的過程,記憶能力當然需要,但思考分析判斷等各種能力也都同時需要,其中持之以恆的精神更重要,長期保持對書法的追求,每天堅持腳踏實地的練習才是學好書法最重要的因素,功到自然成,當你的書法技藝達到頂峰時,書法中最重要的種種要素都溶於你的筆墨中,記憶之神也會自然而然的陪伴著你在書法的海洋裡盡情的享受暢遊。

    圖中作品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北魏卷,龍門專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涼拌海帶絲怎樣做?海帶要不要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