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風陵流度

    題主這句話本身就是矛盾的。

    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構成的基本成分是物質,意識是物質反應在人身上的一種投射。

    比如,秦始皇沒有見過手機,他不認識手機,也不知道手機是幹嘛的。

    而你天天用手機,自然就對手機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你與秦始皇對手機存在不同的認識,不在於你和秦始皇做了什麼樣的思考或者認知,而在於手機本身有沒有出現。

    題主中間的那句“大腦構造真的允許我們思考萬事萬物”這句話,頗具主觀唯心主義的特點,即“心外無物”這種認知型別。

    同樣用上面手機的例子來說明問題,主觀唯心主義反而有很大的盲區。

    因為,如果題主用主觀唯心主義的思想去解釋秦始皇和你對手機的認知問題,會不可避免的陷入有——無、能——否的悖論。

    既,秦始皇在理論上必然能思考到手機這種東西,你也必然能思考到2000年以後的客觀物體。

    實際是,在沒有客觀存在投射的基礎上,你們根本做不到。

  • 2 # 標峰理論評

    即唯物和唯心的關係也應當/必然是符合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要求和表現.

    同時,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互補關係,雙方都有無法避免無法解釋的漏洞,只有結合起來才能很好的解釋其本質。比如:唯物主義認為,能感知但是不能證明的是不存在的,如果別人打電話聯絡不到你,那麼你是不存在的,因為沒法證明你存在這個世界上,比較典型的是無神論,又或者在沒有顯微鏡的情況下,微生物是不存在的,任何五官感受到的感覺都不是依據,也就是說意識依附於物質。唯心則相反,物質依附於意志。從宇宙大爆炸的理論來說,物質是在大爆炸中的一瞬間產生出來的,有產生於無,無中可以生有。物質是虛的。另外,唯心承認物質存在,唯心主義所承認的存在是主觀的存在。即“存在就是被感知。”(貝克萊)因為,當你無法感知一個事物的時候,你又如何證明它存在與否呢?

    唯物主義主要研究的是改造“現實世界”的問題。而,唯心主義主要研究的是:是否有“現實世界”;以及什麼是“現實世界”。所以本題把兩個理論列為對立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 3 # 物理新視野

    這個問題,似乎是說,如果堅持唯物主義世界觀,就意味著存在題主意義上的思想盲區,或者說,主觀能動性就受到限制。

    本文閱讀概要

    第1節,關於兩種存在:物態與意態

    第2節,關於「物·是·人·非」的解釋

    第3節,證明「意態是超自然的物態」

    1. 這個世界有「兩態」

    其一是【物態】,即物質的存在形態。物態是大自然的產物,包括實體態與真空態。實體態,諸如天體、原子、電子、腦細、基因,這些沒什麼異議。

    問題是真空態,有截然不同的觀點。

    愛因斯坦學派認為,真空是虛無的,是可以彎曲與可以膨脹的純幾何空間。

    卡西米爾學派認為,真空是實在的,是承載與傳遞「力·能·波】的場介質。

    其二是【意態】,即意識的存在形態。意態是超自然的產物,包括方法論與發明物。

    方法論,是人類認知物態的思想武器,有的卓有成效,有的愚昧至極。

    發明物,是人類利用並改造自然的產物,有的實實在在,有的虛無縹緲。

    2. 什麼是「物·是·人·非」?

    為便於記憶,借用成語「物是人非」,分別解釋這四個字的深刻蘊含。

    2.1 「物」究竟是什麼意思?

    ,是「物質」或「物態」的簡稱,泛指各種存在形式。

    物態的分類,是比較複雜的科學問題。物態之間有特定的演化關係。

    基於【聚則成器·散則成氣】原理,按密度的演變機制,物態分為高密態低密態

    高密態,指超聚態與常聚態。如:黑洞、超新星、原子、亞原子(電子與核子)。

    低密態,包括分散態與真空態。如:各種粒子氣態、真空場態(引力場、電磁場)。

    物態的內部結構,歸根結底,是由不同密度的真空場構成。如,電子內部是超高密場。

    2.2 「是」究竟是什麼意思?

    是,=日+正,通假「實」,顧名思義,即光天化日之下正好存在的那個。

    是,可以表示:存在、實在、實有、在、有、真的(true)、的確(right)。

    是,也可表示真相或真理(truth),是切合實際的實(reality),是實事求是的是(truth)。

    英文的是「be」表示「有」與「存在」。其分詞being=存在形式(existing)。例如,

    空間存在形式space being,時間存在time being,人類human beings,物質存在形式matter beings,意識形態sense beings。

    是還可指「合理」(reasonable,rational)。黑格爾說「存在即合理」,純自然或固有的產物是隻能是合理的。純理性或超自然的產物也是合理的。

    是,所指的合理,特指有原因,與正義性無關。有道是,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哪怕是殺人越貨、胡說八道、異想天開,都是存在的物態與意態,因為畢竟發生了。

    是,還可以指適當(suitable),是「感知·認知」與「實際·實踐」的高度吻合,即所謂的恰如其分、恰到好處、不偏不倚。

    2.3 「人」究竟是什麼意思?

    其實,作為人,我們並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麼東西,這可謂「只緣身在此山中」。

    大多數人甚至連「真理」與「公理」來自哪裡,其適用範圍是什麼,依然雲裡霧裡。

    按理講,人也是動物,屬於物態之列。可就是因為人有超自然的能力,能發明自然界沒有的超自然的玩意或工具(instruments)。

    這就使得,人類的意識形態,具有與大自然的物質形態平起平坐分庭抗禮的資格。

    這種以人為本、人擇原理、人性至上的人類中心主義,把人類的自私合理化到極致。

    人類超自然能力越發膨脹,現代科技嫣然造出越來越多的「巧奪天工」的玩意。

    人類改造或重組自然的超自然產物,包括兩大類:超自然的物態、超自然的意態。

    物態玩意(硬體),如:樓堂館所之房屋、鍋碗瓢盆之容器,撬棒懸樑之槓桿,車輪齒輪之輪子,斜劈鋤犁之農具,刀劍槍炮之兵器,筆墨紙硯之文具...

    意態玩意(軟體),如:觀念理念、方式方法、技藝技術、學問學說、原理原則、定律定理、法則規則、公平公正、正義道義...

    總之:人類是唯一有資格對峙自然、改造自然、超越自然的特別自然物。

    換言之,人類就是宇宙之奧林匹亞山上的大大小小的形形色色的眾神。

    2.4 「非」究竟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裡有兩個「」字:

    非常道=非通常所指的那個道;

    非常名=非通常所指的那個名。

    金剛經三句義,給出兩個樣板:

    例1,關於【般若波羅蜜】的三句義

    佛說「般若波羅蜜」;

    即非「般若波羅蜜」;

    例2,關於【緣】的三句義

    佛說「緣」;

    即非「緣」;

    這裡有一個「」字,譯成:佛所說的緣,即不是那個緣,故而起名叫緣起。

    可是,道德經的那個「非常道」,金剛經的那個「即非緣」,究竟是什麼呢?

    那時沒有科研基礎條件,難道僅靠盤腿打坐苦思冥想,就能世事洞明?

    如今,人類的科學研究與技術發明,突飛猛進卓越輝煌,先賢古聖之論,怕是早已「物是人非」了吧。

    3 「意態」是超自然的「物態」

    本章回到本題,即回答,如果意態是物質的,會不會留下思考盲區,換言之,是不是所有思考都是物質的?

    邏輯上,如果承認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即承認「我不思故我不在」,那麼睡覺時你不思,難道你就不在麼?顯然,笛卡爾的邏輯是有漏洞的。

    3.1 意態,泛指各種主觀能動性。

    諸如思想、思維、思考、理念、意念、意向、概念、範疇、精神、意志、靈魂、直覺、統覺、方法論、邏輯、抽象、具象、唯象、拓撲...

    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意識或意態不過是物質或物態在人腦中的摹寫或對映或應激,這種應激性的對策,不管是精明的還是愚蠢的,就是所謂的主觀能動性。

    這個大方向與大觀念,是沒毛病的,是經得起用科學實驗的觀測資料來驗證的。

    3.2 思考是意態的存在方式

    就客觀世界而言,「事物」是有事的物態,是運動的物態,運動是物態的存在方式;

    所有純自然的客觀現象都是物質的,雖然需要認知,但不因為人類不知道就不存在。

    就主觀世界而言,「思考」是有思的考證,是運動的意態,思考是意態的存在方式。

    所有超自然的主觀現象也是物質的,「個別現象的物質性」暫無證據,純屬技術因素,但並不影響大觀念的正確性。

    3.3 思考是物質性的存在方式

    這個命題的證明,可謂鮮為人知。以下簡單給出五個論據。

    理由1:純自然與超自然,都是物質的

    純自然的實體,是司空見慣的物質

    天體、星際物質、原子、亞原子。亞原子其實是正負電子,電子是最小尺度的實粒子,半徑只有0.77費米。——證畢。

    純自然的真空,顯然也是物質的

    真空場,表現為引力場、電磁場、電場、磁場、熱力場;飽和場(如電子內空間)、不飽和場(如原子內空間)。——證畢。

    超自然的實體,是經過意態設計與加工或製造的產物,如汽車、計算機、三峽大壩、地圖、手冊。——證畢。

    思考是什麼?——是注意、記憶與回憶的疊加或關聯。注意,是神經元接收光訊號的過程。記憶,是例如海馬體因訊號刺激細胞電荷簇的重新佈局,好比電腦儲存器。回憶是比對訊號對記憶的應激過程。——證畢。

    理由2:真實的與偽造的,都是物質的

    常言道「這是我真實的想法」,這句話意味著他的思考與任務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本質上,還是細胞電荷簇因訊號刺激的空間佈局。

    偽造的玩意,如謊言與構陷,都有思考涉及電荷運動的重組、聲波的傳播與資訊載體,都是電荷運動與電磁波的疊加效應。

    魔術是最典型的騙局,與假冒偽劣、呼風喚雨一樣,都有涉及思考與設計的物質基礎。——證畢。

    理由3:正覺的與錯覺的,都是物質的

    正覺即正確的感覺、直覺與統覺(康德說),感覺有感覺細胞電荷簇的運動與佈局,直覺是不假思索的聯想,統覺有點像觸類旁通,多方位思考。

    錯覺也是覺,只是陰差陽錯,但並不意味著錯覺的東西不存在,好比海市蜃樓、紅綠色盲。——證畢。

    理由4:技術的與藝術的,都是物質的

    泛泛的講,形形式式的意態都是人腦善於思考高效率的方法、程式、技巧、技藝、技術、乃至藝術。既然思考是基於物質的,那麼技術與藝術也是基於物質的。

    顯然,脫離了神經元的物質基礎,再厲害的奇思妙想也就無法著陸,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現代智慧產業,都以計算機基礎元件為載體,置入智慧集大成思考的程式,有時甚至超越了人腦的功能。——證畢。

    4 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意態的超自然力量,有條件充分利用自然、重組自然、改造自然、甚至區域性毀滅自然。

    不管怎樣,都是用超自然力量,戰勝純自然的天災人禍或不可抗力(God Force)。

    就某種意義而言,「人定勝天」不是不可能,而是太有可能了。一旦揭示自然與人類自身基元的自然機制或曰天機,人類可為自己謀求最大進取心與最大福祉。

    (完)

  • 4 # 大提琴心聲

    現代科學發展到今天幾乎已經沒有人再宣言和辯論什麼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了!為什麼?因為這二個所謂的思想主義沒有一個可以完美詮釋當今世界社會存在的一切問題和現象。

    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產生不同思想和不同認知認識非常正常,大自然和科學互相發展之間的矛盾改變了今天學哲學人的腦袋,研究哲學的人幾乎相繼接近了抑鬱症或者精神分裂症……,因為他們已經無處是從……,所謂思想家們包括哲學家們已經看不懂今天的宇宙世界,看不懂人類社會最後的走向,說穿了……,沒有一個人(思想家)可以再忽悠人們今天的智商了!連擺地攤的人都知道這個地球有問題。

    所以,想這些問題的朋友最好是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以免自己患上精神疾病……,我曾經研究過哲學,現在我視哲學為現代垃圾!

    腳踏實地,前赴後繼,務實精神,是人類社會真正的發展動力,其它所謂的理論發現都是浮雲……,甚至如同放屁,一文不值!有興趣朋友看了我的文章再去看標題,你們會擔心立標題朋友可能已經“疾病在身”……。

    根本不理解他的“思想盲區”是什麼樣的構造……!

  • 5 # 老頭156934080

    答:題者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複雜化了,實質上這兩個主義本身而言,沒有對錯之分,只是你把它政治化後,才有了對錯之分。

    比喻: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他們都信仰上帝,他們就是唯心主義者,他們是從上帝的視覺,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他們也會不斷的帶領人類,從農業革命走向工業革命。

    再比喻,我們中中國人,我們都普遍信仰馬克思主義,不信神不信仰上帝,是唯物主義者,我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毛澤東思想,堅持唯物辯證法,帶領全中國人民走改革開放的道路,在短短的4O年時間裡,走完了西方國家,走了一百多年的工業革命道路,被世界公認為發展的太快了,並且,稱之為中國速度。

    因此,我認為從社會發展速度的角度看,唯物主義理論,是優於唯心主義理論的。至於你說的唯物主義,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過程中,有沒有盲區,我認為不但是唯物主義有盲區,唯心主義也有盲區,有盲區才正常,沒有盲區才會顯的不正常,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才是馬克思主義,顛撲不破的真理。

  • 6 # 天毅37

    這是毋需置疑的。我們人類是真實存在的,如果還要懷疑,那麼你就用手摸摸自己的大腦,是不是真實存在。至所以會出現虛幻的大腦,是因為你還沒有認識自己,還有主觀世界的存在——即還有唯心主義存在。唯心主義是幹嘛的呢,唯心主義是來認識真實的自己的。

    為什麼說認識自己——即人的精神世界自有它的發展規律呢?因為“真實的人類”、這其中包括人的“衣食住行等等”自有它的自然規律,虛幻的我或不食人間煙火是無法生存的。

    我們人類的情感是最真實的,因此,我們人類只有在人的戀愛實踐中首先得到真愛才算是真正認識了自己。——除此之外的一切政治經濟或法律等等,說到底就是為了人類的生存或發展服務的。

    人類一旦認識了自己,那麼虛幻的我,即唯心主義,自然就不存在了。留下的是什麼呢?自然是最富有情感的我、最真實的我。

    如果說以往有什麼“思想盲區”的話,那隻在人的主觀世界中(即唯心主義)才會發生,因為以前的人類還在實踐中尋找真理。未來的人類跟大自然步調一致了,即認識了自己之後主觀世界不存在了,怎麼會再有思想盲區呢?我們人類的情感等等跟自然界一樣本身就屬於客觀的活動了。

  • 7 # 龍大17918

    美國總統特朗普說:美國之所以有那麼多新冠肺炎病例,是因為美國的檢測能力太強大了。換句話說,如果不檢測,就沒有了。也就是說只有是我感知到的世界,才是真實的世界,這是唯心主義。

    那麼,新冠病毒並不因為你檢測或者不檢測,仍然真實存在著,這就是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不存在正確與不正確的問題,這是一個對世界的認知方法。同樣也不是西方哲學所獨有的哲學概念,中華傳統文化仍然有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認識,只不過表述方式不一樣而已。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站在岸邊對湍急的河水感嘆道,世界上任何失去的一切,如時間,經歷等,難道不是跟這滾滾而去的江水一樣再也不回來了嗎?

    這就是唯物主義的哲學觀。

    比如我們小學學習的課文《鄭人買履》“寧信度,勿自信也”,再比如刻舟求劍,這都是唯心主義的世界觀。

    我認知到的世界才是真實的,反之,都值得懷疑,即使可能存在,都與我無關。這就是唯心;同樣,任何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並不因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這就是唯物。

  • 8 # 一大波熊貓

    哲學三大流派的核心缺陷在哪?

    唯物論的核心缺陷是唯物論者的理論總是有一個不自覺的前提設定:即我們的感知是一個真空的孔道。然而我們的感知系統是由規定性的,即你看到的、聽到的或通過其它感知系統獲取的外部資訊傳輸到我們的大腦中這一系列過程是有規定性的,我們的感知屬性對應的外部存在的可感屬性,不對應就無法感知,也就是假如沒有規定性存在,你一定無法準確感知萬物的不同存在。唯物主義認為不存在這種感知的規定性,這是一個邏輯的重大缺陷;

    唯心論的核心缺陷是:雖然唯心主義知道感知是有規定性的,但它卻忽略了,我們感知到的存在只是物的屬性,不是物的本質。它把感知認定為一種實體存在,著名的西方古典哲學家笛卡爾的二元論講心靈實體與物質實體,可見唯心主義把感知當做一個實體存在,不瞭解我們的感知只是物質實體的感應屬性。在認識論上就發生了重大缺陷。

    不可知論的核心缺陷是:不可知論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得預設了一個前提,即我們的感知是求真的,因為要求真,而世界又無法確定顛簸不破的真的存在,所以產生“不可知”的討論,假如我們的感知不是為求真而設計的,那麼不可知論就沒有可探討空間了。實際上我們的感知是為求存而設計的,不是為求真而設計的。

  • 9 # 探索貓

    討論唯物還是唯心,都是在探討世界是否有“本源”。或許這是一個永遠也無解的問題。探討的本源,無論哪一種,本身實際上也是一種“抽象中的”存在,抽象概念與人類感應要有對應,而且還是人類群體感應共識的對應,是認識存在的唯一模式。

    比如抽象出來的神,我們要有群體性的感應共識的對應,是感應資訊的共同認可,而不是抽象意識的共同認可。這是判斷神是否存在的唯一模式。

    有的抽象概念,是一種根據原有抽象概念再次邏輯組合加工後的,比如“熵”,原有概念可以通過感應共識對應,邏輯本身也經過感應共識對應,那麼,這種組合加工後的抽象概念,也可以認為通過感應共識的對應,即“存在”。

    現在談一下意識本身。我想意識的“基礎”應該是宇宙中早已存在的,人類的意識也是宇宙演化出來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意識,是亞巨集觀物質(相對於人類尺度)與微觀量子之間相互作用產生的資訊,這種資訊同時載入能量,可以使得亞巨集觀物質對所影響的範圍產生熵減(有序化)。當然亞巨集觀物質為微觀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其實也是亞巨集觀物質中的“微觀量子”與外部微觀量子之間的,量子相干退相干,這個等效於量子塌縮,即資訊產生,這就是意識的基本原理。

    由此推而廣之,我們假設微觀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最原始意識。人類的意識是由此演化而來。這樣,我們從巨集觀上可以將意識分成三個大類:在微觀上的“意識”,量子與量子的相干與退相干,也可以說量子糾纏和量子塌縮,這種我們或許也可以成為原始意識。在亞巨集觀和巨集觀尺度上的,高分子物質RNA、DNA或者生命身體的,對量子的“感應”,如人或者動物感應光量子。宇觀尺度上的,整個宇宙“或許”也有感應微觀量子的“能力”,那樣的話,可以稱之為宇宙意識,當然這個都是純粹猜想。

    在亞巨集觀尺度上,人類的意識又可以分成三個類別:糾纏時間很短的感應(原始的條件反射)、糾纏時間較長的感應(記憶能力)、糾纏時間較長的感應重疊-誤判資訊(抽象思維的本源)。沿著這個思路,人類的誕生也是一種必然的方向,除非宇宙中途就加快衰老。

    如果這樣認為,量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認為就是意識的最原始存在,是意識的“基礎本源”,而我們通常所說的人的意識,是自然會演化出來的

    最後特別說明,我想任何觀念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是否驅使人類群體熵減能力更強,這是檢測一個觀念在某個時代中的指標。

  • 10 # 楊師傅4815

    第一位對馬,列創立的辨證唯物主的解說說,比如微生物,在顯微鏡發明前,不能說它是存在的。這樣的解說完全是對馬列主義的歪曲!什麼叫物質,獨立於的意識之外,能被感覺,被反映,被攝像,被描述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顯然,以這樣的標準去衡量,那微生物的存在與否,與顯微鏡是否被髮明毫無關係。顯微鏡只是人觀察微生物的一亇工具,不是決定微生物存在與否的生物製造者(上帝)。微生物在這裡,哲學的表述物件即是客觀實在!決不能被替換成人看到的,感知到的客觀體是辯證唯物主義承認的,看不到,感知不到的就不存在的庸俗唯物主義!

  • 11 # 胡代泉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正確的,也都是錯誤的。這個世界形成已來,就是陰陽兩面的,萬事萬物都是一樣的兩面性。都離不開陰陽。唯物離不開唯心,唯心也離不開唯物。所以都是正確的,也都是錯的。都經不起時間的檢驗。萬物都在不停的變化,都在不停的運動。所以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沒有對與錯。

  • 12 # 富春惡水

    唯物主義,在主觀與客觀的矛盾中,認為存在決定思維,這個存在決定思維,也可以異化為客觀決定主觀。但在我們日常的方式是思想決定行為,那麼客觀又如何決定主觀呢?一個人的行為方式是思想決定行動,但決定思維的還是客觀存在,就是說我們的思想無法脫離或者超越客觀存在而進行思考。客觀是個什麼東西?有如比神力,左右我們的思維,在此作一些探索。

    我們對客觀進行探索,可以明白客觀的範圍以及與主觀的邊界,從而可以探索思維的盲區和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錯誤。

    在這裡,我把客觀分成宇宙、自然、社會、生理、心理五個層次,也同時將其稱為客觀宇宙,客觀自然,客觀社會,客觀生理,客觀心理。

    一般而言,心理以及附帶的生理是屬於主觀的範疇,但是,既然世界是物質的,那麼意識也是物質的,於是意識的客觀性也是實實在在的。

    另外,在宇宙、自然、社會、生理、心理這五個客觀層次中,它們之間不是平行的平等的客觀層次,而是範圍越益縮小的客觀層次關係。就是說心理隸屬於生理,生理隸屬於社會,社會隸屬於自然,自然隸屬於宇宙。

    一、客觀宇宙。宇宙是客觀的總體。其包括了自然、社會、生理、心理等一切客觀存在。但我們人類對於宇宙的瞭解還相當膚淺,於是在思維中存在肓區是必然的。

    二、客觀自然。自然與宇宙應該是一體的,但人類認識自然開始於地球自然,於是自然是關於太陽系中的地球自然。在瞭解地球自然的基礎上,人類才會逐步認識太陽系及擴充套件認識到宇宙,於是自然與宇宙是兩個概念。地球自然隸屬於客觀宇宙。

    對於自然,人類的認識,已經相當的豐富,但這種豐富,並不表示認識對於自然達到完善的程度,還是存在著進步(替代)、錯誤和盲區。

    三、客觀社會。我們一般認為社會與自然是一個並列關係,但這樣的並列認識是一個錯誤,因為自然是一個關於Sunny熱能推動下的水、氣、土、生物為主導的自然迴圈,於是人類社會也是從屬於自然的天下,除非人類能能脫離動物本能而羽化成仙。就是說人類社會只是地球最高等動物的結構體,區別於其它動物的只是人類的文明有獨立的高度。

    四、客觀生理。生理是主觀的邊緣構成,但也是客觀的。狹義的生理是指眼耳鼻舌身五官的感知系統,但生理不可能脫離心理而獨立存在,雖然五官服務於心理,但失去了心理,五官也就失去了主心骨,也就無所作為,所以生理是包括心理的。

    生理為心理提供資訊養料,而這些資訊養料,只是對客觀的反映,而不是客觀本身,所以總是存在誤差。比如我們看到的七彩世界,實際是不同的光線與光譜,世界本無色,而眼睛能辨色,而顏色非物之本,不同的光線才是世界之本。我們聽到的是聲音,但其實本質是空氣的振動。

    五、客觀心理。心理是主觀的東西,但也是客觀的。世界是物質的,所以心理也是人體生理狀態的心理反映,只是我們對大腦中的思維資訊的瞭解還是存在著空白和盲區,所以有待科技的進步。

    如果心理是完全主觀的東西,那麼就會存無數個主觀的個體,但要了解他人的心理,此時他人的心理就是客觀的東西了。同時,主體的心理也是客體研究的物件,於是自己的心理也是別人的研究物件,是別人的客觀的東西。只有站在自身立場上的心理,才是主觀的東西,當超越了自我的立場,從哲理的角度去思考,意識的心理狀態還是很客觀的。

    意識的客觀性,不是否定心理的主觀性,而是承認這種客觀性具有實在性,是真實的,是客觀的。這種承認,可以提高我們對主觀的認識,把準主觀的物質性地位。

    總的來講,主觀所反映的客觀的五個層次,總是存在盲目、盲點和盲區。我們常常自認為自己的行為總是選擇最便捷、最高效、最正確的路線走向,但回顧歷史,總髮現當時採取的方式並不是最佳的,還有更好的方法。這種自認為當時最佳的行為方式,回頭看總認為是盲目的。這種盲目,總是存在將新認識替代舊認識的可能。

    好在人類認準了科研的重要性,我們的學校總是在注重培育一批最聰明的人,去從事研究工作,但儘管今天的科技進步很快,但總是存在不近人意之處,這是難以避免的盲點。

    在五個客觀層次中,盲區還是很多的,不管是宇宙的自然的盲區,還是社會的思維的盲區,都有待於我們去思考,去探索,去奮鬥!

  • 13 # 柳楓2504

    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啊,我們思考萬事萬物是受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形成某種觀點的,並把這種觀點進行無限的延伸,我認為沒有思想盲區,只有不斷的發展進步!

  • 14 # 張志軍悠哉悠哉

    不要把唯物唯心分開說,這就和白天黑夜一樣,是整體,只是陰陽對立而統一。唯心就是人的靈魂,看不見摸不到,但確實存在,如同風一樣,看不見能感受到,人的肉體就是唯物,只要靈魂加肉體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光有肉體沒有靈魂就是行屍走肉一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牙安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