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看喬希 · 維茨金的《學習的藝術》裡面描述的太極拳很厲害,作者都是拜的大師,而且也算是比較速成。但是疑惑的是很多老人練了很多年也沒有大的成效,是不是太極拳並不像大家認為的那麼“平民”化?是不是有些比較高深的部分只有少數人掌握,而大部分人的練習都走了岔路?

17
回覆列表
  • 1 # 上善若水125944379

    是這麼回事,絕大部分人都練著大眾化的太極拳。

    本人覺的題主用"平民化"的太極拳這一說法不太合適,學太極拳不分什麼平民,貴族,它產生於民間,誰學都行,作為一種高階養生術,搏擊術,練者能不能成功,關鍵在於有無明師與個人悟性,而不在於學者的身份。

    即便練者是一位科學家,或者哲學家藝術家,也未必能掌握太極拳的真諦,因為太極拳的哲理即陰陽五學說,非常的抽像難懂,其修練方式,是與其它格鬥術完全不同的,其內功之"氣”,也是現代科技所難以解釋的,它的技擊方式,“以靜制動,後發制人"的原則,也與現代所有搏擊術不同,"斯技旁門甚多,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也"~《太極拳論》。

    喬希.維茨金的《學習的藝術》這本書沒拜讀過,其練功視訊也無緣見識,但從題主對其評價:"也算是比較速成"這句話透出的資訊,可以得出結論,他也並未掌握太極拳之真諦,因為太極拳無法速成,哪怕他有超凡的悟性,也得遵循自然規律(易成必速朽),更何況他是外中國人,中國人尚不知陰陽五行,太極拳八卦之哲理奧祕,而將其斥為玄學,偽科學,外中國人能懂?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何為太極?無極?理論上混沌一片,怎麼指導實踐?如何下手?

    《太極拳》論曰:“本是捨己從人,多誤捨近求遠,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學者不可不詳辨焉",這話說的很明白,毫釐之差,便可南轅北轍,太極拳乃精細神奧之技,何來速成?

  • 2 # 西行降魔

    八十年代太極開始推廣時,是沒有功法訓練的。

    一些所謂大師吹,說功力就是打拳打出來的,還說什麼,日練百遍千遍功自出,很多人就是大量練拳傷了膝蓋。

    九十年代大成拳風頭勁,大量宣傳樁功,一些練太極的也開始講站樁。

    想想,一個沒有功力訓練的拳,怎麼可能是真的?

  • 3 # 觀音159956217

    當然了,學什麼也是這樣,自身條件,刻苦程度,悟性,老師水平,缺一不可,即便你下功夫再多,沒有先天條件也達不到目標,跟考大學一樣,你再刻苦也不一定考上清華,既使你上了清華也不一定造了原子彈,為何獨去要求學了傳武就要求打遍天下無敵手呢?學泰拳,散打,拳擊的多了,一龍再不行,打敗他們三十,五十個的教練級的人物還是有把握,所以,功夫的修練要看自身,不是什麼拳術多厲害,下到功夫,憨三照樣成為霸主。

  • 4 # 言真mars

    的確大多數人練的不對。不過也不要過於玄了。太極拳的關竅就那麼幾個,餘下只是練的多少而已。先輩能打的武人,多是大字不識,但功夫很是厲害。這些人的功夫是練出來的,不是用嘴皮子噴出來的。太複雜的拳理,這些人理解不了。家師曾說過,那些口中天花亂墜、陰陽八卦、天地大道的,多是騙子。不講汗水,不談筋骨、不講訓練的,都是空中樓閣。

  • 5 # 錦開123

    也不全是。就比如站樁,大多數人都不練或者大多數練也是時間不長或不能堅持。打太極拳的基本要求,基本靠站樁去體會和感悟。就好比俗話說:不會走,還想跑。也就是說,這個基本的站是重點基礎……。二是打太極拳套路,主要也不是為了競技。多數屬於這兩種現象。

  • 6 # 閒雲40297

    練著如牛毛,得者如牛角!太極拳易學難精,即使是最粗淺的功夫也不是一蹴而就。必須得有明師口傳身授,才能偶有小成。明師,明白的老師。不是那些打著各種幌子騙錢害人的有名的大師!明師,可遇不可求!

  • 7 # 小太極猴劉永明

    不識陰陽,不練太極。陰是裡面中心,陰是下面基礎,陰是收縮彎曲,因此太極拳是中心拳、基礎拳,收縮彎曲拳。招式少,容易熟,容易生巧,容易知道中心和基礎,也容易練好中心和基礎;招式多,容易思想雜亂,貪多則不化,反而多年無功。所以太極真諦是極簡單(一式或二式)的小架,練久了,功到自然成。而普通人看得到的都是複雜的(從二十四式到一百多式的)大架,不會表現收縮彎曲,從而有意無意識地避開了中心和基礎,讓很多人練了一輩子的迷糊拳。

  • 8 # 愛太極愛旅遊

    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好多都是學上幾個月後,感覺自己都會了,就不再找老師該拳了,不是練習的不對,只是還沒有學到太極拳的內在的東西。太極拳也不是什麼神祕的東西,只要耐下心來,長期堅持練習,反覆糾正拳架,進一步探求每個式子的作用,每個動作的用法,手腳的虛實變化(輕重配合、先後的變化……)及配合,加上與老師不斷的試手,自己理論知識的積累,練習的遍數的熟練程度(有開始的意識控制到自覺的自然反應)…那麼太極拳的功夫慢慢就會提高了,急功近利是練不出太極功夫的

  • 9 # 小獅傅

    太極拳本身就不是個平民化的運動,有人走路跑步都傷了膝蓋,所有運動都需要正規系統的學習方法和練習方式的正確得當,當然武術還必須得有投緣的師父引路。太極拳當下亂象叢生,很多學習者學拳學的不正統,很多人學的還是自創的假拳,很多正統傳統的老師在教學上又不繫統。最後想接觸到真諦還得靠學習者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的練習。

  • 10 # 書畫寶寶說影視

    你好!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的一個門派一個拳種存在了幾百年了。起源成謎。有說老子創拳的,唐朝許宣平創拳的,說張三丰創拳的,有說王東嶽最早的。還有說陳卜陳王廷創拳的,說陳王廷是武將,還鄉隱居創拳,“趁餘閒,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與戰場有聯絡,所以拳裡自有搏擊廝殺之術。總之,它是以易經易理為理論依據,結合經絡、吐納等醫學元素,有技擊功能的一種武術運動。

    練習太極拳,要看目的是什麼?古代武術,根源基本都是技擊。套路也是技擊經驗與動作串編成的運動整合,必須與功力訓練結合。功力包括速度、反應、力量、柔韌、彈跳,心理、打擊力眾多因素。功力為基,套路為練,拆招為用。拳都需要拆招千萬遍,從喂手到實戰模擬,到真打實鬥。需要刻苦磨練與時間積累,所以有“功夫”一說。但隨著時代發展,現今武術的技擊功能早已淡化,建國初,國家把武術發展定為一種增強體質的運動了。國家規定套路也是以健身美觀為主,並加以推廣。現今社會,經濟為主,普通人也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系統的磨練功夫。練出那種“技擊搏殺術”也沒有什麼舒展的地方,也帶不來經濟效益。所以,古代那種戰場搏殺,生死走鏢的實戰武術已經名存實亡了。

    所以您說得太極拳真諦是什麼呢?這個是問題的關鍵。

    武俠小說給武術增添了神祕化和玄幻化。比如民國時期,白鶴拳師陳剋夫和吳式太極吳公儀的一場比武竟然被梁羽生寫成《龍虎鬥京華》一書,武俠小說後來者更是大放異彩,創編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武術描寫,滿足了人們的想象力。以至於影響了很多人練武術的初衷。在練太極拳方面,總希望可以“彈抖”“混元”“接手發人丈外”。這是開始就跑偏了的。

    所以對太極拳要有正確認識。筆者也接觸一些武術,拜訪過名師。對這些也略有思考。太極拳“虛領頂勁,沉肩墜肘,鬆胯圓襠、呼吸自然”等等要求,是對身體各部位符合生理提出的要求,如果照這些要求去練習,配合呼吸是會對機體做到很好的鍛鍊,起到提高肺活量,穩定血壓等等作用。這是它的健身作用。所以,您想從健身這個角度說真諦,就按太極拳這些要求練習就可以,有師傅帶最好了。不然沒有武術基礎,手腳可能鬥不協調,更別說進展了。但也有自學成功的呀!這種套路選擇選傳統套路,國家規定套路選九十年代之前的。如今的規定套路已經花之又花,“高難度”,為了展現“美”,不適宜普通民眾推廣練習。

    如果您想的真諦是技擊。在盤架子套路練習上必須有功力練習。舉一例子,傳統功法有:取檁條一,一頭戳牆角活放,另一頭用手、壁盤之,左右輪換,堅持練習。出力才長力。另外抖大杆子,打樁,太極球等等必須練習。然後按太極交手要訣“八打”“八不打”“上打喉嚨下打陰……”等等培養心法,將套路無限次拆招,固定,變招,模擬情景實戰。古代練武出徒還有去鬧市尋身大力猛無德者見義勇為交手以試功夫的做法。這在現代似乎已不符合邏輯了。

    不要太聽名頭,也不要歷史虛無主義,看到現在一些現象就認為古代沒有真實戰武術。“陳吳大戰”,二人可能也沒有經過實戰練習。實戰訓練都是以“真實”為根基。古代戰場搏殺和鏢局走鏢多少年都是真真實實的殘酷啊!背後是真實無偽的訓練。戚繼光練兵就是一個例項。

    所以,先弄清所追求的“真諦”是什麼?健身或技擊有不同練法。思想意識也不一樣。也不是少數大師掌握真諦,全在乎思想“求真務實”與下沒下到功夫。

    (圖片與太極無關)

  • 11 # 沁冷墨

    太極拳的修行應該是建立在抻筋拔骨,疏通經絡,元氣充足的基礎上,這樣一練就有效果。按武當的傳承,在小煉形打通十二關竅要道及十二正經後,就應該進行元明八式的修煉。元明功是武當內功的基礎功,也是必修功。

    按李師兆生之語,元明功以前是真宗密輪,武旨上教,可開通百脈,延年益壽,去病強身,是長生久視之術,千古不傳之密。元明八式是採用“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的方法來採天地寰宇的自然之氣,以培育自身的真元之氣。在80年代廣傳於世之後,不知有多少“氣功大師”們借鑑照搬此功,創編功法。可惜這些大師們不知道想採天地之正氣,日月之光華,並不是那麼的簡單。除了要小煉形的基礎之外,還要有精深的傳統文化修養方可。要不然天地之間有那麼多的氣機,你怎麼保證採進來的是正氣,而不是邪氣,病氣?

    傳統功夫講究“感而遂通”,以天人相應。“感而遂通”之語出自《周易.鹹卦 》。比如我們看一樣東西,你的注意力放在什麼物體上,那個物體就變得清晰。我們在眾多的聲音裡想聽一個聲音,就會鎖定那個聲音,聽得就比較清楚。那麼我們練元明功,想採什麼氣呢?這個得心裡有數,不是說你擺好姿勢在那就行了的。

    在九脈合真的修真武學裡,是以金氣為用。因為“凡氣化之物,不得金氣無以堅強”,能夠採集到金氣,那麼體內的真氣就不容易流失。這也是傳統功夫為什麼強調寅時練功的原因。這是因為寅時起肺經,在這個時候起來練功,就可以很好的宣通肺脈。採氣之法,在於神氣相感,人體的金脈暢通後,金氣充盈,則自然與天地的金氣感應而採納進入體內。這就有點像我們想從一地沙子中選出鐵砂,你不能隨便捧起來,最好找一個磁鐵,往地上一掃,沾著的就全是鐵沙了,然後再用其他的方法提純鐵水。

    在寅時練功是與天地和其德,是天人相應。亥時是六陰之時,此時陰降到地。然後到了子時,太極而生陽,此時一陽初生。到了寅時的時候,就是三陽具足,此時天地之氣以恍惚負陰而上升。而到了下午三點,則是經歷了陽升到天,午時的太極而生陰,到了申時以窈冥抱陽而下降。這些時間都是練元明功的好時間,因為“隨陰陽而升降者,金玉之氣也”,這時練元明功可以很好的採金氣,同時天地之氣是自動的上升下降,最好採集。練好了金鋒抖肘,手太陰肺經暢通了,勞宮穴打開了,就很容易同氣相感,把宇宙中的金氣採進來。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採氣好時間,比如太陽和月亮升起之時,這時一練“掌託日月”,太陽和月亮的光芒就照耀到手心了。金誥裡說“隨陰陽而出沒者,日月之光也”,一陰一陽之謂道,能把這宇宙中的純正陰陽之氣採集到身體中來,就能很好的補養身體中的先天元氣。

    那麼這種金氣有什麼作用?玉書曰:“是知金玉之氣凝於空,則為瑞氣祥煙;入於地則變醴泉芝草;人民受之而為英傑,鳥獸得之而生奇異”。就是說人得了這種金玉之氣,能聰明才智,身體康健,就能很好的做事業,成為英傑。金與玉有什麼關係呢?金誥裡有說:“神生於金,金生於玉”。

    久久熟讀背誦這些傳統文化的言語,則練功時自然心中有數,知道自己練功的目的是什麼?知道為什麼手心向地時,是采地陰之氣,因為此時是“金玉之氣衝於天,隨陽升而起”,是“以恍惚負陰而上升”。手心向天時,是採天空中太和之氣,此刻是“金玉之氣入於地,隨陰降而還”,是“以窈冥抱陽而下降”。

    當元明八式練好了,體內的元氣充足後,就可以進一步的修習玉環樁,也就是宗傳的太極十三勢,再進一步就可以修煉太極拳了。有了元氣,練什麼都能很快上手。也許剛練功時,一個玉環樁要練幾年才能循經。但是有了這個基礎,再練太極拳時,認真的一個個式子專修,循經二十四式太極拳幾個月就能實現全部循經。這是傳統功夫的特點,他是以真元之氣為核心,元氣充沛貫穿全身了,一學就會,一練就有。

    元明功是太極拳的築基功夫,想要練好元明八式,除了練好小煉形,打好基礎之外,對於傳統文化的學習也不可忽視。傳統的學識掌握好了,能幫助更好的練習元明功,有助於更好的感而遂通。

  • 12 # 本能醫人潘陽

    太極拳是道,太極拳要悟,要練,要體會 ,太極拳的真諦就是陰陽 ,學習中醫必須要懂陰陽 ,學習太極拳也必須懂陰陽,用陰陽,沒有陰陽理論指導的太極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太極拳,只能說是太極操。練習太極拳要懂陰陽,分陰陽 ,練陰陽,用陰陽。現代話說就是練習太極拳必須明白辯證法,也就是對立統一。因此,太極拳是思想拳,是哲學拳更是實踐拳。練好太極拳必須做到一二三 ,也就是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一就是太極,就是人身體的“陽”也就是下丹田,丹田陽氣充足,腰才有動力,太極拳也是內功拳。一就是一元、或稱一圓、或稱混沌、或稱太極,可以認為是本、道、源,它是宇宙的起點,代指萬物的本源,用現代語言表述這種宇宙形成之前的一種“狀態”就是無窮無盡,混沌、混元等等,勉強用科學來說它就好比種子的“仁兒”。一元是指氣,是構成萬物的最基本物質。一元為陰陽二氣開始形成與區分之時,靜極而動,陽氣始生,是為太極。在中醫中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的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

    得一者則得一切: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人)得一以靈;人體為陰,一處為陽。人體的至寶“一”就是全身之陽,在身體哪兒呢?男在下丹也就是臍下小腹,女在膻中,也就是兩乳中間。人還有一陽,就是心,現代科學說是大腦。心生萬物,想啥有啥,故心又稱為心靈。

    二就是陰陽,學習太極拳一定要分清陰陽,分清自身陰陽,分清人我陰陽。一元狀態的分化就是兩儀、兩氣、兩極,也稱混元兩儀、陰陽兩儀,也稱陰陽二氣。一生二,混沌化生陰陽二氣,清氣(即陽氣)上升是為天,濁氣(即陰氣)下沉是為地。陰陽二氣也可互相轉換:陽極生陰,陰極化陽,陰陽互換稱太極。兩儀有七說:一說為陰陽,一說為天地,一說為奇偶,一說為剛柔,一說為玄黃,一說為乾坤,一說為春秋,但通常是指陰陽。兩儀在中醫是指陰陽、虛實、寒熱、表裡。兩儀、兩氣、兩極代表兩個相對概念,可以理解為時間和空間、物質和物質間的空隙,即色與空。陰陽是宇宙形成之始的兩種狀態,對立統一、互根互生的兩方面,陰陽平衡則生生不息,細分在宇宙為天地,在天為日月,在地為水火,在人有男女,在體分心身,在身有臟腑,在髒分心腎。陽為體,陰為用。陽勝陰,陽統陰,陽帶陰,陰生陽,陰育陽,陰養陽,陰陽互根互生、互制互化,陽主生,陰主養。少年陽多陰少,老年陰多陽損,因而少年宜穩,老年宜“狂”,說的也是陰陽平衡。世上萬物離不開陰陽,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一陰一陽為之道,陰陽平衡是中道,息息歸根培元氣,陰平陽祕是丹道。

    三就是天地人,就是身心意,就是精氣神。太極拳的“三”要相應相合,也就是就是六合。最原始的六的產生為三才天地人,天地人又分為陰陽兩種屬性的組合,由此變為六,合就是五行力量的吸引、親合、凝聚,合好比夫妻之親、母子之情。六合也可以說是天地東西南北、前後左右上下。六就有合之意:體合於心、心合於意、意合於氣、精合於動、神合於動、動合於空 。太極身法也注重六合:“外三合”是指身體的四肢軀幹,即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太極拳的“內三合 ”為神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在太極拳的修煉即是使肌體逐漸自然地符合內外三合的要求,使內外三合協同一致,內外三合實為表裡,不能偏廢,所以要內煉神意,外練肢體,內外兼修,才可達到內外合一。

    如何做好一二三呢?就是練好太極身法即太極十三條:提頂、吊襠、含胸、緊背、護肫、氣沉丹田等,必須讓身體各個關節開啟 ,才能做到行氣如九曲珠。

  • 13 # 原田農夫

    練太極拳和練書法道理差不多。

    一樣臨帖,一樣筆法,但作品大相徑庭。王羲之的作品真跡還在,就算是好的贗品,現代人誰能望其項背?如果沒有真跡,人們一樣可以說不存在。

    有了好帖就能練出來好字嗎?練出來了有幾分似是而非?又有幾處神來之筆?練書法和懂書法的各執一詞,談笑古代大家的有之,自創一派自說自話的有之,不懂裝懂的比比皆是。

    太極拳也一樣。就算有圖有譜,你就能練出來了?更可笑的是一些人認為知道如何發勁就能打人。還不懂橫平豎直就認為可以肆意狂草。

    太極拳是要在懂拳理醫理體陰陽共生的基礎上日積月累練出來的。通過形體意念導引,對人體的各大系統器官組織乃至細胞神經元的協調平衡。

    太極拳是慢拳。就像五十年前農村建造的土牆房子。一道牆全部是土磊起來的,可以住上幾十年,現在老家還有這種土牆屋,只要有人住,在牆面批上草,七十年沒問題。

    現在我們用混凝土造的房子怎麼樣,產權五十年七十年,能撐嗎?為什麼?

    牆土是一層一層上的。上土之前要打土練土,幾十個人加上牛在加了草筋的泥漿上踩踩踩,把生土練成熟土。然後把熟土製成粘土團一層一層上牆,到半乾不幹時用棍子錘牆面,盡錘盡打,直到打成渾然一體。到真正幹了以後,普通釘子都不容易定進去。冬暖夏涼。

    練拳就像打牆,沒有速成之道。打牆偷懶就是拿命開玩笑,練拳偷懶,永遠練不到登堂入室。

    太極拳的靜和慢,對了你可以長功。從骨骼密度,關節筋膜,微小肌肉群,平滑肌腠理,內臟黏連處,心腦血管等由內而外。

    太極拳練到極處時,就像是千年的紫砂壺。看著喜愛,如果自身如壺當更是妙不可言。你願意用一把心愛的紫砂壺和一個現代普通的瓷碗比硬度嗎?

    當一個人的境界還執著於強弱對錯是非剛柔裡面的時候,他不懂太極,離人生的通透更是太遙遠。

    有人喜歡說,有本事就擂臺上見。那麼我問你:你贏了!然後呢?你天下第一了,然後呢?

    太極拳是練自己,不是別人!

    太極拳往鬆裡練,向靜中求。常究拳理,多讀經典,必有所得!

  • 14 # 太極論道—老人頭

    【不可不知太極之祕】首先感謝你的提問,同時先回答你的問題:你的問題換成肯定句就是你想要的答案。太極拳(當時不叫太極拳,也沒有叫太極的拳種,所以本文采用楊拳稱之,想學好太極拳就要正本清源,瞭解太極拳的歷史,以及楊拳之祕及經歷的風雨)自楊露褝、楊班侯父子的楊拳進京之後,以精湛搏擊之術,震驚京師,並獲稱“楊無敵”之名號,並引起整個武林的震驚。並引來京城傳武名人的拜門學習,如:全佑、孫祿堂等。這充分證明,楊拳是在當時是當之無愧的搏擊術,否則,不會有當時京城傳武界名人的拜門學藝,是不是真正的拳術,他們是有發言權的,其他人僅是猜測。所以,今天流傳的楊露褝、楊班侯父子為教王公貴胄學拳而不得已改拳之說是站不住腳的,其目的並不單純,為將楊拳汙名化,進行不擇手段的進行打擊,其心真的可誅。

    但是,楊拳傳至今天,現狀也確實不容樂觀,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那是什麼原因造成目前的狀況呢?其原因相當的複雜,拋開楊氏族內原因;就單純的從楊露褝、楊班侯父子進京之目的就是以拳謀生,原因是楊氏父子,除武術之外,不具備城市生活的任何條件,唯一的謀生手段就是“賣拳”,問題的關鍵來了,楊氏父子賣拳,不能如京城的武館一樣讓弟子三年出徒,京城的武館或走鏢或看場護院,能為武館帶來收益,即使是“三年學藝,二年效力”,也能為武館帶來很高的收益,而楊氏父子這些都不具備,所以要達到利益最大化,不得不規定更長的教拳時間,所以,“太極十年不出門”的師訓出籠了,學會楊拳要用十年的時間,教拳架不教基本功的現象就出現了,本應口傳、心授、體教的基本功,變成學員的自悟,君不見現在學習太極拳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悟到即得到”,並且從網上可以看到很多的體悟心得,其中很多都是假大空玄的內容,也是自悟的結果。

    大家都在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上擂臺一試便知。這話是非常正確的,但是擂臺上勝了,就一定是太極拳嗎?大家幾乎可以肯定的說:這不是太極拳。其實這裡面涉及了太極拳理論,而理論涵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實踐論,一個是方法論。方法論指導實踐論,實踐論反過來充實實踐論,二者缺一不可。通俗的講:就是理論與實踐的統一。方法論僅僅能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實踐論則要提供解決問題的路徑、操作方式。例如:馬大師吹噓讓自己無敵的“接化發”,在被KO破功之後,就有人辯護為,馬大師69歲的年齡是其失敗的原因,而拳論中所言:“觀耄耋能御眾之形,快能何為?”之理論,不是啪啪的打臉講年齡論的臉嗎?縱觀“馬大師”被KO的整個過程,不就是“馬大師”接不住對方的攻擊嗎?這應該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所謂太極拳人,方法論過硬,實踐論不行,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

    據傳:手捧太極震寰宇,身懷絕技壓群英。這是清末帝師翁同龢在觀看楊露禪的太極拳表演後,手書贈給楊露禪的一幅對聯。翁同龢對楊露禪的評價是: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似猿猴,手如運球,猶太極之渾圓一體也。至此之後,楊拳更名為:“太極拳”。儘管這一段歷史頻頻招至有心人說是杜撰的攻擊,但是,楊露褝、楊班侯父子乃一介升斗小民,如果沒有極高層的認可,將楊拳打出如此的高度是絕無可能的,這是題外話。但是“楊進退神速,虛實莫測,身如猿猴”之語,從另一個側面證實了楊拳身步法的“輕靈圓活”,以及“輾轉騰挪”的從容不迫,而反觀現代太極拳的演練與上述的表述相去甚遠。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楊拳在傳承的過程,楊氏父子的身步法沒有很好的傳承,只是讓學習者自己體悟了。

    太極拳真正的崩壞,就是源於太極拳普及的平民化、表演化。一種高階的武技在推廣過程中,太過注重外觀的美化,註定要丟失掉他的魂——競技。

    太極拳的競技性,在“傳拳不傳步,傳步打師父”的思想指導下,身步法已經幾乎沒有傳承了。有人也許會說:“太極拳的步是貓步,步如貓行嗎”。但是你走的步是貓步嗎?還是你家的貓走的是這樣的步?觀察一下,對練習是太極拳是有幫助的。而太極拳強調的“整”,也由於步法的缺失,擰腰挒胯盛行,“輾轉騰挪”的消失,使得太極拳這一中國傳統武術,成了舞術,從而進入了垂暮之年。這是值得喜愛中國傳統武術者思考的,追回逝去的傳統太極拳,是喜愛太極拳人的共同夢想。

    最後,留給喜愛太極拳的朋友兩個小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回答,並加關注。如果你能正確回答出來或轉發。將有驚喜等著你。正確的答案:絕非是網上所謂主流或名人的回答。

    第一個問題:太極拳身法要求涵胸拔背的目的是什麼?

    第二個問題:太極拳的行拳過程中,手是如何掤起來的?

    看似簡單的兩個問題,你敢來回答嗎?或你能完整的回答出來嗎?

  • 15 # 太極仁拳

    學練太極拳首先要搞清楚兩點:1、什麼是太極拳?2、太極拳力學原理是什麼?

    只有在搞清楚這兩點的基礎上去學練太極拳,才不會因差之毫釐而謬以千里,才會事半功倍,愈練愈精。

    目前看來,有功夫的太極拳大師不少,但還沒有太極拳大師把這兩點都搞清楚,其他人自然就更不用說了。

    絕大部分太極拳宗師和大師都是從儒釋道經論太極陰陽哲理柔弱勝剛強哲理悟太極拳之理,是永遠也搞不清楚太極拳原理的。

    還有一部分太極拳大師認為太極拳原理是槓桿省力原理,或者認為太極拳原理是人體三角穩定架構加上力的傳導使對手的力傳入地下而化掉對手的力等等等等,都是不對的!

    太極拳的真諦是太極拳力學原理,而不是其它。太極拳力學原理只有經過用力學概念、力學規律和力學方法對太極拳技擊運動和推手運動進行認真細緻嚴謹的分析研究才能得到,並非隨意猜想就可以明白的。

    所以說,目前還沒有人真正懂得太極拳的真諦,更沒有人完全練對太極拳!

  • 16 # 陌年的邊城浪子

    不對是因為做樣子。做表面功夫。真正得真諦的是內在的一種極高的修為境界,如果從外表看,就只看他的眼神,如果純粹,深邃,有光,這種太極的習練人百分百是個高手

  • 17 # 莫明815

    現在人於太極拳,只是健身之方法罷了,而太極拳演變至今日,亦流於表演之形式,其搏擊功能已喪失或失傳,但其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18 # 使用者袁萬君

    所謂太極,實際就是陰陽的相互轉換!它的精神是以練氣為主的,是以意領氣,暢行於經絡為基礎。致於動作實際上是輔助意念的,因此隨著太極拳師在實踐中各自總結了以意領氣的先後順序動作而已,不可以一慨否認,關鍵看練太極者是否在練習太極拳到一定時間是否能夠將養生氣功從小週天逐步向大周天轉換成功,個人認為只要能夠轉換養生氣功大周天成功的,都可以說是正確!此答純屬個人心得,如有謬誤,望大師們指正。

  • 19 #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太極健身,不稂不莠。

    老年健身,為何不用八段錦之類的,非要用武功來健身?真是拿著宰牛刀殺雞。

    武功就是用來技擊的,說武功是用來強身健體的,就是在放屁!

    許多人不僅沒文化,而且太呆板。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是真理,你慢慢悠悠的去打人,你不被打死才怪。從實踐上來看,太極就應該是迅速的!

    再者,太極拳本就是速度不慢的,只是近代推廣,把它分解慢化了。太極拳原本是快的。

    太極,並非是武當山張三丰所創,這是武當山道士的一廂情願。太極有據可查,是明清之際所創的拳術。屬於內家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當初跟唐僧一起出來的兩位從者和唐僧他們一起到了靈山,佛祖怎麼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