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青郎

    分析王陽明,需要從幾個方面來看。

    1,主張。王陽明致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不同於孟子的性善論,也不同於荀子的性惡論,也不能簡單的歸結為現在意義上的“唯心論”。

    “心即理也”,心沒有善惡,意動才會分善惡。透過良知我們可以分辨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做善事、不做壞事來探究萬物之根本。善是順心意之行,惡是逆心意之行。所以王陽明要“知行合一”。

    2,應用。我們可以把王陽明和李宗吾的《厚黑學》來做對比。《厚黑學》的要義是讓華人思想獨立,為謀公利,用厚黑的方式也可為聖人,越厚黑人Grand SantaFe高尚;若為私利,越厚黑人Grand SantaFe低劣。

    我們發現,王陽明和李宗吾都是講“心無善無惡”,意旨如何才是善惡,而格物的方式既可以為善去惡致良知,也可以思想獨立以厚黑。

    這兩個理論同《易經》裡“外圓內方”,外部圓通,內部方正。都是相通的。

    3,現實意義。王陽明的理論有佛家的外殼,儒家的立場,道家的味道。

    不是西方意義上的哲學,更算不上科學,而是從某個角度去探討社會問題,提出的為人處事的智慧。智慧在思維層次上是高於哲學的。智慧既有理論也有應用,能解決現實問題。

    王陽明的學說自成一個系統,有自己的世界觀,也能回答哲學的三個根本問題。

    為人處事的智慧,永不過時。剖析“人”本身,從“人心”的角度去闡釋和行動,遵循“理”,知行合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願意將來讓你的子女或孫輩從事你現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