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前三國就以董卓之亂到赤壁之戰,中三國就以赤壁之戰到劉備託孤。)最近重複看三國演義突然感覺,姜維鄧艾應該是書中最全能的了,武功姜維可以力拼趙雲,軍陣智謀方面姜維也能破諸葛亮的計策,還得了諸葛亮真傳,鄧艾與姜維各方面多次交手也是有贏又輸,二人差不多在同一個水平線。就想如果他們面對曹操荀彧郭嘉張遼許褚陸遜周瑜關羽張飛的話,會是個什麼情況

77
回覆列表
  • 1 # 章大超

    單從三國演義的角度講,姜維作為諸葛亮認定的接班人自然是文物雙全,但是姜維時運不佳,蜀國國小民貧,在三國末世裡只不過是苟延殘喘,姜維延續了諸葛亮以攻為守的戰略,可是卻沒有諸葛亮的政治手腕,朝政被宦官把持,諸葛亮晚期已經明白魏國非速滅之國因此準備屯田做持久戰,諸葛死後,姜維並沒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延續屯田,而是走回了北伐老路,直到後期為了避禍才在北方屯田,並沒有明白屯田對壘的精髓。所以姜維政治上應該算個二流選手,軍事上姑且因蜀國疲敝尚能自保算一流吧。對比前期和呂蒙比較相似,軍隊一把手,武力值可觀,政治從來沒有一把手,所以和呂蒙相近。

    鄧艾,政治上不說了,他不愛玩政治,也沒有資本玩政治。軍事也就是能和疲敝的蜀國有來有回,魏國對於蜀國在經濟、物資和兵源有絕對優勢。所以政治三流,武力二流,綜合來看屬於夏侯淵型別,夏侯淵有政治資本但是不充分使用,最高做徵西將軍,據守一方也就是極限,遇到頂級軍事家也就頂不住了,指望他能擴土,就太難為他了。

    這些都是三國演義裡的情況,武力也指帶兵情況,不是單挑情況。

  • 2 # 胡瑞嵐298

    鄧艾、姜維九鬥,勝負相當,但策略上是鄧艾贏了,姜維九伐中原勞而無功!在前三國中,以智而論,鄧艾可比郭嘉、姜維則比沮授;以武而論,鄧艾可比孫策、姜維則比太史慈!在中三國中,以智而論,鄧艾可比荀彧、姜維可比龐統;以武而論,鄧艾可比于禁、姜維可比關羽!

  • 3 # 老夥計162720415

    羅先生在寫《演義》時早已定好框架,前部以武打為主用武俠試寫,後部以智謀為主用演義形試寫。姜鄧以鬥智為主,武力如在前部可與魏延甘寧文聘李嚴相比。

  • 4 # 饞嘴肥貓鏟史官

    三國迷們都有一個共識:三國後期擅長在兩軍陣前單挑廝殺的猛將如鳳毛麟角,而精彩的打鬥場面也甚為稀少,比起前期猛將如雲,惡戰連連,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令人遺憾。

    再如蜀漢大將魏延,論他的武力值在三國前期也屬於很普通的水平,沒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戰績。但到了三國後期,也是橫行沙場,所向披靡的存在。張郃木門道中伏殞命之後,魏延登上了天下第一勇將的寶座,很是狂妄了一段日子。

    姜維少年成名,天水關下居然逼退了蜀漢五虎之一的常山趙子龍,一戰揚威天下。但客觀地來說,天水關與趙雲的這次交手還是水份挺大的。

    書中說得很清楚,趙雲率兵攻打天水關是受諸葛亮的將令。諸葛亮派出間細,假作是夏侯楙(máo)的信使,召天水太守馬遵出兵援救,想來個“調虎離山”,將天水關守軍詐出城外,而趙雲則率兵乘虛奪城。

    按照趙雲的一慣風格,他並不怕包圍。三國時代沒有人比趙雲更擅長打突圍戰了。而趙雲突圍還有個鮮明的特點――斬將破圍。不但要突出重圍,還要槍挑敵將,以震懾敵軍不敢窮追。

    這次遇到姜維的埋伏,趙雲仍然絲毫沒放在心上,“挺槍直取姜維”,要與以往一樣,先斬將立威,再破圍而出。但一交手,趙雲發現事情沒有那麼簡單,“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這小夥子抵抗力很強,一時半會兒還拿不下來。

    諸葛亮歷次北伐,屢屢遭到曹魏猛將張郃的抵擋,而諸葛亮點兵派將時,都是派魏延與之抗衡。魏國猛將王雙三勝蜀軍,諸葛亮也是派魏延去深入敵後,解決掉了這個麻煩。魏延作亂,兵至南鄭關,堵截蜀軍主力回師,姜維與楊儀商議:“魏延勇猛,更兼馬岱相助,雖然軍少,何計退之?”以此看來,姜維也認為自己武藝不及魏延。

    鄧艾的武藝與姜維只在伯仲之間,屬於同一層次。兩人在戰場曾經有過兩次單挑廝殺:一次是侯河之戰,姜維與鄧艾交戰,“數十回合,不分勝負”;另一次是在沓中之戰,姜維與鄧艾再次較量“十餘合,不分勝負”。而姜維多次在陣前搦戰,鄧艾屢屢避戰不出,從這一點上看,姜維的武力值應該比鄧艾要略高一籌。

    舉幾個例子:天水關一戰,姜維徒遇蜀漢名將趙雲,居然“精神倍長”,逼退趙雲;鐵籠山一戰,遭到郭淮偷襲,匆忙中箭矢鋼槍皆失,被郭淮窮追不捨,情急之下,突然放大招空手接箭,反射回去,正中額頭,“淮應弦落馬”;長城之戰,與毛頭小子鄧忠“戰到三四十合”,難以取勝,詐敗暗箭射之,也被避開,鄧忠挺槍刺來,姜維情急之下,又挾槍拔劍,驚退鄧忠;疆川口之戰,姜維一合擊敗楊欣後,“拈弓射之,連射三箭皆不中”,一怒之下折斷雕弓,再追卻馬失前蹄,栽落塵埃,楊欣返身來殺,危急關頭,姜維又“躍起身,一槍刺去,正中楊欣馬腦”

    在三國後期,以姜維和鄧艾的武藝,確實能夠橫行沙場,罕逢敵手,但他們這兩下子,在三國前期就太普通了。不要說呂布、蜀漢五虎、典韋、許褚、顏良、文丑這些“超級猛將”了,就是在龐德、夏侯惇、曹彰、徐晃這些“強一流”面前也討不了半分好去,甚至遇到張遼、張郃、太史慈、孫策、甘寧、夏侯淵等“中一流”名將,也必然要落在下風。

  • 5 # 鬧吧V腰很好

    姜維姜伯約,諸葛亮親點的傳人,文武全才,可以說是諸葛亮死後,唯一能夠撐起蜀國一片天的個人。姜維本是魏臣,但是一直不受重用,到了蜀國以後,被諸葛亮慧眼識珠,並加以重點培養,終於成為了後三國時代最璀璨的一顆明珠。

    鄧艾最後終於如了願,在姜維和鍾會正面硬剛的時候,偷襲陰平,直取成都。這次軍事行動也成為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偷襲,直接導致蜀國滅亡。但是後來居功自傲,被鍾會陷害,死於亂軍之中。姜維的結局也好不了多少,成都一失,自己的抵抗都顯得毫無意義,當所有人都這麼想的時候,沒想到姜維在籌劃一個驚天的計劃。他投降以後,瘋狂鼓動鍾會利用手裡的20萬遠征軍謀反,鍾會這小子,從小就是個野心家,加上師兄鄧艾被自己搞掉,西線幾乎沒有人能夠制約自己,本來就有點膨脹,加上姜維這耳邊風一吹,當時就決定,反了!找了一個什麼所謂的太后遺照,居然要討伐司馬昭!姜維其實早就料到鍾會一旦造反,必會死於司馬昭刀下,司馬昭那什麼人,滿肚子壞水,狼子野心,什麼髒的臭的沒見過,咋加上遺傳老子司馬懿優秀的智商、情商基因,一個外邊門徒,怎麼鬥得過你老師的親兒子啊!司馬昭也是一狠人,無論你們誰忠誰奸,全部幹掉!捎帶手連鄧艾都給作了。可悲可嘆啊!

    說了這麼多,其實我還是非常欣賞姜維和鄧艾這兩個人,都是文武全才,頂級的將才。在他們雙方對決的時候,互有勝負,但是一旦與其他人交手,基本都是碾壓性的勝利,在後三國時期,絕對都是頂級的了。我覺得,單從帶兵打仗來看,鄧艾還是要略高於姜維的,但是姜維在大局觀方面又強於鄧艾,要不也不會策劃計中計了。姜維和鄧艾都是得到了各自老師的真傳,要是非得和前期的人物相比,我覺得,應該是不亞於周瑜的存在。兩個人都是頭腦特別靈活,能夠準確的把握戰場上的每一個細節和變化,做出最正確的選擇。周瑜赤壁大勝,也是從細微之處做起,蔣幹中計,鞭打黃蓋,這些看似細微,但都是一代軍師大師才會想到的方法。《三國演義》不要當做史書去看,要認真去看裡邊人物處理每一件事的方式方法,還有帶來的連鎖反應。最後說一句,我還是非常欣賞鄧艾的,覺得他更強一點,除了愛捅人菊花這點。

  • 6 # 充電一小時

    前三國時期的話恐怕很難冒頭,武有呂布,關羽,張飛,趙雲,典韋,許褚和夏侯,文有臥龍鳳雛,鬼才和王佐。

    中期也差不多,劉備手下還有諸葛和五虎將,曹操收手下荀彧,司馬兄弟,滿寵,曹家兄弟和夏侯家也都還在。

    出頭是遙遙無期。

  • 7 # 伊個胖子

    不是同一個時期的,無可對比性。

    一代版本一代神。

    總有人拿諸葛亮和郭嘉對比,但是他們並沒有同臺競技過,只有在曹操赤壁大敗的時候哭嚎過他的郭嘉小哥。

    雖然......

    諸葛亮:哈哈,郭嘉死啦,我可以出山啦,快,快去幫我勾引劉備過來!

    比如你說姜維可以力拼趙雲,說不定他要是在黃巾時期早就死於小兵甲了。

    姜維是有一個升級過程的,而大部分早期中期的人物出場就是滿級巔峰狀態了。

  • 8 # 小石了了

    姜維和鄧艾皆弱與魏延,而魏延在整個三國時期,是不敵東吳陸遜、周瑜的,和吳下阿蒙能力差不多。

    在魏國肯定敵不過許褚,典韋。打曹真、夏侯惇這些是沒問題的。

    所以這兩個人,這三國前期和中期,是

    沒多大發展空間的。

    其實整個三國末期,東吳、蜀國、魏國的將領,是比不過,前期及中期那些將領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患者身上都會表現出一些軀體症狀,那麼具體是一些什麼樣的症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