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讀書聲
-
2 # 蕪雜的Weiless
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好造就了他書聖的地位 又因為他書聖的地位 他的作品更容易被流傳儲存 這兩者相輔相成 當然我認為前者原因佔多數
-
3 # 茶曉道
蘭亭序傳世,一方面是因為王羲之的這部作品很好很精緻,另一方面是因為唐朝的李世民把王羲之的地位無限抬高,被封為書聖。寫這本書的蘭亭序,也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個行書。這種讚譽把王羲之推上了歷代第一書法家的寶座,於是後人收集王羲之文字刻成碑文,流傳千古。
自東晉以來,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學習過王羲之書法。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門檻。可以說,王羲之書法影響了幾千年後的今天。
事實上,這與王羲之書法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它也是一個具有政治影響力的因素。
現在讓我們看看今天的歷史書,並問誰是聖者。世界上最好的行書是什麼?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種力量使王羲之成為古往今來第一個書法家,這是毫無疑問的。
那我們來看看。顏真卿、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新河最偉大的書法家,他們可以對抗王羲之和掰手腕,他的風格以剛健質樸為特徵,突破了兩位國王英俊率真的風格。顏真卿描述的《向侄子獻祭》手稿被稱為世界上第二個行書,這是另一部可以與蘭亭序媲美的作品
同時,顏真卿還影響了自唐代以來許多書法家的風格和麵貌。同時,幾千年後他也影響了我們。然而,歷史上沒有一代帝王尊重顏真卿書法。這是為什麼?這是值得思考的,所以顏真卿只能被稱為第二個(事實上,顏真卿的成就不亞於王羲之,應該是平等的)。因此,政治問題是推動書法走向高水平的因素。
-
4 # 忠山學書
蘭亭序之所以流傳千古,一方面是因為王羲之寫的這篇作品非常之好,非常之精妙,另一方面是因為唐代的李世民將王羲之的地位無限地推高,被封為書聖,所書的蘭亭序也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樣的美贊,將王羲之推向了千古書法第一人的寶座,以至於後代都集王羲之的字進行刻碑,已流傳千古
東晉以後,世人無不學習王羲之的書法,這是一條邁不過去的門檻,可以說,王羲之的書法影響到了千年以後的今天
其實這個跟王羲之書法的好,已經不是絕對的關係,更有政治影響的因素
現在我們來,看今天的歷史書,問書聖是誰啊?天下第一行書是什麼呀?全世界的人都已經知道了,這個力量促使王羲之成為千古書法第一人,不容置疑
那麼我們來看一下,和王羲之能夠對立,並且掰手腕的顏真卿,顏真卿是繼王羲之之後,能夠開一條新河的偉大的書法家,其風格以雄強渾厚質樸為面貌,突破了二王的清秀,率真俊美的風格,顏真卿所述的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這也是能和蘭亭序一較高下的另一件作品
同時,顏真卿也影響了自唐代以後,很多書法大家的風格面貌,同時他也影響了千年以後的我們,但是歷史上沒有哪一代的帝王是推崇顏真卿的書法,這是為什麼呢?值得我們去思考,所以顏真卿只能稱為第二,(其實顏真卿的成就不亞於王羲之的兩個人,應該是平等的)所以說政治問題是推崇書法走向一個高度的因素
-
5 # 繩其祖武
《蘭亭集序》不是因為王羲之的書法地位而存在的。首先,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所達到的高峰無人企及,楷行草無一不精。王羲之對後代的影響甚遠,像趙孟頫、米芾、董其昌、文徵明等都是王羲之書法的極力追逐者。今人的書法水平更是相差甚大。
-
6 # 文化小白
它的流傳於世也不僅僅是其書法上的成就,《蘭亭集序》以其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的地位而流傳千載,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其文學藝術成就同樣是非常高的。
《蘭亭集序》共28行、324字,它的章法渾然一體,筆法粗細多變,字形疏密相摻,全篇“遒媚勁健,絕代所無”,連墨氣也忽濃忽淡,最能體現王羲之書法的最高境界。全篇二十幾個“之”字,字字不同,每個字有每個字的寫法,筆法千變萬化,令後人歎為觀止。這也足以彰顯王羲之獨有的書法成就
《蘭亭集序》不過廖廖數百字,卻堪稱魏晉玄學散文的集大成者,它的文風澹泊自然,它的文筆清新幽雅,行文如“風行水上,略無沾滯”,又如深潭淺瀾,顯隱有致,王羲之舉重若輕,以蕭簡之筆發深婉感慨之聲,令人讀之唏噓不已,同時也給讀者極大的審美享受。 除了文學,我更欣賞文中所展示的風雅文化之美,蘭亭之集,既是名士宴遊之集,也更是魏晉風度,名士風流的集中展示,透過聚會的盛況,我們可以深深感受到風雅文化的陶冶,文章雖無一字提雅,而又無一句不雅:雅景、雅人、雅事、雅懷,真可謂“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但,這一切並不是文章的主旨。 《蘭亭集序》最重要的一點,是通過宴遊之樂的渲染、鋪墊來引發自己對生命本體的思考,通篇迷漫著人生難再,如電如霧,似幻似真,不可預知,不可挽留的無奈和無助的情緒。縱觀歷史,古往今來,也不知有多少聖人賢者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有過這樣或那樣的求索,但似乎都沒有一種完美的答案,唯一的相同,那就是:人生永遠面對變化,永遠帶著遺憾,這是問題,也是答案,卻永遠無法解決。
從思想藝術上看,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士族階級精神苦悶,轉而追求自然的清麗寧靜,關注宇宙的廣闊無窮,希望藉此逃避心靈上的巨大苦悶,形成了後世所謂的“魏晉風度”。中國特色的山水田園風格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成型,而王羲之及《蘭亭集序》,正是魏晉思想與審美風格的傑出代表。
綜上所述,因王羲之的成就不僅僅侷限於書法,其整體的思想藝術境界都是極高的。因此王羲之的書法地位和其文學藝術成就只有相結合時才能真正永久流傳。
附上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7 # 道義尊
王羲之出生於東晉著名的官宦世家,平時在閒暇之餘,王羲之便研習書法。他曾拜師於衛夫人,向其學習,二十歲以後,王羲之又向鍾繇學習其行書,草書取法張芝,博採眾長,自成一家。
青年時期,王羲之在一次聚會中寫出《蘭亭集序》。當時是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與友人共四十多人來到紹興蘭亭,飲酒作賦,各抒情懷,微醉期間,王羲之即興創作出了《蘭亭集序》。文章自然流暢,文字抑揚頓挫,作者的情緒在裡面表現得淋漓盡致,感染力及強,是一篇上等佳作,文學價值高。除此之外,它的書法價值更高,據說王羲之寫完之後,又重寫了幾遍,都達不到這種效果。從此可以看出 《蘭亭序集》真是獨一無二,千古佳作,這也奠定了王羲之書聖的地位。
《蘭亭集序》全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書寫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七個“不”字,用筆多變,各不相同,開創了這種瀟灑飄逸的行書的先河!唐太宗更是推崇備至,評其為“天下第一行書”,命下面臣子臨摹學習,並留下了馮承素等人的著名摹本。待唐太宗死後,其真跡也隨著他入葬了。現在流傳於世的是摹本,尤其是馮承素的最有名。
因此,《蘭亭集序》不僅僅是王羲之書聖的地位而流傳於世。
-
8 # 郎維江
王羲之的書法開一代風氣,自成一家,被世人推崇備至。就《蘭亭集序》這篇行書而言,可謂別具風格,千古獨步,堪稱"天下第一行書"。今觀其書,俊逸遒勁,筆勢縱橫,給人神采飛揚、起伏跌宕之感。其書法影響之大,使得《蘭亭集序》在書法界流傳極廣。然而《蘭亭集序》的流傳範圍之廣,不獨其書法影響之結果,更主要的是其人文學方面的造詣。
《蘭亭集序》前半記述蘭亭之會的盛況,寫了山川之美,飲酒吟詠之樂;後半由眼前之樂想到人生之短促,以感慨作結,令人遐思無限。縱觀全文,情文並茂,語言清新質樸,自然流暢。
作者在文中,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字也隨其情感之變化而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感染力極強。所以一直被選進中學語文課本,足見其文學影響之深遠。
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一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
9 # 木頭人學書法
有人言,今日之歡聚,酒後真言,佳作甚多,何不出個文集,用作紀念。可別酒後一醒,好文忘卻。羲之書法了得,可否能提筆鼠須,做個序言如何。
羲之此番剛好,神清氣爽,思如泉湧,意到筆到,一氣呵成。方成蘭亭集序,天下第一行書乃一冊文集之序言。
次日酒醒,看自己所書,嘖嘖稱奇,真乃好文好字。天時地利人和,好酒好友好心情之集於一晚。再若舔筆鋪墨,實難複製也。。。。
-
10 # 鐵林書院
不是。任何人的地位是一時的,而他的精神和不朽功績卻是千古不朽的,所以書聖王羲之不單單是蘭亭集序傳世,更是他筆墨精神的永恆。
蘭亭序集筆法、思想、情感與一體,尤其是章法、用墨、結體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所以把王羲之稱為書聖,是後來備為推崇,臨習者多到膜拜,是他的精神和為人,更是他書法的至高無上。無論他的行書、草書、楷書無不使人望塵莫及,無不使人手摹心拜,之所以奠定他書法的歷史地位和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絕不是他的官位,而是他的實際水平、精妙有餘和功德。
-
11 # 錢幣世界人物誌
《蘭亭集序》也稱《蘭亭序》,是中國書畫藝術史上的一座豐碑,被後世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流傳於後世,決不是僅僅因為王羲之的書聖歷史地位。它本身就是書法史上一件曠世藝術珍品,後人學習行書的首選。可以說行書至東晉王羲之已經法度完備盡善盡美了。除了北宋書法牛人米黻米元章這位自視極高的大書法家對王羲之頗有微詞外,東晉以降《蘭亭序》自公元353年誕生以來近1700年裡,後世之人無不公認其為書法藝術之圭臬。
那麼《蘭亭序》只是以書法藝術而流傳於世的嗎?
答案顯而易見,非矣。
《蘭亭序》除了展現在書法藝術上不杇的成就,它在文學藝術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名篇。歷史上各種版本《古文觀止》無一例外地都選入了該文。如果只是書藝上的成就,以古文學著稱的《古文觀止》是沒有機會入選的。
《蘭亭集序》一文用筆簡約,格調淡雅沖和,述事抒情疏散從容。從眼前盛事美景,想到生命短暫人生無常,進而思考到人生宇宙。但文中所表現的是作者王羲之沒有簡單的虛無消積,而是抱積極入世的人生觀,雖“修短隨化,終期於盡”,但仍要“欣於所遇,快然自足”。又中這些人生的感悟以及與天地對話精神相往來的懷抱,深深地打動了後人,引起1700年來無數讀者心靈上的共鳴,這也是《蘭亭集序》能流傳後世不朽的基因。
所以說《蘭亭集序》得以流傳後世不僅僅是王羲之的書法歷史地位,而是《蘭亭集亭》本身就是中華文化史上書法藝術與文學藝術的雙璧,從而鑄就了其不朽的傳奇。
關於《蘭亭序》在書法藝術上的深遠影響,筆者江南之春將在以後的文化人物誌中進一步與各位學習分享。
——(2020年6月18日於宜昌墨泉樓)
回覆列表
永和九年,此時的王羲之已經是五十出頭的年紀,而此時形成的魏晉之風,正表現的十分活躍。由於門閥制度的保護,在文化領域出現了比較自由,開放的局面,純的哲學產生了,純的文藝形式也產生了。書法從功能性,向藝術性自覺的邁出了一步,即表現自我,《蘭亭集序》,記錄的就是這樣一群文人,他們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雅集抒懷。但在這種看似自由自在,既有青蔥悅目,又有絲竹悅耳的享樂中,卻隱含著一種悲涼,即在《蘭亭序》中所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祝昔,悲夫!”王羲之的這種感慨,不止是他一人的,而是當時那一時代的同一哀傷,同一思緒。李澤厚先生在《美的歷程》中,深刻的剖析了魏晉時期的文化現象,他認為,這一時期“意識形態領域內的新思潮即所謂新的世界觀人生觀的基本特徵,……,就是人的覺醒。”“即在懷疑和否定舊有傳統標準和信仰價值的條件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思索……“。李先生還例舉了當時諸如曹氏父子,稽康,阮稽,陶潛等人,當時的文學主張,以及鍾,衛,二王在書法方面的追求。可見《蘭亭集序》的意義,絕不僅僅在於書法方面,作為天下第一行書,所顯現的舒朗,流暢,和灑脫自然,不為格律束縛的書法風貌,也正是魏晉時期 ,一代文人士子所追求的精神世界。每當我們面對《蘭亭集序》,看他的字,讀他的文,眼前會幻化出他的身影,他會引領我們走進他們那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