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何必認真

    我的看法:韓信中立,項羽也會被劉邦打敗,隨後韓信照樣被劉邦收拾。原因有以下幾點:

    1,終極目標不一樣。劉邦初見秦始皇時,說到“大丈夫當如是也”,可見劉邦的終極目標是皇位,是天下;項羽見到秦始皇說“彼可取而代之”,項羽的目標是做到天下無敵,為我獨尊,同時也說明項羽對皇位的不屑一顧。目標不同,結局也不一樣,項羽的目標實現了,戰無不勝,分封天下,自任西楚霸王;劉邦的目標也實現了,建立漢朝,登上九五至尊皇位。

    2,韓信志不在天下,而在裂土封王,韓信也做到了,先封齊王,又為楚王,後被降為淮陰侯。龍具戰死齊國後,項羽派武涉遊說韓信三分天下,不為所動,謀士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也勸韓信背漢自立,韓信婉言謝絕,可見,韓信最大的夢想就是當個諸侯王,一旦目的達成,就沒有前進的動力了。

    3,胸懷格局決定一切,項羽作為一個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一個謀士范增還不能言聽計從,項羽的失敗早已註定;韓信在行軍打仗是行家裡手,卻是政治上的白痴,不明白功高蓋主,兔死狗烹的道理,目光是三人裡最為短淺的一個;劉邦勝在識人之能,知人善任。

    4,此消彼長之下,楚漢強弱易勢,項羽不再是多年破釜沉舟的項羽,諸侯見了都要跪下覲見不敢抬頭相望;劉邦也不再是當初一幫烏合之眾的草頭王;滎陽對峙三年,諸侯心向漢王。

    所以說,項羽失敗是遲早的事,和韓信是否中立關係不大,即使韓信中立,劉項決出勝負後,韓信也不是對手,政治白痴決定了韓信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覺自己好醜好難看,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