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順序:
1、始舍於其址:代詞,指褒禪山
2、以故其後名曰:代詞,指慧褒
3、距其院東五里:代詞,指慧空禪院
4、以其乃:代詞,指華山洞
5、其文漫滅:代詞,指石碑
6、獨其為文猶可識:代詞,指石碑
7、其下平曠:代詞,指褒禪山
8、問其深:代詞,指後洞
9、則其好遊者:那些
10、其進愈難:無實義
11、其見愈奇:那,指後洞
12、然視其左右:代詞,指後洞
13、蓋其又深:指後洞
14、則其至又少矣:指後洞
15、則或咎其欲出者:指欲出者
16、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代指“我”
17、以其求思之深:指古人
18、其孰能飢之乎:難道,加強反問語氣
19、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指石碑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後,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遊記。該篇遊記因事見理,夾敘夾議,其中闡述的諸多思想,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當今社會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更成為世人常用的名言。
該文是王安石34歲時(1054年)從舒州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後以追憶的形式寫下的。四年後(1058年)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12年後(1070年)罷相。他不顧保守派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與本文的觀點也有相似的地方。
按順序:
1、始舍於其址:代詞,指褒禪山
2、以故其後名曰:代詞,指慧褒
3、距其院東五里:代詞,指慧空禪院
4、以其乃:代詞,指華山洞
5、其文漫滅:代詞,指石碑
6、獨其為文猶可識:代詞,指石碑
7、其下平曠:代詞,指褒禪山
8、問其深:代詞,指後洞
9、則其好遊者:那些
10、其進愈難:無實義
11、其見愈奇:那,指後洞
12、然視其左右:代詞,指後洞
13、蓋其又深:指後洞
14、則其至又少矣:指後洞
15、則或咎其欲出者:指欲出者
16、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代指“我”
17、以其求思之深:指古人
18、其孰能飢之乎:難道,加強反問語氣
19、後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指石碑
《遊褒禪山記》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後,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遊記。該篇遊記因事見理,夾敘夾議,其中闡述的諸多思想,不僅在當時難能可貴,在當今社會也具有極其深遠的現實意義。“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險遠”更成為世人常用的名言。
該文是王安石34歲時(1054年)從舒州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的路上游覽了褒禪山,三個月後以追憶的形式寫下的。四年後(1058年)他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12年後(1070年)罷相。他不顧保守派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與本文的觀點也有相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