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雕版印刷技術已臻成熟,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相當精美,形成鮮明的時代特徵,併為後代所推崇仿效。
一、版式
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採用四周單欄。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於建本。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官刻本卷末一般鐫刻有校勘人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傳世宋刻本有不少講究字大悅目,行格疏朗,如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周易註疏》、《尚書正義》、《周禮註疏》、《禮記正義》和紹興府刻《春秋左傳正義》等,均止八行款式。也有些宋刻本行格較密。清人江標著有《宋元行格表》,可為鑑定時參考。
二、 書法字型
宋人工書法,崇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型,風氣所尚,也影響到版刻事業。北宋早期盛行歐體,後期逐漸滸顏體和柳體,但各地區刻書又有分別。川本顏體居多,間架開闊,字形豐滿,建本柳體居多,筆畫剛勁,字硬如骨;浙本則多歐體,纖細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既有柳體,又有歐體。明人謝肇曾說:"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這是前人的經驗之談。
三、 用紙
宋代造紙技術較為發達,印刷用紙品類繁多,大致有竹紙和皮紙兩類,建本多用竹紙,色黃而薄,時間長了還會變黑;浙本、川本多用皮約紙,即以桑樹皮和楮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張,色白而厚,兩面光潔。此外,不少地方還用麻紙印書。宋代刻本中還有用公文紙背面印書的,如黃丕烈《菱圃題跋》所記,《北山小集》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蘆川詞》用收糧案牘印成。這種"公文紙本"流傳較少,但較易鑑別。
宋代雕版印刷技術已臻成熟,無論書寫還是刻印都相當精美,形成鮮明的時代特徵,併為後代所推崇仿效。
一、版式
從版式看,北宋刻本大都是白口,左右雙欄或四周雙欄,也有一些早期刻本採用四周單欄。南宋中葉開始流行黑口,多見於建本。版心中往往標出書名、卷次、頁碼及刻工姓名,有的還標出字數。官刻本卷末一般鐫刻有校勘人銜名,坊刻本則多有書耳和牌記。
傳世宋刻本有不少講究字大悅目,行格疏朗,如南宋兩浙東路茶鹽司刻《周易註疏》、《尚書正義》、《周禮註疏》、《禮記正義》和紹興府刻《春秋左傳正義》等,均止八行款式。也有些宋刻本行格較密。清人江標著有《宋元行格表》,可為鑑定時參考。
二、 書法字型
宋人工書法,崇尚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字型,風氣所尚,也影響到版刻事業。北宋早期盛行歐體,後期逐漸滸顏體和柳體,但各地區刻書又有分別。川本顏體居多,間架開闊,字形豐滿,建本柳體居多,筆畫剛勁,字硬如骨;浙本則多歐體,纖細秀雅,字形略瘦;江西刻本既有柳體,又有歐體。明人謝肇曾說:"宋刻有肥瘦兩種,肥者學顏,瘦者學歐。"這是前人的經驗之談。
三、 用紙
宋代造紙技術較為發達,印刷用紙品類繁多,大致有竹紙和皮紙兩類,建本多用竹紙,色黃而薄,時間長了還會變黑;浙本、川本多用皮約紙,即以桑樹皮和楮樹皮為原料製成的紙張,色白而厚,兩面光潔。此外,不少地方還用麻紙印書。宋代刻本中還有用公文紙背面印書的,如黃丕烈《菱圃題跋》所記,《北山小集》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蘆川詞》用收糧案牘印成。這種"公文紙本"流傳較少,但較易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