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要乜有乜

    此文出於《孟子·告子下》

    原文是說: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整段話的大意是說:上天若是要分派偉大的任務給某個人,必然要先考驗他,看他是否足以承擔下這樣的任務。

    哪些考驗呢?

    「苦其心志」,讓他要常常思考;

    「勞其筋骨」,讓他多多勞動;

    「餓其體膚」,讓他遭遇饋寒;

    「空乏其身」,讓他身家貧乏。這些看似嚴苛的遭遇,使他的所作所為都不順利,其目的是要激勵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所欠缺的能力,讓他成為一個不同凡響的人!

    順彬認為班固人生中所遭受的一些挫折,或許正如《孟子》這段話所說,是上天為了考驗班固,測驗班固適不適合擔任書寫史書的偉大任務,而故意出的難題。順彬以這段話來安慰,可以說是脫到班固的心坎裡了!

    所以上天要使某個人擔任大事,一定先困苦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飢餓他的體膚,窮困匱乏他的身家,擾亂他的作為;如此,便可激勵他的心思,堅忍他的性情,增加他未具有的能力。

    人,往往是有了過錯,然後才能改好。

    心志困頓不通,思慮梗塞不順,然後才能發憤振作。

    察覺到人家的臉色上現出生氣,聲音上發出譏責,然後才能通曉警惕。

    國家也是一樣,在國內沒有守法度的世臣和善輔弼的賢士,在國外沒有相與抗衡的鄰國和外患等憂懼,這個國家往往是會滅亡的。

    由此可知:憂患能夠激起生存的鬥志,安樂反而容易招致覆亡的災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龍蝦池中水渾伊樂藻能割頭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