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其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陳鼓應譯文: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其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老子陳鼓應譯文:名聲和生命比起來哪一樣親切?生命和貨利比起來哪一樣貴重?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樣為害?過分的愛名就必定要付出重大的耗費;過多的藏貨就必定會招致慘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帶來危險,這樣才可以保持長久很多人把知足常樂僅僅理解為,知道滿足總是快樂的。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滿足的慾望上,片面的定義了知足常樂的含義,比較消極和安於現狀,這樣的滿足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不能夠長久的。
老子要告訴我們的是何時該終止自己的慾望,怎麼樣才能終止自己的慾望,如果不及時終止無窮的慾望會有什麼樣的後果(戎馬生於郊)。只有由知道滿足而獲得的富足,才是長久的富足。這個由字,指出了長久快樂的根源(故知足之足,恆足矣),這才是老子的大智慧啊!在道德經中老子告訴我們只有擁有充足的知識和無比的智慧,把快樂建立在對事物通透的認識和理解上,看透事物發展的規律,明白無窮慾望帶來的後果,及時終止自己的慾望而免遭損失和災難,只有這樣才會獲得長久的平安富足和快樂(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而不是把快樂定義在所得到和所滿足的慾望上。
墨子曰:“知止,則日進無疆”。隋朝中文子王通:“大智知止,小智唯謀”。孔子《大學》:“知止而後有定” 。魏·王弼:“天下有道,知足知止,無求於外,各修其內而已”。便是其印證。即使在現代漢語中,知道也是在知識的範疇之內。知識的解釋已經包含了知道,它本身就是知識的一部分。知道的本意就是指知識,是一種認知水平!
由此可見只有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經常長久的快樂。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認知水平怎麼可能知道什麼時候該滿足?當你有了足夠的知識和見解,足夠的認知水平,那麼你看待事物的眼光,對待名利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以及世界觀價值觀才會有正確的認識,才會長久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