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2月1日訊息,1月29日,周星馳《新喜劇之王》的發行方聯瑞影業被曝與部分排片少的影院徹底翻臉,以暫停金鑰相“威脅”。歷史上,很少有影片能夠硬氣到敢跟院線叫板。《新喜劇之王》衝冠一怒,所為何事?只為排片。
回覆列表
-
1 # 奔跑的黃毛
-
2 # 第一時間的速龍
首先,只要摸準路數,院線沒有什麼不可以叫板的。在利益面前,沒有牢不可破的聯盟。
國內大一點兒的院線,基本上都是製片-發行-放映全產業鏈的生存,這本身就壞了規矩。自家制的影片靠自家院線又撐不起一片天,就形成了強勢聯盟。院線的這種聯盟原本就存在,不過是為了聯合採購壓價用的,以及聯合開發打壓店方或排擠對手用的,跨院線資源的整合原本就沒有用在正地方,所以也就被第三方票務撬開了堅冰,從向第三方票務牛逼哄哄地要保底攤派任務,到哀求第三方票務做活動以及老老實實地按照第三方票務的要求提高排片率。這樣的轉變說明院線就是紙老虎,慣例50%的分賬遲早要被瓦解。
星爺停止金鑰,一方面可能是受到了全產業鏈的集團的排擠,另一方面也表現出敢把皇帝拉下馬的英雄氣概。方法還可以再科學點兒。我有幾點建議供星爺等有血性的製片人參考:1.搞分片發行,不要按照發行方的意見去和敵人的主力碰撞。例如,每個城市選當地院線的五至六家影城,支撐發行網路,算好單座票價X上座率X平均座位數X影城總數這筆賬,堅決不擴大放映範圍,把釋放的票房集中到合作的影城。2.自己買票房的宣發費或票價補貼貼給淘票票,不要貼給貓眼兒,至於為什麼可以問一下劉若英。
當接二連三出現製片人挑戰院線的事件後,院線必慫。
電影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規範一次。否則,不是傷了觀眾,就是傷了演員或發行方,這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何止是收紅包。網友看看新喜劇之王和蒲松齡初二以後的排片就知道了,基本都是晚上21點以後的場次,一天才兩場,再加上網上輿論唱衰,誰去看夜場,並且網上盜版也出來了。如果真是口碑不行,不可能電影還沒演完觀眾就到網上吐槽,大過年的又不是閒的沒事幹。這裡面貓膩大了去了。春節檔現在是塊肥肉,這樣搞下去,遲早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為什麼今年票房除了首日,影片增多了但票房下滑了,這只是小雨點。暴風雨還在後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