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內ERP專題
-
2 # 葉飄刀
不可同日而語
金軍破汴梁是實打實的。
岳飛直搗黃龍,只是目標,並沒有實現。
就好比,馬雲說我要成為中國首富,結果他做到了。
你的目標我要成為世界首富,結果只是目標而已。
-
3 # XIANGHUSUN
1.北宋末期,南宋政權的建國者趙構本身是被委任類似於今天國防部長的職務的,他在北宋政權最需要他的時候選擇了儲存實力,最終把資源和力量全部帶到了南宋建立了南宋政權,從這點上來說,並不是北宋弱,而是利益動人心,才最終導致北宋滅亡,南宋本身軍事力量還是可以的;
2.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對將領的素質要求更為重要,如果岳飛早生幾年並且當初掌握全國軍事力量,金軍未必能攻入東京;
3.人民無意識,北地百姓在沒有亡國滅種的時候,沒有意識到家國的重要性,對於反抗異族入侵,零星反抗的可能性大過有組織的,而岳飛後期可能更像一面旗幟,凝聚起更多想收復失地,建功立業的軍事力量和資源,這是北宋早期抵抗金軍時候所不具備的民間力量。
-
4 # 智懷話聊古今
你好,我是喜歡歷史的智懷,前陣子更新過幾篇圖文,是聊“靖康恥”與“宋朝被兩度被異族滅國的原因”。我把在這兩篇圖文裡的一些觀點歸納一下來回答這個問題。
公元1127年,金軍圍攻東京汴梁城,並擄走北宋王朝兩位皇帝宋欽宗與宋徽宗,由此北宋政權宣告滅亡,史稱“靖康之亂”。當時的北宋王朝號稱有140餘萬兵力,而在汴梁城周圍負責京畿守備的就有80萬禁軍,然而在面對不足十萬兵力金軍的時候卻潰不成軍毫無抵抗能力,究其原因與宋朝當時對軍隊的政策有關。
宋朝的軍事力量走下坡路應該是從1004年,遼軍對北宋的大舉進攻開始。面對遼軍的大局來襲,宋真宗御駕親征,一路所向披靡渡過黃河直抵澶淵北城,可謂已經掌握了主動權。而雙方在開始談判的時候,宋真宗因為害怕遼軍再來侵擾,便答應每年給遼國白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雙方因此達成和解,這就是歷史上的“澶淵之盟”。自此之後,宋遼兩國確實迎來了長達百年的邊境和平。宋朝也從雙邊的貿易中獲得了大量的銀子,每年所得銀兩甚至遠遠大於澶淵之盟中答應給遼國的銀兩數目。這就給宋朝皇帝造成了一種假象,那就是“和平是可以用金錢買來的”。從此以後,宋朝就不再重視軍事上的投入了。他們總覺得軍隊養著就行,不需要訓練了。這就是北宋雖然很有錢,但是後來抵擋不住北方金國而導致亡國的主要一方面原因。
-
5 # 槐蔭樹下的老曹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宋朝,是中國工商業生產產值第一次大比例超過農業生產產值的朝代。
這導致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商並舉”的朝代。
後來的明清兩朝,之所以重新實行“重農抑商”的政策,就是因為,宋朝的羸弱腐敗,導致明清兩朝對其各項政策實行全面檢討,而其“農商並舉”的政策,是一項重要的不同於以往朝代的政策,明清兩朝,不可能總結出其中真正的得失與因果,就只好將其一筆勾銷,重走前人的老路,實行“重農抑商”之策。
那麼,宋朝的工商業繁榮,是否應該為宋朝的羸弱腐敗負責呢?
工商業生產的發展,導致大量的地主階級,轉變為隱性的工商業主階級,從而在官僚士人階層,產生大量的他們的代表。
一方面,這些人的價值觀,出自他們小工商業主的本性,就是得過且過,見利忘義。
二方面,這些人財富的擴張,導致大量農地落入他們手中,與農民階級形成直接的利益衝突。
工商業主階級與農民階級的衝突,導致宋朝內部政治的崩潰,這才是宋朝羸弱腐敗的社會根源。
宋朝的投降派、主和派,基本上就是工商業主階級的代表;主戰派,基本上就是地主農民階級的代表。
靖康之恥,實際上就是工商業主階級之恥,就是表明,在北宋,工商業主階級在政治上佔上風。
正是由於靖康之恥,給工商業主一記打擊,所以,在南宋初年,農民地主階級才稍占上風,這才有了岳飛等主戰派的崛起。
但是,工商業主階級只是在政治上遭遇挫折,他們賺錢的本事沒有減,所以,他們很快就會捲土重來,重新在政治上佔據上風。
這就是岳飛必死的社會根源。
-
6 # 當代曹植
金軍破汴梁是實打實的。而岳飛直搗黃龍,只是目標,並沒有實現。
另外,北宋防武將甚於防賊,打壓武將,歧視軍人,派監軍隨軍,給將領發陣圖,要按陣圖打仗,焉能不敗?
南宋初年,將領己成軍閥,北宋打壓武將的政策全部失效,軍隊戰鬥力有所上升。加之戰場轉移到江淮流域,水網密佈,不適合金國的騎兵作戰,而南宋又有水軍優勢,因此金軍難以取勝。
-
7 # 鼓掌的人871
造成靖康恥的主要原因是北宋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首先聯金滅遼是重大的外交失策,雖然報了仇,但把自己直接暴露在更加強大更加進取的金面前,如果維持三國的相對平衡局面,北宋暫時不會滅亡,等到蒙古強大後對金會構成威脅,到那時金就自顧不暇了。其次,北宋一直奉行重文輕武的國策,軍隊數量龐大但戰鬥力差,朝中主和派佔上風,沒有對金人有足夠的警惕和認真備戰,還是採用金銀換和平的傳統套路,結局必然很悲催。
南宋建立之初,宋高宗要穩定皇位必須要有一支能抗衡金軍的武裝,岳家軍應運而生,可惜岳飛只是軍事家不是政治家,他不明白趙構為了皇位根本就不想收復失地迎回徽欽二宗,最後空有豪情壯志卻含冤而死。
-
8 # 史海探密
間接原因
一是金滅遼後,進攻北宋已無後顧之憂,可以集中兵力對付北宋。二是金朝經過發展,軍事力量不斷強大,正處於實力上升的階段,處於銳氣正旺的時期。
回覆列表
其實就是統治者的主觀影響到抵抗,另外就是統治者的決策能力了。
關於“靖康之難”“靖康之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年至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今河南開封,那時叫汴梁,破城之後,在城內搜刮數日,擄走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帝,和其後妃、皇子、宗室等數千人後才撤走,汴梁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北宋從此滅亡。這一事件又稱“靖康之禍”或“靖康之變”。
首先,北宋的宋徽宗長期重用奸臣蔡京、童貫等,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侈,百姓怨聲載道,不得不揭竿而起。宋徽宗曾在《罪己詔》中,坦承自己繼位二十多年來所行苛政
“阿諛奉迎,言路斷絕,寵臣持權,貪官得志。賢良蒙難,小人猖狂,橫徵暴斂,斷民生計,豪門貴族,奢侈成風。”
這無疑是導致“靖康之難”發生的內在原因。
其次,我們都知道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是通過軍事政變得到的政權,在“杯酒釋兵權”之後,逐步化解武將勢力,以文人來治國。而正是因為這種“以文抑武”的國策,才導致北宋的軍隊實力極為匱乏。雖然其後有皇帝例如宋神宗,想通過改革來平衡這一措施,但是最後仍然在國策和內部的政權鬥爭中失敗。
最後,在“靖康之難”中,大批沒有節氣的高官,不惜出賣自己的祖宗與人格,換取自己的榮華富貴。從張邦昌在金人的庇護之下,成立所謂的“大楚”國,劉豫則建“大齊”國。燕京主將郭藥師率軍數萬降金,封守將範瓊還窮凶極惡地將太子和宋欽宗皇后交給金軍,無不是如此。可以說“靖康之難”悲劇的發生和這些大臣的腐敗與懦弱有著直接的關係。
後來有人檢舉,北宋大臣蔡京、蔡攸、何等這些人,很早就將自己的家眷偷運出京,作好了向東南沿海地區逃避的準備,大臣未戰先逃,這種惡劣行徑,在當時的影響應該說是相當惡劣的:
竊見往者,初報金人入境,(何)首除發運使,其實護送蔡京、蔡攸家屬盡往東南,故京、攸一門與之家,中外千餘人,無一在京師者。至於京、攸門下之士棄官而逃者甚眾,其後,公卿士夫各遣家出京城,十室九空,實自首為此計,以誤之也。跡其罪狀,誠不可貸。(《靖康要錄》卷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在官僚家族“十室九空”的狀況下,拱衛京都便成了昏庸的趙氏皇族們一廂情願的想法了。
宋朝史著《中興大事記》,對北宋當時的朝臣或不戰而降,或臨陣脫逃的卑劣行徑,進行了無情的評擊:
祖宗百年廉恥禮義之化,其所以涵養士大夫者,至深遠矣!然以熙寧以來,群小相師,滅理窮欲,六十年,士大夫沈酣之餘,心志潰爛,不可收拾,宜其禍變危迫,而皆不知以為憂;敗衂迎降,而皆不知以為恥;棄君叛父,奉敵稱臣,而皆不知以為辱也。
而到了南宋為什麼能 :直搗黃龍府?宋高宗趙構已經目睹了自己的父輩被擄後,所遭受的凌辱,自己肯定了不願意也是這麼一個結果啊,所以多多少少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另外,從軍事鬥爭上看,南宋也造就了很多愛國志士和許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讓岳飛這樣的名將有了用武之地。
一方面岳飛治軍確實有一套,在北宋滅亡的背景下,他堅持與金人抗爭,建立起一支擁有赫赫威名和戰無不勝的軍隊——岳家軍。岳家軍軍紀極其嚴厲,有著“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美名,令金國貴族上下有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再則就是金估計也沒合理地評估宋軍的戰鬥力,有點麻痺大意了。
公元1140年,金國名將完顏宗弼率領金軍主力南侵。岳飛派遣相關人員聯絡北方堅持戰鬥的義軍,讓他們襲擾金軍後方。岳飛親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潁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取得朱仙鎮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