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墨客
-
2 # 致史明鑑
在中日建交之後,看到一個現象就是日本人帶著大捆的鈔票到中國買刀,從這就可以看出這些刀的價值所在。肯定是非常貴重,有些刀他們再有錢也買不到,刀的價值並非在於刀的本身。
那這些刀為什麼如此貴重?二戰時日本陸軍有大半的軍隊在中國本土,而佩戴戰刀的主要是陸軍,這些刀主要有幾類,日本武士刀(主要是家傳的,也最貴重)、將官刀、佐官刀、尉官刀。
這些刀中真正值錢的是武士刀,這些刀主要是家傳為主,刀本身就十分有價值,據說一刀能剁開幾張牛皮,十分鋒利,韌性好,硬度高。主要的是這些刀貴是其次,就比如今天的豪車一樣,保養十分麻煩費錢。即使你有,你也不一定保養得起。而其他軍用佩刀的價值就遠遠不如武士刀了,主要的價值就是身份。
那佐官刀為什麼價值也十分珍貴呢?
佐官刀的持有者往往都是大佐級別或者是少將副官之類的級別,這些人把到看得像自己生命一樣重要,刀在人在。在抗戰時,你就可以想象擁有這把刀象徵著什麼?
擁有它代表著,你要繳獲這樣一把刀,得擊潰至少一個大隊的日軍,殺死一個大佐,在那個時代這樣的功勞是有多大?
《亮劍》中李雲龍拿它換了二十箱手榴彈,二十箱手榴彈在缺衣少糧的八路軍中被部隊下面的人看作,獨立團從來沒有這麼闊氣過。李雲龍把它送給楚雲飛,楚雲飛先送勃朗寧手槍在前,而後又送了50000發子彈,要知道50000發子彈在當時是多麼貴重。而楚雲飛拿著這把佐官刀在國民黨隊伍中又是多麼的貴重。
所以可想一下當時這邊佐官刀的價值所在,而現如今,很多都在博物館中,博物館中的東西能不珍貴嗎?
-
3 # 破爛鑑定師
九四式軍刀
明治維新日本的士族階級和日本刀被徹底掃進歷史的垃圾堆。美國學者巴什福德·迪安曾經於1900年赴日考察日本刀的製作工藝,但5年後,故地重遊的迪安發現,這種做工精良、富有文化底蘊的名刀面臨失傳的危險。
昭和8年(1933年)2月6日,荒川五郎、慄原彥三郎等人在東京下議院向日本政府提出復興日本刀劍的建議案,以重振日本傳統精神及文化,獲得下議院一致通過。
一個多月後的3月9日下午,侵華日軍關東軍兩個旅團的聯合先遣隊進抵河北遵化東北50km的喜峰口,向東北軍方福麟部進攻。傍晚,日軍侵佔了北側長城線及喜峰口以東的董家口等陣地。中國軍隊第29軍37師治安部旅長趙登禹奉命派王長海團為先鋒,急行軍增援喜峰口。王長海臨時組織了500人的大刀隊,在夜色中兵分兩路潛入敵陣,用大刀砍殺正在酣睡的日軍,暫時穩定了戰局。3月11日,大刀隊在旅長趙登禹率領下,利用雪夜掩護迂迴至喜峰口日軍側後方,一舉摧毀日軍炮兵陣地,殺傷日軍自中平大尉以下數十人。當時的《朝日新聞》稱“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
鑑於此,日軍將新軍刀的制定與裝備提上日程。在時任陸軍大臣荒木、陸軍次官柳川平住、軍務局長山岡重厚等人的推動下,為應對白刃戰,日軍決定裝備新型軍刀。同年2月14日,時任日本首相齋藤實與陸軍大臣林銑十郎聯名頒佈《陸軍將校用新軍刀制定》(勅令第二十六號)。昭和9年是日本皇紀2594年,因此這款軍刀也被稱為九四式軍刀。從此,日本陸軍軍官一律改為裝備這種與傳統日本武士刀相似的軍刀。不過仍有軍官因為種種原因,堅持使用舊式軍刀。
九四式軍刀整體上模仿日本古代的太刀,做工精良,裝飾華麗。最大的特徵是刀鞘標配兩個掛環。九四式軍刀在日軍中只使用了短短几年,即被九八式軍刀取代。
此外,在新軍刀頒佈的同一天,日本內閣也頒佈了關於大元帥佩刀(即天皇佩刀)的新軍刀規定。大元帥佩刀整體上與九四式軍刀基本相同,主要區別是代表軍銜的刀緒不同:九四式軍刀的刀緒由絹絲編織而成,尉官刀緒為紫色和茶色織帶,佐官刀緒為紅色和茶色織帶,將官刀緒則在佐官刀緒的基礎上增添了金絲。大元帥佩刀刀緒則為茶色,金色絹絲分段編織而成,比九四式軍刀更加華麗。
實際上,大元帥佩刀本身還有另一層含義:1930年代,日本軍部日漸驕橫,令昭和天皇不滿。內閣部是想通過這一方式向軍部發出警告:“天皇陛下才是日本軍隊的最高統帥。”
-
4 # 愛吃魚兒的石頭
如果稍微對軍事感點興趣,就會發現,佩刀也好,佩槍也罷都是軍人榮譽的象徵,當一方投降的時候,會將自己的佩刀和佩槍交給對手。
對於繳獲的一方來說,這是戰利品,證明你在戰場上征服過別人,然而對於被繳獲的一方來說,那就是莫大的恥辱,說明自己最後失敗了。
日本人尤其喜愛軍刀,在日本德川幕府時代,很多日本人就以拿武士刀為榮,武士刀被當作日本崇武的象徵,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政府頒佈了“廢刀令”,在日本全面西化的時候,武士刀也進行了革新,學習西方的軍刀。
在日本軍隊文化中,一直有一種傳統,就是天皇會給優秀的六名軍校畢業生賜刀,以示鼓勵,這六名畢業生也被稱為軍刀組,只要能夠獲得天皇賜刀的軍人,在日本軍界都會是一路暢通。
在以前,自媒體文史圈有一個謠言,說蔣百里先生在日本軍校學習期間,因為成績優秀,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而獲得天皇佩刀,此後日本人害怕中中國人再次獲得軍刀,便改變了規則,再不授中中國人天皇賜刀。
其實這壓根就是謠傳,蔣百里先生到日本留學的時候,讀的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我們拋開成績不談,即使真的獲得全校第一,那也不可能獲得天皇的賜刀,天皇賜刀只給日本陸軍大學的優秀畢業生,而陸軍大學要比陸軍士官學校還要上一個檔次。
凡是獲得天皇賜刀的成員,只要不出差錯,後來都是我們熟悉的日本二戰戰犯,比如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罪魁禍首之一谷壽夫、以及石原莞爾等都獲得過這種御賜軍刀。
這也表明,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夠獲得天皇賜刀,而日本軍隊中,軍官一般都配備軍刀。
對於崇尚軍國主義的日本軍官來說,軍刀的意義是無比重大的。
-
5 # A幹他一個億咱就退休
94式軍刀是在長城作戰以後,針對部隊要求,日軍採用了拼殺力度極大的武士刀樣式製作的軍刀,有2種型號,1種裝備中高階軍官的官佐軍刀,另1種是尉官軍刀裝備軍刀,94式官佐軍刀裝備裝備中高階軍官,軍刀裝飾相對豪華,從94式軍刀以後,一直到二戰結束後,日軍軍刀均採用肉搏戰中威力巨大的武士刀樣式。
在抗日戰爭期間想要擊敗日軍佐官級別的部隊,得到一把佐官刀是很難的,在《亮劍》裡而身經百戰的李雲龍靠著自己的勇猛和機智得到了很多日本佐官軍刀,蒼雲嶺擊敗阪田聯隊得到至少兩把佐官軍刀,阪田大佐和他手下的中佐參謀,擊斃山琦大隊獲得山琦的中佐軍刀,偷襲日軍戰地觀摩團獲得服部直臣少將軍刀一把,大佐軍刀六把,中佐和少佐的軍刀估計很多!擊斃山本一木獲得山本一木的大佐軍刀,一共獲得至少十把日本佐官軍刀,通過這些軍刀不難看出李雲龍及獨立團的勇猛!後來,李雲龍把少將軍刀送給旅長陳賡頂罪了,給了楚雲飛一把大佐軍刀,還有一把佐官軍刀從兵工廠換來20箱手榴彈。可見但是日軍的佐官軍刀還是很值錢很貴重的東西,難怪李雲龍沒事就忙著打仗收繳日本軍刀,這東西不但能換東西還能頂罪!
-
6 # 古往今來的小夥子
日本軍刀,起源於日本本土,是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陸、海軍軍官、士官所佩的指揮刀。尤為突出的是1934年至1945年間日本陸、海軍軍官所佩的頗具日本傳統的指揮刀。其實,軍刀和武士刀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繳獲了好多把
一般意義上講,武士刀是德川幕府江戶時代之前日本武士所使用的日本刀;軍刀是日本明治維新後西化式的軍隊所使用的日本刀。
腰上別的
所以,軍刀也一直是日寇的驕傲!但是也有折的時候,尤其是早期的指揮刀還有些華而不實。喜峰口一戰,當時的日本報紙說:“自明治大帝造兵以來,皇軍名譽盡喪於喜峰口以外,而遭六十年來未有之侮辱。”遂於1934年廢棄華而不實的西洋式指揮刀,軍官一律改佩日本式的軍刀以謀應對。
不敵大刀
日軍等級森嚴,軍刀也不例外。不同的軍官使用的軍刀也不同,有將官刀、佐官刀、尉官刀和士官刀。
在當年的抗日戰場上,繳獲一把日軍軍刀可不容易。尤其是日寇當年是相當頑固,一般不願投降。
中國軍隊馬刀威武
在《亮劍》裡有一處情節描寫,山崎大隊被八路軍129師獨立團全部消滅,大隊長山崎治平中佐被機槍打死。孔捷掰開山崎的手,搶走山崎大隊長的佐官刀。興奮地說,“老李,感謝你搭臺,俺老孔唱了出好戲,一雪前恥。”
回覆列表
一、94式軍刀的誕生
在94式軍刀誕生前,日軍指揮官也配有軍刀,只是明治維新後的日軍幾乎全盤接受西化,包括指揮官腰間佩戴的指揮刀。這種佩刀,具有級別、地位的象徵意義,也具有指揮棒的作用,刀鋒所指,兵鋒所向。然而到了日軍侵華戰爭開始後,中國軍隊由於熱兵器裝備的落後與不足,大刀、紅纓槍等冷兵器成了中國軍隊在戰場上的武器補充。
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日本關東軍第六師團、第八師團、第十四和第三十三混成旅團等部分別侵入長城冷口、主峰口、古北口等處, 3月11日,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大刀隊在旅長趙登禹的指揮下摧毀日軍炮兵陣地,斃傷日軍千餘人,正是在這些白刃戰中,日軍發現他們手中的西式配刀在實戰中的缺陷,所以,日軍又將軍官們以及指揮士官們的佩刀恢復到日本武士刀的制式,94式軍刀也應運而生。
刀身由鋼打造,刀柄由木材、白色鮫皮製成,柄頭飾有黃銅、鍍銅的金櫻花及櫻葉浮雕,鍔的材質為黃銅,刻有四朵鍍金櫻花浮雕。
日軍94式軍刀主要分三個等級,區別刀的主人級別和地位主要看刀緒的顏色,分別為:尉官及相當級別的官、準士官,刀緒為外茶色內紺青平打絹絲紐;佐官及相當級別的官,刀緒為外茶色內紅色平打絹絲紐;將官及相當級別的官,刀緒為外茶色內紅色金絲三條山形交織平打絹絲紐。至於三者的制式則均為全線折返兩端打結。
在電視劇《亮劍》有一個橋段,是有人拿20箱手榴彈換李雲龍的一把佐官刀,這誇張嗎?
其實,94式軍刀的做工確實非常精細,除了前文所教列的部分部位外,其鯉口、鐺、佩環等均有浮雕裝飾,可謂將殺人利器做出了藝術的感覺。
而且,日軍軍刀的品質也非常精良,日本刀源於中國唐刀,只不過唐刀是直刀,武士刀為彎刀。並且鍛打技術也一併到了日本,所以日本刀品質堅韌,兼具剛性和韌性,絕不是某些人認為的抗戰時期中國大刀遠勝日本軍刀,其實在硬碰硬的過程中,我們刀常有被砍斷的現象(中國刀劍工藝進入宋朝之後,由於用煤代替了木炭,刀中硫含量增加,自此刀的質量已不及唐漢時期)。
說其珍貴,還有就是物以稀為貴。據統計,抗戰時期,中國抗日軍隊同日軍的戰損比為6:1,何況是他們的佐官這種高級別的軍官。
不過94式軍刀並沒有使用多久,在1938年便被98式軍刀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