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步大好河山

    從看了三國志之後,開始喜歡了曹操 ,喜歡他哪裡?

    分以下幾個方面.

    1.曹操青年時期的個人人格表現.少年小包青天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

    曹操這個 五色大棒不就是我們電視劇裡開封府包青天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 小包青天啊. 這不由得我不喜歡.

    曹操的救國行動,雖敗猶榮.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術等人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曹操任代理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二月,被聯軍擊敗的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自己則焚燬宮室,挖開王陵,劫掠人民,致使洛陽方圓200裡荒蕪凋敝無復人煙。而關東聯軍懼怕董卓精銳的涼州軍的戰力,無人敢向關西推進,全都屯兵酸棗(今延津北)一帶。

    而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倖免於難。

    在眾多諸侯當中,只有二個人不顧私立,願意救國出一份力,一個是曹操,另一個就是孫堅了. 其他諸侯都很忙,忙著相互咬.沒空打董卓.

    起兵救國圖

    進攻圖.

    曹操對於國家和人民的貢獻.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混戰中社會經濟遭到空前的破壞,百姓遭屠,土地荒蕪,倖存者被迫離鄉背井,流落他方,東漢人口五六千萬人,到公元265年,三中國人口總計才767萬。可謂“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面對這種悲慘景象,曹操在世時實行了一系列政策來恢復經濟,穩定局面。從曹操在政治、軍事、經濟各方面的表現來看如推行屯田興修水利,實行鹽鐵官賣制度,修養生息,恢復了社會經濟,在一個戰亂年代能讓人民有飯吃,有一個正常的生活.該是多麼的幸福.

  • 2 # 娟子讀書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高中學習這首短歌行的時候,我覺得曹操狠可愛。亂世出英雄,在那個諸侯割據、戰亂紛爭的亂世,曹操當屬英雄。

    這首短歌行,感情真摯,首先嘆息歲月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憂愁自己統一中國的政治願望還沒有實現,後又渴望能招攬人才,能做到像周公那樣禮賢下士,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文武全才,曹氏一門三父子,是晉魏時期文學的代表人物;武功蓋世,統一中國北方,採取了一系列恢復社會次序、經濟生產的政策,取得一定成效。這樣的英雄我喜歡。

  • 3 # 我愛紅燒肉吃完再減肥

    自從鄰居告訴我,以史明鑑,曹操劉備孫權都是自己上場,發揚同志們跟我來,自己衝鋒陷陣,一隻腳踩進鬼門關的冒險精神,曹操最令我動容的追擊呂布,有一次呂布和陳宮偷襲兗州,曹操回老巢,城池盡失,他木有做死的感嘆,而是狗咬骨肉一樣,打了雞血一樣,一口一口把失去的城池奪回來,這種奮發向上的奮鬥精神值得欽佩和學習

  • 4 # 天馬行空7089

    走上社會後。

    讀書學習期間,看過三國演義喜歡劉備的仁義道德,立志做個好人。

    走上社會後,義氣千秋,一直認為好人好事,結果發現處事是另一番景象,因此越來越佩服曹操做事之法!

  • 5 # 瘋癲行者看天下

    大學時接觸很多史書後,看清了許多問題的本質了,也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光辯識看待歷史人物了,至此,越來越喜歡“治世之能臣、亂世之雄傑”曹操了。

    實則曹操的歷史貢獻絕非劉備、孫權之流可比的。對比而言,曹操是真正推動歷史潮流前進的人。

    平定北方,建立魏國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一文中說:“我們講到曹操,很容易就聯想起《三國演義》,更而想起戲臺上那位花面的奸臣,但這不是觀察曹操的方法”,“其實,曹操是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我雖不是曹操一黨,但無論如何,總是非常佩服他。”

    政治敏銳、無人可比,奉天子令諸侯

    依法治軍,創立積極戰爭思想體系

    作為崛起於亂世的一支軍事政治勢力的領袖。他深諳商、韓法家之道,認為“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嚴於治軍,所謂“吾在軍中持法是也”。舉凡將士除錯弓弩、執持器械、舒結幡旗、鳴止鼙鼓以及船戰、步戰等,他都規定了禁止軍人貪財擾民,命令“士將戰,皆不得取牛馬衣物”,“軍行,不得斫伐田中五果桑柘棘棗”。所有這些都極大地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治國以廉,正風肅吏

    曹操建立節儉、廉潔政府的政治舉措,對於鞏固其政治地位、統一北方同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史載,曹操“後宮衣不錦繡……帷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溼,無有緣飾”。由於曹操身體力行,政府機構內漸漸形成一種簡樸之風。在曹操治理下,即使漢獻帝也未敢有縱慾享樂的非分念頭。曹操還嚴厲戒飭官場同僚攻訐毀謗的惡習,大力整頓瀰漫於社會的阿黨比周、以白為黑的風氣。凡此種種,都對恢復政治清明和社會安定起到了積極作用。

  • 6 # 夢九霄

    喜歡曹操是從曹操那首《觀滄海》開始的,一首詩開始改變了小時候《三國演義》中對曹操的印象,後來易中天品三國,更是讓自己對曹操有了重新的認識,隨著現在更多的書籍和影視作品更加尊重史實,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真實的曹操更加讓人喜愛。

    一、為人:少年浪蕩子,寧負天下人

    凡是喜歡三國的人避不開的一個人物肯定會有曹操,每個人喜歡曹操的地方也不盡相同,《三國志》對曹操的評價很簡單,就是“任俠放蕩,不治行業”。這樣的一個人本來就是不太讓人喜歡的。

    但是何顒和橋玄都很看好曹操,橋玄甚至說天下大亂,將來能夠治國安邦平定天下的就是這樣的人,歷史證明橋玄的眼光不可不謂毒辣。

    就是這樣一個從小算計叔父,和袁紹偷人家媳婦的曹操,沒出名前先說出了一句後世聞名的話,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這句話的版本出處多種多樣,但都證明了曹操這樣一個人,若是清平為官必是賢吏,若是亂世為賊,必為奸雄。

    二、溫情:那個好色的曹操

    英雄本色,曹操也不例外,喜歡曹操就不能不提曹操一生中眾多的妻妾,那些有記錄的和沒記錄的可以說是不計其數了。

    如果喜歡曹操光說曹操的計謀,唯才是舉反而有些老套了,曹操因為好色差點丟命,自己跑了兒子和猛將典韋掛了,後來反而不計前嫌和仇人言歸於好,這樣的人物卻是不簡單。

    結果曹操的原配丁夫人因為這件事就直接回了孃家,後來曹操過去好言安慰,媳婦和我一塊回去吧,丁夫人也是倔強,壓根不理曹操,要是一般人估計曹操早就火了,對待自己的女人曹操反而顯得無奈,最後默默離去,還通知女方家人不行就改嫁吧,這玩笑開的有點大,誰敢娶?

    當曹操去世之前,專門為自己的妻妾做了妥善安排,說她們平時都很辛苦,我去世了就讓他們都去銅雀臺,把香都分了,要是沒事幹還可以學著做做鞋子售賣。

    平時殺人如麻的曹操,臨死還惦記這些女人,被後來很多人說是“留戀妾婦”非大丈夫所為,在我看來這確是曹操的溫情所在。

    三、才華:建安風骨的創始人

    曹操除了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之外,被人提及更多的還有他的詩人身份,其實除了這些曹操的書法,畫畫,圍棋也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拋開軍事紛爭亂世,曹操的詩人身份最讓我喜歡。

    建安七子都在曹操手下當過官,當曹操改造鄴城的時候,天下的名人異士很多也去了鄴城,這說明曹操多才能和文人墨客有更多的話題互動,而且曹操的價值觀在當時就是一股清流,要不然也不會勸自己媳婦改嫁,這事我覺得劉備和孫權就做不出來。

    曹操還把自己的這種價值觀傳遞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的七言詩就是後來七言詩的鼻祖,曹操的兒子曹植更是被後人稱為才高八斗,也正是曹操這種對文學價值得肯定,才影響了整個曹魏的文學風氣,最後成為了歷史上有名的建安文學。

    總結:曹操這個人其實狠毒,有權某,但是也溫情,有著自己不為人知脆弱的一面,寬巨集大量又疑神疑鬼,小人嘴臉又是英雄氣概,不管那種形象他都是曹操,而正是這些特點集於一身才是他,才是很多人喜歡曹操的原因,因為真實。

  • 7 # 追夢老學生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人,今屬安徽亳州,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

    從初中時閱讀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就開始喜歡曹操。

    《三國演義》中關於人物的描寫刻畫,深受我傳統文化的正統思想的影響。書中代表正統的一方是蜀漢,所以劉備代表正面形象,曹操是作為反面一方,給人的印象是殘暴奸詐的雄豪形象。在小說中,有許多的故事情節表現了曹操的殘暴奸詐,比如對漢帝的威逼,對臣下的懲罰,對士兵的欺騙,對無辜的枉殺,十足是個“反面角色”。

    但是,作者並沒有一味地進行醜化,甚至用佩服和喜愛的筆觸去描寫。因而在表現他的奸詐、殘忍的同時,也寫岀了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為、招攬人才等優點。小說對曹操的很多情節細節描寫,生動形象,性格鮮明。比如在濮陽被呂布追擊時詐稱“騎黃馬者是他”而脫險,在火燒赤壁後三次“脫險大笑”後遇攔截,都維妙維肖,戲感強烈,表現了他處變不驚、遇險自若的個性特徵。總之,曹操的形象雖然是“惡”,但充滿生氣,比其他人物顯得複雜多變,也更加具有吸引力。

    後來上了大學,工作以後,閱讀了更多歷史書籍,更加喜歡曹操。

    史書記載,曹操生性機警,為人通脫,各種小說戲曲也表現了他無所拘泥、固執強橫的性格和感情。他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至今在許多中中國人腦海裡栩栩如生,關於他的一些詞語和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為人們津津樂道。

    作為一位叱吒風雲的亂世英雄,在東漢末年的大亂時,曹操自聚兵馬,建立了可以抗衡群雄的軍事力量。公元196年,曹操奉漢獻帝移都許昌,改元“建安”,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企圖重建統一大業。官渡一戰,曹操擊敗了當時北方最大的割勢力袁紹,逐步統一併實際統治了北部中國。

    同時,他不斷招賢納士,聚集文武人才,在壯大軍事實力的同時,在北方也形成了一個文學中心。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三人,既是建安時代政治的中樞,也是當時文壇的領袖,吸引了許多文人,開創了一代文學風氣。作品中的慷慨悲涼的感情抒發,簡練剛健的語言特點,富有表現力的藝術修辭,具有強烈的感染張力。後世人們在談到建安詩歌的時候,常常稱譽“建安風骨”。

    《短歌行》是曹操軍旅生涯中詩歌代表。“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全詩從“人生幾何”發唱,以“天下歸心”收結,感嘆時光易逝、人生短暫,渴慕賢才、實現雄心,流動著一片悲涼慷慨、深沉雄壯的情調,洋溢著濃厚的責任擔當、追求不朽的崇高。

    曹操的詩詞散文,多從大處落筆,跌宕起伏,語言古樸,氣勢巨集偉,內涵厚重,顯示岀鮮明的個性色彩,是他的思想和性格的真實反映。

  • 8 # 重獲新生的奔跑者

    對於喜歡曹操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對於我本人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1.文武全才。對於這一點我想大多數人都能認可,曹操無論在文學上還是在軍事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也應該被客觀公正的評價;2.真性情。這一點在東漢末期那種亂世有為難得,從“寧叫我負天下人,也不叫天下人負我”到“天意若在我,我願為周文王”,處處顯示出這位亂世梟雄的直率。3.不拘一格降人才。曹操所率領的曹氏集團無論是在招人用人方面都提現了用人之長的特點,各方面的人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所長並有制度上保證。以上就是我從一開始就喜歡曹操的原因

  • 9 # 史實記錄

    我是從一個遊戲三國志曹操傳開始喜歡他的,以前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受到作者的影響愛是並不喜歡他,後來玩了這個遊戲就開始瞭解他,知道他不但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傑出的文學家,以後就瞭解了很多關於他的事,也深深愛上了三國,鬼才毒士,臥龍鳳雛,惡來虎痴都灰常喜歡。崇拜他是因為他是個多元素的人,可以卑鄙 奸詐 狡猾 陰險也可以寬洪大量 真誠可愛 才華橫溢!總之他面面俱到 人本來就是複雜的。好的不好他都不掩飾 這樣很灑脫 不用活在別人的眼光裡!

  • 10 # 雲頂山川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壯心不已。受三國演義親劉貶孫貶曹影響起初世人皆看錯曹公。後翻閱三國志發現曹操真乃當世之梟雄也。放眼整個三國時期各路英雄論謀略,智慧,膽識幾人能與之一教高下。

  • 11 # 桃之夭夭老牛

    我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的話劇《蔡文姬》演出,先父說這是為曹操翻案的,我開始讀曹操的詩。一讀就喜歡上曹操了。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看《三國演義》都知道曹操是一個大壞蛋,讀《三國志》才知道曹操的歷史貢獻,但真正讀曹操的詩才能感到她內心世界的豐富和強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