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這一句吧。當時最開始讀這句話的時候是在高中課本上習得。
我還記得當時語文老師在講《項脊軒志》創作背景的時候說歸有光給自己青年時候的書齋取名為“項脊軒”,這一篇文章是藉著“項脊軒”被廢,回憶起家庭瑣事的事情,抒發一下淤積於心的情感。
開篇就說”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作者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但是他並不覺得沮喪。相反很享受這種安居室內的狀態,自己吟誦詩文,活著靜靜地獨自端坐,聽到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想象一下就很美好了。
還有這一句話“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人來人往,我可以根據足音辨別是誰,所以是真的足夠習慣這個書齋吧。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容易胡思亂想,想到身邊的親人,難免唏噓。
最後回憶自己妻子的那個部分,分量太重了。
初讀時不懂大家為何都說好,幾年後,等我自己經歷了許許多多物是人非的荒涼景象,就懂了歸有光當時的處境。
就很像那種,我很難過,但是我不能輕言我難過,我只能透過那些和似乎看起來無緣緊要的事物,不輕不重的抒發我心中的情感,誰有能懂其中的分量呢,恐怕只剩下那棵樹吧。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項脊軒志》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親手種植的,現在已經高高挺立,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這一句吧。當時最開始讀這句話的時候是在高中課本上習得。
我還記得當時語文老師在講《項脊軒志》創作背景的時候說歸有光給自己青年時候的書齋取名為“項脊軒”,這一篇文章是藉著“項脊軒”被廢,回憶起家庭瑣事的事情,抒發一下淤積於心的情感。
開篇就說”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作者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但是他並不覺得沮喪。相反很享受這種安居室內的狀態,自己吟誦詩文,活著靜靜地獨自端坐,聽到自然界各種各樣的聲音,想象一下就很美好了。
還有這一句話“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人來人往,我可以根據足音辨別是誰,所以是真的足夠習慣這個書齋吧。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容易胡思亂想,想到身邊的親人,難免唏噓。
最後回憶自己妻子的那個部分,分量太重了。
初讀時不懂大家為何都說好,幾年後,等我自己經歷了許許多多物是人非的荒涼景象,就懂了歸有光當時的處境。
就很像那種,我很難過,但是我不能輕言我難過,我只能透過那些和似乎看起來無緣緊要的事物,不輕不重的抒發我心中的情感,誰有能懂其中的分量呢,恐怕只剩下那棵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