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平書藝
-
2 # 9465735661818春風
我覺得應該是樹,用樹更貼切點。因為韓愈的這首詩寫的是晚春時期的景物,而晚春時一般就是花落葉茂,滿樹青綠了。可“木”字,在古代指的是樹葉枯黃飄落,或者樹木乾枯死亡。比如杜甫《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說的就是秋後飄落的枯葉。因而在這首詩中,和草結合在一起寫的事物,絕不會是毫無生命活力的乾枯的樹葉,而應該是綠葉茂密,充滿勃勃生機的樹。所以,我認為湧“樹”更貼切!
-
3 # 旅遊達人老嶽
再看後面一句“楊花榆莢無才思”。這裡的“楊”就是柳絮,榆莢是榆樹上開的花,我們這裡稱榆錢。這兩棵都是"樹”,做到了前後呼應,首尾相關。
-
4 # 龍華中
這句詩的樹字,專指生長的大小樹類吧,巧妙,木字指的是廣意詞,木器,幹木,等等全在內,詩人的用意自有道理,出場的地方人才多多,詩人也可能再三的考慮不能出錯。
-
5 # 紅綠之間
感謝邀請,《晚春》是唐代詩人韓愈的詩。,描寫的是暮春景色。意思是春天不久就將過去,花草樹木想要挽留春天,爭奇鬥豔。寓意珍惜大好時光,不失時機,積極向上。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一般都用草木,很多人認為用“木”可能更貼切。我倒覺得用“樹”更貼切,要是早春用“木”可能更好,但是是“晚春”,樹更能體現繽紛的場景。另外,後兩句提到“楊花榆莢”,用“樹”更能前後呼應。
-
6 # 清水幽蘭144008946
個人認為“草木知春不久歸”用“木”更貼切。古人說“花草樹木”,此處“草”應為“花草”的代指,木應為“樹木”的代指。就意思來講,木代指的範圍更廣,更符合要表達的意思。我們通常會說草木知春,很少會說草樹知春。古文表達的意思不僅僅是我們從現在的字義上理解的。
《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這是韓愈全詩,描寫了晚春百花爭豔惜春的景象,比喻了人們珍惜大好光陰,只爭朝夕的心願!
個人覺得草木比草樹在音節上要好聽,另外木代表了一切的樹木,包括花樹,而樹呢?在通常僅代表參天的,能成才的樹木,個人覺得用木更貼切些。
個人愚見,請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