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說茶道事
-
2 # 靖國公爵
只有茶,沒有道。每款茶的沖泡方法和手法都不可能完全一樣!所以千人千味兒。以茶悟道,未嘗不可。過程是一種享受,也是煎熬。一陰一陽,萬法歸宗。
-
3 # 山石言茶
學茶要怎樣開始?
喜歡茶,想學茶,要怎麼開始?第一步就是學沖泡之法,學會一樣操作技能,才能真正安下心神來學習。多數人學茶也都是從沖泡開始的,但學了很久依然學不明白,可見如何學,學那種方法還是很有講究的。
同一種茶,不同的沖泡方式都會帶來很大的滋味變化。就算是同一種沖泡方式,因為一些初學者很難發現的細微差異,也會有不小的影響。而為什麼會產生這些變化,都是有其科學依據的。
想要學得明明白白,這一開始的泡茶技術還是要挑的。
要挑那些學有法可依之技,有道可循之術來學。也就是說所學的這個沖泡方法,要有一套系統的操作方式,又能夠解釋清楚為什麼這樣沖泡茶好喝,有些細節偏離了會造成那些影響。
茶的大類有6種,下來還有很多的分支,雖然不同型別的茶,其沖泡原理都類同,細究其最佳沖泡方式、可操作性等,就有很大區別了。
個人覺得中國那麼多種茶中,因沖泡方式造成變化最大,又具備可操作性,並能夠把原理分析透徹的茶要數烏龍茶中的巖茶。因為武夷山的巖茶,其製作工藝是所有茶中最複雜的,而且武夷山的茶產業配套很齊全,所生產的茶,其標準性也很高。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種巖茶的沖泡方法這是一種集很清晰的科學理論,高操作性,又有很強技術難度的方法。
這個巖茶的沖泡方法有3個要點:
第一.投茶葉片的粗中細控制,儘量各1/3。
第二.茶水比的控制,看是什麼型別的茶與所焙火候,控制在1:8至1:12之間。
第三.高溫沸水,底衝快出湯。
巖茶製作的採摘標準一般是一芽三四葉,在這不同大小的葉片中,其內含的物質是不一樣的,滋味也會不同。條索較細的是嫩葉,內含的物質主要是氨基酸和咖啡鹼,呈現的內質主要是酸味、苦味;條索適中的則是成熟葉片,內含的物質主要為茶多酚及其氧化物,呈現的內質主要是澀感和醇厚度;條索較粗的是稍微老些的葉片,內含物主要為果糖類物質,呈現的內質主要是甜度和稠滑感。
所以沖泡時投放的細葉片多(咖啡鹼含量高),茶會容易苦,而香不足。投放的粗葉片多,茶雖然香,但滋味會寡淡。
這個要點對衝泡者的細節觀察力、操作的細膩要求是非常高的。很多時候的茶湯滋味變化,都可在這裡找到答案。
茶水比:茶水比也就是泡茶器皿的裝水量與投茶量的比例。
現在一般的巖茶審評標準都是在1:12左右,我們市面上看到的大部分小泡袋都是8.3克,沖泡時用100cc的蓋碗。這是一種容易適應大部分人口感的標準,並不是追求把一款巖茶沖泡出最佳狀態的方法。比如說茶葉的粗葉片多,應該再多投點量,細的多則應該減少投茶量。
巖茶的製作工藝裡有一個環節叫做焙火,並根據不同茶的吃火程度分為輕火、中火、足火三種標準。不同火工標準的茶,所追求的滋味特點是不一樣的。像火候輕中火、特點香甜的肉桂,投茶量在1:12就可以,多了反而過濃而苦澀明顯,失去了它的特色。而特點追求湯感醇厚的老樅水仙,就需要用紫砂壺,茶水比要到1:10才能凸顯其特點。追求極限的沖泡方法還可以投到1:7,不過這要非常好的茶和極其熟練的手法才能泡好喝。
水溫與出湯速度:沖泡巖茶一定要用盡量用100度的沸水,並且低衝,快速出湯。
巖茶製作工藝中的焙火,是為了充分揮發茶葉中的水份。巖茶的焙火講究的是文火慢燉,為的是使包裹著茶葉原有水份的果膠物質充分溶化,讓水份可以走掉。在這個過程中,茶葉裡的果膠也會把其他物質聚集融合到一起。
所以沖泡巖茶一定要用高溫的水,這樣才能快速化開其果膠成份,釋放出它的滋味。用溫度稍低一點的水沖泡巖茶,我們總會感覺沒有泡開,滋味出不來。因為果膠物質需要90度以上的溫度才會開始溶解,越高溶得越快。
高衝會降低水溫,不利於茶葉滋味的釋放。溫度足夠的情況下,巖茶的滋味是出得非常快的,所以要快速出湯。最好是注完水就出湯,久了就容易過濃。不過也要根據茶水比和粗中細的比例來做調整,學會看茶泡茶,才是真正的學活了。
-
4 # 鬥士秒慫
道 這個詞太大了,喜歡喝 開始喝是第一步,不輕信有人說那類茶好 哪類茶不好 嘗試最重要。 每個人口腔味覺敏感度不一樣,他覺得好喝的不一定你也覺得好,反之亦然。 中國茶最大特點是多樣性,也是中國茶的魅力所在。當然 越喝越覺得深 。 我的方法是一邊喝 一邊看茶書 一邊跑茶葉市場 …… 有同興趣的歡迎交流學習!☺
-
5 # 落得安靜
以前都是泡茶喝,現在蒸茶,飲茶根據自己喜歡,瞭解自己身體,什麼時候飲麼茶,千百種茶,茶的種種香味不同,適溫的水泡出未道不同,泡茶時間可控,還要了解茶泡的時間,邊飲邊學,時間長就董,經常飲對身體是好的,健康,心態好。
-
6 # 境由心生zzp
謝謝邀請!對於“茶道”,以我個人的理解,不必刻意拘泥於某種形式,更不需要一定遵循所謂的程式,因為無論是形式還是程式,都是人為的硬性規定,在我看來反而與喝茶追求的隨意,放鬆心境的狀態背道而馳。當然,要想泡出好茶,根據不同的茶葉屬性必要的沖泡技巧是需要掌握的,除此之外,一切皆以“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狀態為標準為最佳!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7 # 茶琴箏
可以去報個學茶的培訓課程,好多地方都有的,初級學費也就是一千來塊。以後真的喜歡的話也去系統學習,考證或者去茶山走走
-
8 # 昔和茶藝培訓魏勇敢
建議去茶文化培訓機構系統性的學習,
花兩三千元學個課程,
不僅能學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還能喝到不同價效比的茶葉
一舉兩得
更能避免後期掉坑
-
9 # 浮世繪100
我只是單純的喜歡,談不上懂茶道,只能大概給個建議:
花過敏的不能喝花茶;有胃病的不能多喝綠茶、花茶。
大多數人的體質,春夏喝綠茶,我個人喜歡鐵觀音,不喜歡龍井,感覺有點楊樹芽的味道。
秋天喝半發酵茶比如烏龍茶,冬天喝紅茶,我個人喜歡金駿眉,口感比較柔和,正山小種比較“硬”,大紅袍有點“澀”,白茶“淡”,普洱有點“土”。
完全是個人喜好。
回覆列表
我們中國喝茶之人很少提及“茶道”,因為我們的茶道跟日本茶道不是一個概念。日本茶道其實相當於我們的茶藝,類似潮州工夫茶。我們所說的茶道,是指通過喝茶得到精神上的愉悅、開釋,是單純的精神層面。所以,我覺得提問者所說應該是“茶藝”。
泡茶的關鍵是投茶量、水溫、坐杯時間,這三點掌握得當,基本泡出來的茶合格了。
茶具的選擇搭配與飲茶環境的佈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一邊學習一邊慢慢改進,看似麻煩,實乃喝茶的樂趣之一。我不建議新手茶友一步到位,其實也無法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