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緑胖紙

    讓孩子自己去體會人生。孩子們有自己的想法。

    我也有好朋友,每次有什麼好吃的,我都會留給我好朋友吃呀,很正常。

    比如買水時,會幫朋友也買一瓶。

    我們好的穿一條褲子,什麼都和對方說,小孩子的友誼是真摯的。

    我以前和A朋友玩的很好,早上她買水時都幫我買一瓶,我買吃的也給她買,當然金額都比較小。

    後來B朋友加了進來,有一天買水,我依舊只給A朋友買了,讓B朋友好尷尬。我自己也很尷尬。再買水時也給B朋友買了,但心裡並不是很願意,因為我和B朋友還沒怎麼玩的很好。

    小孩子的友誼,我們別去干預,她自己知道該交什麼朋友,吃虧了自然也知道。

  • 2 # 曉笛育兒分享記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轉換一個角度,假設我們現在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為什麼願意分享食物這個朋友呢?

    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很喜歡這個朋友,他分享是一點食物但收穫到卻是快樂。孩子的快樂很簡單,他覺得能把這麼好吃的食物,分享給好朋友是特別快樂和有成就感的事。

    也就是我們人們常說的施比受的人更快樂,因為施的人是有能力,給予他人幫助或者食物而感到快樂。

    若站在大人的角度去想的話,就會覺得有點不甘心,憑什麼我孩子對他那麼好,他卻一點都不念好,甚至有一點想法:就是覺得孩子有點吃虧了,這是大人的世界。

    著名作家龍應臺曾經說過,從媽媽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得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

    像龍應臺所說我們要蹲下來和孩子同一高度去看世界。嘗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一下問題,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他願意分享食物,他獲得快樂,那請尊重她,只要不會因為分享食物會受到朋友中傷,都是可以支援孩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