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耿碩說骨
-
2 # 白天的夜有多美
對於廣大有關節疾病的患者來說,人工關節置換可以說是一個終極武器,可以為廣大關節疾病的終末期患者徹底解決問題,但是,作為一個需要負擔體重並不停運動的人造器官,人工關節終究還是有使用壽命一說,就如同汽車的輪胎,腳底下的鞋一樣,總有一天會被磨壞。
那麼在一定使用壽命下的人工關節究竟應該是什麼時候換呢,早換好還是晚換好?對於面臨困境的患者來說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下面就通過幾個方面為大家的選擇提供一些原則性的東西:
就疾病本身來說:
骨關節疾病一般屬於慢性病,疾病本身並不會對壽命造成直接的影響,疾病所造成的僅僅是生活質量的下降,患者無法自如的活動,無法外出遠行,廣大的患者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以及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來合理選擇手術與否。
就假體使用壽命及手術技術來說:
因此對於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在經過嚴格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以後考慮手術與否?是一個比較主觀的東西,醫生和患者需要經過詳細的溝通來權衡手術帶來的風險收益以及尊重患者自身的選擇,合理手術,改善生活質量。
對於廣大患有髖、膝關節疾病的患者來說,人工關節置換術稱得上福音,可以徹底解決廣大關節患者面臨的實際問題。但是,作為一個需要負擔體重並不停運動的人造器官,人工關節終究還是有使用壽命一說,就像汽車的軸承一樣,總會有磨壞的時候。
骨關節疾病一般屬於慢性病,疾病本身並不會對生命造成直接的影響,所造成的僅僅是生活質量的下降,患者活動受限,嚴重的寸步難行。
有的患者朋友認為:“既然這個關節的使用壽命有限制,那我就先不換,通過改變生活方式如減少爬樓梯的次數、減少外出以及保守治療手段等方式先拖著。由於人工關節有使用年限,以後再換,可以賺到更多時間豈不更好?”
這種思維原則上並沒有什麼不對,關鍵就在於患者本身是否在乎生活質量問題。
我們為什麼這樣說呢?過去,關節置換的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但如今,患者們特別是年輕患者更加關注關節置換術後的功能,能否滿足日常生活需要。其他替代治療都如“杯水車薪”,難以真正達到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因此,廣大的患者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以及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來合理選擇手術與否。
此外,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力的下降,將會給身體機能的下降帶來間接的不利影響,例如: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第一要務是運動,而心肺功能的訓練需要有氧運動的支援。此外,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臟器的功能衰退,承受手術風險的能力下降,也是不利的影響。長期依靠口服藥物來控制症狀也會對老年人脆弱的胃腸道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手術與否以及手術時機還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換上來的新關節 “用的住” 嗎?而且在關節置換開展的早期,確實存在由於假體材料及加工工藝的問題,假體磨損率較高,負重情況下使用壽命有一定的限制,特別是對於體重較大,年齡較小且日常活動比較活躍的患者,因此才有了建議患者儘量延遲置換的觀念,儘可能在其一生只做一次手術。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及新材料的出現,目前關節假體的磨損壽命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往。因此,現在的置換理念這一點基本上已經被更新,醫生更建議患者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早手術早受益,而不是儘量拖延手術的時間。
因此,在決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手術時機時,我們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醫生和患者需要經過詳細的溝通來權衡手術帶來的風險。更要尊重患者自身的選擇,合理手術,力求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