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冒牌的讀書人

    先通讀而後精讀,認真做筆記。精讀《資治通鑑》個人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平均一天一卷多點,筆記很重要,好多古代的地名是重中之重,歷史發生在地理位置上,時間用不停止,但是地點不會變動。

    何為九地?何為戰略要地?為何在此建都城?不同朝代諸侯間的內戰發生在哪?對外擴張以及外族入侵的路線有哪些?南北方的氣候條件對行軍打仗的影響有哪些?如何進行攻城,如何防守等等。

    政治措施對相應朝代的變革和發展的影響,繼承者的政治主張,王朝內部問題和外因 王朝統治者的優缺點,經濟如何執行,稅收政策,還有好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這部著作從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從春秋到五代十國,大一統的時間所佔的比例要少於混戰時期,能安全落地的賢臣良相舉指可數,對錯比例是正數的帝王更是鳳毛麟角,作者對於一些朝代的真實歷史有所隱瞞和改動,這是無法避免的,畢竟要注意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文化的影響還有寫作的初衷,但是這些並不影響我們學習的初心,學習明君良相的思維模式,摒棄反面的思維模式,總之是為了拓寬自身的視野,打破思維侷限性。

  • 2 # 可道筆記

    一、先讀

    二、帶著疑問讀

    三、歸納總結

    閱讀方法很多,要適合自己最重要。

    老話講:書讀百遍其意自現。又說:好腦子不如爛筆頭。所以,多讀多記有助於理解並且收穫知識。

    根據黨史記載,毛主席閱讀《共產黨宣言》,他看了不下100遍

    在湖南一師求學期間研讀德國倫理學家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時,就曾在書頁上寫有1.2萬字的讀書批註。

    毛主席,一生翻閱《資治通鑑》達17遍。

    所以還是多讀、多記、多歸納。

  • 3 # 車工00

    讀巜資治通鑑》要分幾部走

    一、先粗讀。

    二、再粗讀

    瀏覽一下自己以前沒有接觸或陌生的歷史領域,關注一些歷史上發生的大事和相關人物。

    三、慢讀,從頭到尾,認認真真的讀一遍,保證你在讀的過程中還會回頭再看看查查。至於為什麼,我也說不清,反正你只要讀到這一步,也會這樣做的,只有你自己能體會得到!

    四、再細讀,然後在書上畫畫圈,做做筆記。

    五、常讀,不用別人教,只要你喜歡歷史,我敢打賭,你會這樣做的!

  • 4 # 河東來

    要換一種思維去看待《資治通鑑》的內容,以全面瞭解書中真意。

    中國歷史有兩種寫作方式:道家寫作方式,代表人物是司馬遷,儒家寫作方式,代表人物是司馬光。

    老子,就是著名的貴族史官,這個時候的史官,是“訓御帝王”的角色。

    秦王朝的時候,史官地位已經下降,成為了“副丞相”性質的“御史大夫”,雖然不是“帝師”了,但也算“三公”聖人之一。

  • 5 # 崑崙之柏

    《資治通鑑》是一部歷史的經典著作,是北宋司馬光編撰,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共記戴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我認為巜資治通鑑》根據自己的時間、精力、愛好、需要來定為好。因為巜資治通鑑》的篇幅太長、內容太多,一般人都不可能一下子就可以通讀一遍,他雖然非常好,不是專業人士,很難一下子讀完多篇。毛主席非常喜歡巜資治通鑑》,他老人家一生通讀十七篇,這需要多麼大的毅力啊!

  • 6 # 陌年的邊城浪子

    看歷史,然後看當今你所處的社會環境,這樣子有所比對,會加深印象,而且會看的很快,記住的也很多,最後會形成一目至少五行的本領,主要就是要返觀社會

  • 7 # 姜巖Jiang

    要換一種思維去看待《資治通鑑》的內容,以全面瞭解書中真意。

    中國歷史有兩種寫作方式:道家寫作方式,代表人物是司馬遷,儒家寫作方式,代表人物是司馬光。

    老子,就是著名的貴族史官,這個時候的史官,是“訓御帝王”的角色。

    秦王朝的時候,史官地位已經下降,成為了“副丞相”性質的“御史大夫”,雖然不是“帝師”了,但也算“三公”聖人之一。

  • 8 # 微呂二湖南柏照二山後

    一、先粗讀。

    我閱讀前,先準備一隻鉛筆一隻淡藍色筆一隻紅口顏色筆。集中一段時間,集中讀。一是粗讀,簡單瀏覽一遍,好像追求情節一樣,也可以對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歷史領域關注一下,用鉛筆標註一下感興趣的字和句。

    二是再粗讀

    瀏覽一下自己以前沒有接觸或陌生的歷史領域,關注一些歷史上發生的大事和相關人物。用淡藍色筆在文字下方划水波線。

    三是細讀,然後在書上畫畫紅圈,做做筆記。

    四是根據需要翻閱紅圈處。書為自己用,為工作學習生活用。

  • 9 # 納蘭自強

    北宋編年體史學鉅著《資治通鑑》體例嚴謹、脈絡清晰、網羅巨集富、體大思精,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治世經典。

    《資治通鑑》是中國古代最權威、最重要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被視為君臣士人的必修教科書,即使在現當代,也有重大影響。

    載史明鑑,《資治通鑑》具有文學色彩與哲思光芒,有著驚世醒人的歷代往事與振聾發聵的名言警句,使人過目難忘,品味不盡。它可以怡情,可以增智,可以導正,可以借鑑,是人生不可多得之良言。

    我是很喜歡歷史的,對北宋的司馬光非常佩服,他用十九年的時間完成了《資治通鑑》的編寫,是一項了不起的偉大歷史成就,為後世留下了那麼豐富的、詳實的史學資料,方便後世學習、研究,僅憑這一點,他就足可以名垂千古。

    毛主席對中國歷史的經典著作,百讀不厭,對如《資治通鑑》,精心鑽研,他不僅全部通讀,而且對許多卷冊都反覆閱讀。其中不少精彩的文章他都能背誦如流。

    毛主席對《資治通鑑》的研究持續了一生,他從這部史學鉅著中瞭解古代中國的政治、戰爭、吏治,體會歷史經驗,總結歷史教訓。

    對於歷史研究,毛澤東一生孜孜以求,他所讀歷史典籍的規模之巨難以統計,但他鐘情的還是《資治通鑑》。在他晚年,床頭的一部《資治通鑑》被他翻閱得“支離破碎”,只得用透明膠“縫縫補補”。這部300餘萬字的鴻篇鉅製,毛澤東反覆研究、批註、閱讀了17遍。

    我認為,讀書還是要學習偉人毛主席讀書方法。雖然現在社會不是毛主席社會也不是古代,但讀書還是需要的,儘量多讀一些中華傳統文化典籍則好。讀史還是應該有一定的文學修養,最起碼應該具備一定的古代文學基礎知識,自古文史政哲不分家,還要結合特定的歷史時代、社會環境、人物關係、生活現實、作者寫作意圖等來加深理解,才會讀的通,讀的懂。

    我想,我們作為平凡人,但是也是喜歡歷史文化的,還是應該借鑑、學習偉人毛主席讀《資治通鑑》的方法,對我們肯定會有很大幫助。

    興趣是一回事,勤奮是一回事,方法又是一回事。

    這樣,一定會有所收穫。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淺見,僅供參考。

  • 10 # 我的天上人間

    《資治通鑑》是由北宋政治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至五代1300年間的歷史,它與司馬遷所著的《史記》合稱“史學雙壁”,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褶褶生輝,共同代表了中國古代史學的最高成就。

    在中華民族紛雜浩瀚的歷史典籍中,我們常說的《二十四史》等正史,大多是紀傳體的斷代史,自秦漢以後,編年體逐漸消沉,直到北宋《資治通鑑》的出現,才算扛起編年體通史的大旗。

    然而,《資治通鑑》又不同於一般的史書,它的影響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史學範疇,司馬光當時編寫的目的是為了“資治”,即提供給帝王瞭解前代歷史的彙編讀本,圍繞治國理政之道,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而展開,以達到“以史為鑑”的效果。

    因此,司馬光成為大眾眼裡的“帝王師”,曾多次為皇帝講讀《資治通鑑》,而且從北宋到清朝,它一直是帝王聽大臣講課中最常使用的治國教材。

    梁啟超說,《資治通鑑》是至今無法取代的通史藍本,稱它為“皇帝教科書”。

    《資治通鑑》脈絡清晰,考證嚴密,是後世寶貴的治世經典,從最根本的歷史觀來看,它秉持了中國史學的悠久傳統,把歷史彙總成前代善惡行跡的案例庫。

    後人可以根據需要從中找到所需的案例,然後通過閱讀、分析和理解,然後運用到實踐,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轍。

    此外,《資治通鑑》所包含實用的“以史為鑑”的歷史觀,特別重視政治變遷,制度沿革與廢興,因為這些最能體現歷代的興亡成敗,也最能成為大事件和典型節點。

    2、《資治通鑑》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價值?

    現在,距離《資治通鑑》成書已過去了900多年,雖然時代在進步,但人性的變化卻微乎其微,人性中的善良與醜惡更是亙古不變。

    《資治通鑑》通過對北宋以前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深入思考,總結出修身、用人和吏治等治國理政方面的得失,這對個人修身和自我教育,對企業和組織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實用價值。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它們環環相扣,構成了儒家的價值系統。

    “慎獨”是儒家修身的重要理念,司馬光深受儒家思想影響,一生信奉“慎獨”,做人做事光明磊落,時刻保持“慎獨”的良知良能。

    《資治通鑑》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東漢安帝年間,荊州刺史楊震發現一個叫王密的人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朝廷接受了楊震的舉薦,委任王密為昌邑令。

    王密深感楊震的知遇之恩,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送上十兩黃金錶示感謝。並低聲地說:“黑夜裡無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楊震拒絕接受,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

    說得王密羞愧難當,急忙起身謝罪,收起金子離開。

    在儒家看來,一個人能否做到慎獨,有人看見與沒有看見都一個樣,是區分“眾人”和“君子”的重要標誌。

    司馬光所處的時代,世風奢靡,為告誡兒子和後代繼承儉樸的家風,特意寫下“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一千古格言,儘管身處高位,家境優渥,但他始終保持素儉的美德。

    《資治通鑑》從三家分晉的故事開始,智伯掌握晉國大權後,私慾心重,處事強霸,剛愎自用,最終被韓魏趙聯手擊敗,身死族滅。智伯可以說是身處高位的領導人中,有才而無德領導的典型代表,這裡的“德”更多是指道德和領導能力的綜合。

    司馬光將《資治通鑑》從這裡開篇,就是要說明領導人“德”的重要性。

    德從哪裡來?從修身中來,而領導力也是可以學習的。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知名度比劉邦和劉備要小得多,他不像劉邦那樣張揚,也不像劉備那樣低調,劉秀似乎比較“平庸”。

    但劉秀有一個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能把高遠的志向與當下的現實結合起來,踏踏實實地幹事,一旦有機會,就脫穎而出。

    劉邦和劉備的領導力都不好學,劉秀卻如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一樣,是可以去學習的。

    吳起很能幹,結局卻很悽慘。誠然,吳起的悲劇是多方面的,但對於領導者來說,對於這樣能幹又非常有個性的人才,該如何量才而用?優秀的領導人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他能聚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在身邊。

    劉邦的成功,是因為有張良、蕭何、韓信的幫助;唐太宗的成功五個原因,也都與用人有關。領導者應有廣闊的氣度與格局,用人不講出身,用其所長,還要敢於用比自己更厲害的人。

    毛澤東說,中國有兩部史書,一部是司馬遷的《史記》,一部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不得志的情況下撰寫的。唯其有才,故能寫出好書,值得閱讀;唯其不得志,故能寫出深刻的書,值得參悟。

    然而,與司馬遷的直抒胸臆,憤懣地極盡一家之言不同,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的心態更平和,出發點更純粹,專取與國家興衰休慼相關,力求以史為鑑,使人讀之明智,盡展心懷天下的赤子之心。

    毛澤東讀《資治通鑑》也分為幾個階段。

    1912 年,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立高等中學後,老師符定一讓他學習《通鑑輯覽》,這為他以後研讀《資治通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14 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的毛澤東開始研讀《資治通鑑》,這使他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的歷史、傳統與智慧。

    多年以後,投身革命的毛澤東對歷史研究的興趣一直不減,無論行軍、吃飯,還是紮營的時候,即使生病臥床,他也手不釋卷,同時還號召全黨學習歷史。

    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多次明確指出,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我們是歷史主義者,只有講歷史才能說服人。這一切都源於毛澤東從青年時代開始的對歷史研究的重視。

    毛澤東一生對歷史孜孜以求,曾評點過《二十四史》,但他最為鍾情的還是《資治通鑑》。在他晚年,床頭一部《資治通鑑》被他時常翻閱,並反覆研究、批註、閱讀這部 300 餘萬字的鴻篇鉅製,達十七遍之多。

    毛澤東一遍遍地讀《資治通鑑》,不僅僅是為了瞭解史實,更是從中體會歷史經驗。

    毛澤東對《資治通鑑》的研究持續一生,他從這部史學鉅著中瞭解古代中國的政治、戰爭、吏治,體會歷史經驗,總結歷史教訓,對其學術特點亦有獨到見解。同時,毛澤東重視《資治通鑑》的影響與啟發,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氣質的唯物史觀。

    美國前總統尼克松評價毛澤東說,他不僅是一位完全獻身的和重實際的共產黨人,而且他也是一位對中國歷史造詣很深、富有想象力的詩人。

    明代王夫之說,讀史的目的分為自淑、誨人和知道而樂三層境界,簡單來說就是提升自己、與人分享、瞭解為人處世及治國之道三個階段,整個過程由於有所收穫而感到快樂。讀《資治通鑑》同樣也包括這三重境界。

    具體來說,可從巨集觀、場景和微觀三方面著手。

    讀史應該從一個更高的視角俯瞰,從人生、民族、國家角度去思考,應對這些挑戰的措施、方法和智慧,因為所有的成敗得失的記錄就構成歷史。

    讀史就像看高人下棋,從一盤盤棋譜的殘局中看到歷史情境、世事權變、人生哲理,尤其是對於帶團隊、做決策的領導者來說,將歷史人物的經驗教訓融為己用,在理性的指引下管住本性,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同時又張揚個性。

    讀書學習,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讀史不但要弄明白史實,還要知曉環境和場景,理清上下文之間的聯絡。否則,讀完《資治通鑑》,只知一部帝王將相明爭暗鬥,陰謀詭計連篇的相砍書,何談資治?只會使人內心越讀越陰暗。

    今天的中華大地這片熱土,帝制已蕩然無存,司馬光在 1000 多年前對事件做的具體結論未必都有價值,但歷史本身展現的知識和經驗,對我們今天仍有現實的意義。歷史通常包括“真實事件”和對“真實事件”的解讀,難免會帶著個人主觀的傾向。

    讀《資治通鑑》,並不只是瞭解那些生動傳神的歷史事件,而是應當從中汲取營養。因此,我們讀歷史,應當先把”批判繼承”的方法放一邊,將自己代入來讀,如果我是當事人,該聽誰說,該如何分析,又如何去做?

    如此,才能收穫最多的啟迪和智慧,用於指導人生或吹牛,都是極好的!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11 # 文城觀點

    《資治通鑑》是文科學生必讀的史著,不少名家閱讀過不止一遍,筆者曾寫過從謀略文化角度看《資治通鑑》的文章,認為它不僅是歷史名著,更是謀略典籍。那麼,對於有興趣《資治通鑑》的史學或謀略學的年輕人,該怎樣閱讀《資治通鑑》更有收穫呢?

    首先,《資治通鑑》是一部鉅著,為了避免因閱讀量過大而失去閱讀的興趣,建議先選擇通俗介紹該書或選編的釋讀本來讀,由淺開始,漸漸增加閱讀量。

    其次,選擇一本比較優秀的注本,開始進入精讀狀態,比如,選《資治通鑑》(中華書局 胡三省注 簡體橫排版本) ,精讀至少分三步走:一是閱讀前言、後記,瞭解目錄、章節,知曉體例、表述基本特點等,讓自己對整書有個印象;二是選擇所喜歡的篇章(比如十篇)來認真閱讀,培養興趣,瞭解表述特點,被對其中某些內容都初步瞭解;三、從頭到尾認真閱讀,遇到不懂的內容、典故等,一定要藉助於工具書來弄懂,閱讀期間會遇到不少困難,但一定要堅持,當你堅持閱讀了一遍,你不僅能瞭解很多歷史人物、事件、故事等,而且,你在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水平將有很大的提高。閱讀過程中,如果能做些筆記,強化思考,積累資料,幫助理解等,那是最好的。

    再次,結合歷史上《資治通鑑》的優秀註釋本、解讀本和研究文著來閱讀思考,比如,結合清王夫之的《讀通鑑論》來閱讀。王夫之結合歷史、謀略來閱讀、研究《資治通鑑》,它的《讀通鑑論》是一部高水平的謀略書。王夫之的思想很深刻,不認真思考是悟不出來的。而有了比較,才能知道《資治通鑑》的謀略價值。

    最後,《資治通鑑》是史學和謀略學異常豐富,無論是文獻、人物、故事、事件和史實等引人注目,而思想、學術、謀略等當面更是非常深刻。細品進去,內容非常豐富,可以經常掩卷沉思,使自己收穫更大。此時的閱讀有條件的可以寫寫相關的文章,參與學術探討,這會讓閱讀更有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0歲的人,車子,房子,老婆孩子都有了,存款有30萬,要安於現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