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西藏

    一、“中國文字既以形體為主,訛變是免不了的,由商周古文字到小篆,由小篆到隸書,由隸書到正書,新文字總就是舊文字的簡俗字。

    每個朝代,由於政治文化發展的因素,都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一些俗體字,自文字誕生一直到近代,從未間斷過。

    這部分簡化字就十分形象生動了,甚至比繁體字還要形象生動。

    所謂“俗字”,就是一種民間字型。俗字的造字方法未必合乎六書標準,它適用於民間的通俗文書,便於平民百姓使用。至當代亦是如此——在文盲氾濫的年代,筆畫少的簡體字顯然更利於給大眾掃盲。1977年的二代簡化字想要實行“漢字拉丁化”,也是從掃盲的角度考慮的。所以,無論是一代簡化字還是二代簡化字,都很大程度順應著時代的需求,是歷史的產物,不能說是無意義的。

    這在簡體字中也佔了很大一部分,如“孫”字,又如“魚”字,草書寫得快就會連筆,因為草書本身就是一種形式的簡化,再將其正式楷化,就成了一批簡化字了。

    二、日本古代本來是沒有文字的,隋唐時期中國文字大量傳入了日本,日本才開始使用文字記載自己的語言。

    日語中簡體字的來歷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國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中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中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日文時,就出現了與中國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親愛的,熱愛的》,為什麼這麼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