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點亮現實
-
2 # 張可樂趣讀歷史
首先,分析歷史人物的重大活動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否利於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或者分析其活動是否反侵略(1894年後為反帝)反封建(或分析其活動反對或支援的物件),或看是否推動生產力(或經濟)旳發展和社會進步,“是”則該活動就是積極的(或進步的),是其功績;“否”則該活動就是消極的(或反動的),是其過失(或過錯)。對於過失,主要是看歷史人物所代表的階級利益、時代侷限性。
其次,看其氣節、修養、品質等是否有值得我們肯定、學習的地方;或指出其個人品質或性格方面的不足。
首先,要了解事件所處的歷史發展環境,發展階段,事件所處的大的歷史背景。
其次,將歷史人物放到其體的歷史事件與歷史環境中,對其行為進行觀察與判斷。
比如說秦始皇一方面有人說他非常的殘暴強徵民夫修築長城,焚書坑儒、實行文字獄,禁錮思想,橫徵暴斂,最終激起了民變。但是將他放到整個中國發展歷史來看,他修長城為中國的整個封建社會築起了銅牆鐵璧,他樹立的孔孟之道是中國整個封建禮教的基石。他統一了文字與度量衡為中國封建王朝建立了溝通與市場的形成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推行的郡縣制結束了分裂了割據。
再比如,晚清的"洋務運動″,應該把它放到當時世界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下,首先,以英國為代表的歐州資本主義國家陸續完成了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歐州的主要國家實力大增漸漸走上了對外侵略與掠奪的道路,而當時的晚清政府卻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被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大門,這時才有一批有識之士才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在這樣的背景下"洋務運動″悄然登場。
綜上所述,這也是我們看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的一種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