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n安安an

    股市就像生活大舞臺,把每個的人生表現的淋漓盡致?有勝利者的歡笑,失敗者的痛苦,失意者的哀嚎。

    我作為一個股市小白,也可以說是一個職業韭菜股民,在中國股市經歷過519行情,經歷過6124點的下跌,雖然沒有賺得千金,卻賺得了成長,賺取了經驗,雖然算不逍遙自在,但還可以說是從容淡定,雖然些抱怨不安,但股市的有些事情,會讓你終身難忘,2015年開始的股災卻改變了自已的看法,把從前的平靜自如股市生活,推向了高潮。

    中國股市還是以散戶為主體,還是一個市場不成熟造成的。對於散戶而言股市交易機制不適合你,只能允許做多,不允許做空。唱多市場為主旋律,唱空市場為不合主流。當然這裡最根本還是利益決定腦袋的重要成因,如果允許做空,可能這種悲慘的命運就不會存在。畢竟做空和做多是同等地位,股市牛長熊短的概率就會加大。

    因此我們在今後的炒股中應該注意,做好知識儲備,瞭解股票基本知識,學會技術分析,知道大盤指數曲線,知道買賣點的策略,對新聞國家政策要關注,知道炒股機構操作股票的方法。我們要量力而行,炒股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把全部錢都投入的股市,要掌握好投資比例。切,不可將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壓在股票上,更不能借錢借高利貸去炒股。

    用戒貪戒痴,掌握好股票的買賣點,不要貪心,要學會順勢而為,大盤漲跌,有一定的週期變化,在下跌的趨勢中,即使你超過方法再好,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只有在上漲趨勢中,我們才可以順風順水,賺到我們自己該賺的那部分錢。炒股也不是每天都要吵的,在形勢不好的情況下,在下跌的趨勢中,我們要學會放棄,可以適當的休息,等大盤趨勢好轉,再進入拼殺,也未必不是個好結果。

  • 2 # 參謀將軍

    很多人炒股其實也挺無奈的,如果有好的主業去賺錢,他們也不願意碰股票,畢竟自己不是很在行而且還有風險。尤其是新冠疫情就業或者創業比較艱難的時期。很簡單只是想賺點錢,不想拿這個當主業,更沒打算在證券業從業。沒必要下大精力去系統學習選股操作的技能。造成了現在炒股想賺錢,還沒深厚的技術功底的現狀。結果呢,交易時間,孤軍奮戰,心裡沒底,心驚肉跳的。不知道何時如何操作。

    常見的體驗也是散戶最大的困惑:

    1、選不對股票;

    2、進不對相對位置,一進就進成了高點;

    3、出不對相對位置,一出就是出成了低點;

    4、拿著票上上下下,坐著過山車,不知道何時出何時?也更不知道如何打個價差何時;

    5、自己盯的票,越看越漲,一買就跌,越等越跌,一出就漲,忍不住又買進,又開始跌,這時你的心態徹底亂了,從此這支票給你留下了陰影。

     

    怎麼辦?如果掌握一定技能,就那麼多困惑,我這倒是有選股的一些速效辦法,以下是選股的一些常見的要素:

     

    (1)預判大盤:判斷好大盤走勢多看看那些總分析大盤的大V的分析;

    (2)跟熱點板塊或預判熱點板塊:概念類別或者行業板塊;

    (3)從板塊裡找股票:從你要的板塊裡找你要的股票;

    (4)分析1:你喜歡的K線形態,組合姿態,形成的勢頭;

    (5)分析2:這支票是睡著呢,還是裝睡,還說醒著在沉寂中,還是活躍中;

    (6)分析3:MACD,KDJ,量的變化,量在不同的高低位置解讀方式也不同;

    (7)分析4:機構的意圖勢頭;

    (8)分析5:漲幅空間測算,下跌風險概率測算;

    (9)分析6:近期壓力點,拉昇起爆位置壓力預測,拉昇回落試壓的壓力評估,前期不同位置套牢盤的壓力點預測;

    (10)分析7:下行的支撐點預測,拉昇起爆的支撐點,橫盤盤整或者回調的支撐點;

    (11)分析8:盤整的時間週期問題;

    (12)分析9:近兩年的年度財報,當年的季度財報,動態的市盈率,每股淨資產的變化;

    (13)分析10:企業訊息面公告等,重大的利好或者利空訊息,股票解禁-對量的影響,除權除息-對量和復權K線的影響,股權質押問題;

    (14)分析11:散戶籌碼的流動,機構資金的流動;

    (15)分析12:進一隻股票的時間階段分析;

    (16)分析13:出股票的分析,或者做T的分析;

    (17)分析14:股票配合板塊資金流動,大盤預判,美股,國際事件或局勢,A50指數,社會綜合訊息面的影響,綜合影響的要素做的臨時操作;

     

    以上是分析股票的一部分要素,如果都掌握,基本夠用了。

  • 3 # 銀行貸款鄭州馬聖壹

    我是一個職業股民,以交易為生,我生活中所有的支出費用來自A股市場。就是許多人眼中不務正業的那種人。這是一個靠天吃飯飯的行當,其中充滿了各種辛酸苦楚。

  • 4 # etf基金達人

    個人感覺股票交易不能把他作為一個職業來做。

    來我個人的經歷來舉例吧。

    2014年10月份吧我在同事的推薦下進入股市,當時懵懵懂懂,開戶好之後也沒有直接買入而是先去了解基金。過一段時間發現基金波動竟然跟股市波動一樣的,當時就在想既然基金經理也不動作那我幹嘛買基金啊,還不如買股票呢。就這樣我就開始投資股票了

    那時候運氣好牛市來了,買的股票基金買了就能賺錢,由於新手心裡不成熟,基金賺一點小錢就賣了,後來在選股的時間裡發現了分級基金。這個分級基金好啊,加槓桿,沒有莊家,交易手續費便宜(不收印花稅)那個時候手裡基本都去B基金,後來5100點左右我成功逃頂。但是在轉熊的過程跌到4400點的時候我感覺大概率要反彈,全倉殺入,沒想到這個時候被幹慘了,連續3天最黑暗。開盤就是1字板跌停,3天就讓我把賺的錢都虧進去了。後面反彈總算撈回來了。想想真後怕

    15年8月份要結婚沒辦法,把錢買了房。也算是天意躲過了一波又一波的下跌。16年,17年基本沒參與,也沒有大的行情。18年4月份的時候買了10W建設銀行,沒想到啊買到手就開始跌。一路虧了30%多,也都不敢去看賬戶。試想一下假如這個時候你是職業股民,你該怎麼辦,連續跌了一年啊???18年估計好多股民都是虧錢的。幸運的是19年年初股票開始反彈,我的建設銀行竟然回本了,最後在賺了100多塊錢的情況下全清了。想想自己也算是幸運的。好多同事都是腰斬了。19年經歷過銀行股之後開始尋找穩定的投資方法。偶然的機會發現了etf基金這個東西。反正銀行股也穩定,不如買etf基金來做T,只為賺點零花錢。誰也猜不透後市的行情。唯有利而已

  • 5 # 龍頭捉妖

    寫下自己吧!07年入市,經歷了大起大落,到15年大牛,仍然在過山車之間徘徊。主要是精力沒有都放在股票上,還有其他工作要做,也沒有潛下心認真學習,憑著上學時學的膚淺技術碰運氣。直到18年我徹底了斷其他工作,全心炒股,終於建立了自己的投資模型,收益也是超出想象的多。從最開始的盈利2.3千,到現在一輪小波段就能20.30萬,我的運氣終於來了,毫不客氣的說,近3年,我從沒在一支股票上賠過錢。僅僅20年到現在,我的收益就已經翻倍了。

    在生活上,我的朋友家人都知道我專職炒股了,父母最開始不理解,老婆還是很支援我的,當我給她們看我的賬戶盈餘時,上班找工作已經沒有意義了。試問什麼工作一個月能在2線城市掙一套房子?

    當然現實中我也很低調,對不瞭解朋友也不會講太多,畢竟估值優勢,業績彈性,可計預期什麼的,不是從業人員也聽不懂!另外我也重來不讓人買股票,畢竟也跟不上自己的節奏呀!

    經濟趨勢看的越準,股票收益就越好!選股看基本面,交易看技術面。潛心學習,認真總結,該來的總會來的!

  • 6 # 禪道至簡三觀

    01

    職業投資需要做些什麼

    首先是思維和身體慣性,職業生涯怎麼也10多年了,階段性休息個幾個月很爽,但是就此不去朝九晚五了,一時還真有不適應的感覺。另外,證券市場的動盪盡人皆知,把家庭資產的增長放在這個地方總是心裡不踏實,而且“炒股”這名號,好像也不如以前的頭銜來的好聽啊。這就是我休息前2年時候的典型心態。

    這種感覺的慢慢轉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狀態的適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隨著堅持不懈的學習和思考,我開始慢慢的從本質上理解什麼是股票,什麼是證券市場,什麼又是投資等等一些從來不曾認識清楚的問題(雖然以前的一筆重大股票投資獲得了很好的回報,但我心知肚明那絕對是僥倖,毫無長期複製的可能)。

    這一學就一發不可收拾,越學習越有問題,越有問題越試圖去找答案,學的越多越難以整合甚至有矛盾衝突之感,越是矛盾越是不斷思考總結,就像陷入某網路遊戲不斷殺BOSS升級的過程樂此不疲難以自拔,直到某一天,突然就感覺“通暢”了,腦子裡的一根筋散了。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逐漸體會到了“投資的美感”----投資不再是價格的波動,不再是與無數對手的搏殺,不再是孤注一擲或者彷徨不定,不再是慾望編織著焦慮的浮躁;投資是關於歷史程序的,它是關於社會趨勢的,它是關於商業本質的,它是關於哲學與價值觀的,它是關於思維方式的,它是關於修養的,它是充滿韻律而美好的...很自然的,在這一過程中我通過學習與不斷的實踐,逐漸摸索到一條比較適合自己性格、特長和財務特徵的投資模式。當這一刻到達的時候,我開始意識到:我的人生將要開啟與以往完全不同的一頁了。我依然謹慎而如履薄冰甚至依然有很多疑問未得解答或驗證,但自那時起,我已不再彷徨和猶豫,我知道了我人生新的目標和方向是什麼,並且我知道自己樂在其中。

    其實職業投資一點兒也不神祕,它與每天上班的本質沒有什麼區別:賺錢。但坦率講投資的生活還是很讓人滿意的,比如不用再早上急匆匆的爬出被窩而可以睡到自然醒;不用再週轉在老闆-客戶-員工的死迴圈中焦頭爛額而可以清淨的讀書玩遊戲逛街看電影;不用再做空中飛人頻頻的離別家人而可以默默相守;不用再在黃金週與各方神仙爭搶客房和機票而是理論上具備了想走就走的能力;不用再忍受無聊的辦公室政治和各種欲言又止的顧忌而儘管率性而為;不用再費盡心力的PK掉一個個競爭對手只為了繼續向上爬卻忘了生活原本的意義是什麼...追尋財富自由的最終意義是什麼?

    其實就是人格的自由,身心的自由。雖然實業確實可以也曾經為我帶來難忘的職業榮譽感和成就感,不過這種成就感其實在投資領域也同樣存在甚至更加強烈---如果人生可以同時體會到這2方面的成就感,那也算是沒白來這一遭了。所以,對我而言,投資可能是我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的最好工作----它完全依靠你自己的腦袋決勝負,它永遠公正無私,它簡單而又直接。

    02

    四年感悟

    這4年的職業投資生涯只是我人生中短短的一段,卻又是意義非凡的一段。也許他代表了我一種生活的結束和另一種生活的開始。

    很顯然,就接觸股票而言,我的入市時間並不長,滿打滿算也就6年左右(包括2年時間內連什麼叫PE都不知道,未受重創真是老天保佑)。但坦率講,我認為時間其實既是個問題也不是個問題。說不是問題,是因為我感到價值投資其實是很多個關鍵成功點的集合,每個成功點都是被一層窗戶紙隔開,而開啟這些窗戶紙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不是一個時間積累的問題(比如巴菲特最近指定的接班人託德·庫姆斯才39歲,真讓人感慨人和人差距咋就那麼大呢),而是一種綜合了很多東西的“悟性”。

    說時間又是個問題,是因為投資畢竟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融合了科學性和藝術性的事物,“經歷”對於投資能力的提升有不可取代的重大意義,一個太年輕的人或者一個證券經歷太短的人我認為也是很難真正成熟的。所以我的結論是: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的投資者可以隨著時間而越來越強大,但時間對於持著錯誤思維方式的“炒股人”而言卻沒有任何意義。前者的1年可能等於後者的5年甚至10年,後者的10年未必等於前者的2到3年。

    即使在這短短的幾年投資時間裡,我已經見證了股市中一個個人物的傳奇和隕落。他們都曾經一戰成名如日中天,後來卻又一落千丈甚至聲名狼藉。就像《明朝那些事兒》裡說的“一個人在這頁的時候還很牛逼,到下一頁的時候已經慫了”,只不過證券市場的效率要比歷史高得多,呵呵。這些人物我不知道對別人有沒有價值,對我而言的價值卻很大,我可以總結成2條:

    1、一個人要變成焰火很容易,要變成太陽卻很難。當一個人說自己是太陽的時候,我們最好想想他是不是焰火。

    2、股神不是裝的,孫子才是裝的。

    我非常遺憾的是,這個市場裡依然每天充斥著對投資非常不利的觀點和訊息,而且他們歷來是最受熱捧的。雖然我知道這非常符合人性和證券市場的規律,但還是覺得有點兒可悲。

    好在我有限的投資生涯裡,耗費在那上面的時間加在一起也不過短短的幾個月,雖然從人性上而言我也踏入過同樣的陷阱企圖找尋鮮花和果實,但很快我的性格和思維方式就不允許我相信那些東西了----後來我才知道,巴菲特也曾強烈的痴迷技術分析和短線操作,但30歲以前完成了所有人性中不利方面的嘗試並開始走上價值投資之路,最終成就了這位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家。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幸運的。

    價值投資的原理是永久有效的而它的實踐又永遠不可能普及。市場中80%的人是不會理解價值投資的意義的,而理解其意義的人中又有80%的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理解和掌握足夠的“具體方法體系”。因此,這一矛盾給予最終有幸進入價值投資大門的少數人以長期和巨大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說,我又算是幸運的。

    不是任何國家的任何時代的人都有機會獲得投資上的重大機遇的,即便他本來比巴菲特更聰明。而中國正值國家發展的關鍵和黃金期,這一歷史階段的降臨是巨大的孃胎彩票。中國正在崛起不是一個可能而是一個現實,中國的崛起就是千萬箇中國家庭中中國人的崛起--今天,你我都有這個歷史性的機會。從這個角度說,我還是幸運的。

    所以,幸運的我,必須認真把握好這個時代賦予的機會。所謂認真,就是把投資作為一項嚴肅的工作來對待,沒有老闆的壓力但是你要自己學,沒有客戶的催促但是你要自己有緊迫感,沒有專家團來給你評定級別但是你要自己知道自己幾斤幾兩。投資如此自由,所以能走多遠甚至願不願意往前走,都是自己說了算。我記得周星馳在《喜劇之王》中,如何落魄的時候,也不忘翻開《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那其中有對成功的強烈期望,但我想更多可能還是從心底裡對這種事業的熱愛甚至是沉醉。也因此,我開博就將題目寫為“一個散戶的自我修養”,正是此意。

    為什麼有的人在股市中總是在不停的成長而更多的人卻永遠原地打轉?最大區別其實不在於智商或者專業知識的階段性差異(那是容易追趕的),決定的因素其實是:到底有沒有把投資當成個事兒?特別是當成個真正改變命運的契機來嚴肅的對待?如果選擇“是”,那麼毫無疑問其將會制定長期的“個人成長計劃”,我稱之為“有計劃的量變”。

    就是說立足目標很長遠,並且始終如一的主動的、有計劃的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經驗值”,並導致“不斷的升級”----正如同我們在職場,想往上走必須提升自我素質,什麼考證看書進修培訓都會很自然而然且充滿主觀能動性,對不對?投資其實有何不同呢?我們在職場的時候,從來不會覺得自己能一步登天從實習生直接當老總的可能,對不對?投資呢,憑什麼認為不用艱辛的學習和漫長的磨礪就可以如成功的前輩們那樣收穫豐碩的果實?

    這種“有計劃的量變”將最終導致人與人在思維方式,視野格局,判斷力,行為方式等各方面逐漸分野並差

    03

    四年的投資感悟

    如果說這幾年我最大的投資感悟是什麼,那麼可能是:不要讓簡單的東西複雜化,也不要把複雜的東西簡單化。

    非常多的人喜歡儘量多的為自己的投資增加變數因素,什麼巨集觀,微觀,技術,基本面,博弈...聽說過的最好都用上,以為這才夠“全面”。實際上掉進了自己設定的“變數迷宮”而不自知。又或者把一些簡單的東西非要神祕化複雜化甚至玄學化,以讓人聽了五迷三道高深莫測為榮。

    另有很多人把投資當做一種純藝術行為而嚴重忽略了投資首先是一門嚴謹的科學,或者無限拔高某一方面的重要性而忽略其它,比如“偉大企業死了也不賣”,又比如F10一下或者最多去讀幾篇券商報告就算是對公司的分析了,又或者死守著“跌破淨資產才能買”的固執,再比如“找過去2年業績增長最快的”等等。

    以上這些,怕是再花10年20年在股市,也難修成啥好果子的。投資成功的大原則其實很簡單:遵循常識,利用複利,安全邊際,護城河,保持理性,能力圈...總之50個字以內肯定是夠用了。但成功投資的具體構成卻又很複雜。

    一個合格或者成熟的投資者不應該是隻侷限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上,而是要在風險機會的識別、商業的理解力、財務資料意義的分析、情緒的自我控制、基本而多角度的估值衡量、對大局的前瞻性、對歷史規律性事物的認知、高度邏輯化的思維方式,甚至是從一些細小的東西來見真實的等等一系列能力的綜合上,因此確實是非常困難。

    這不像技術分析,初看如天書,其實越接觸越明白關鍵問題正在收縮到幾個點上,而價值投資初看都是平實的大白話,但越鑽涉及的知識點越多,越往上走要求的能力面也越寬闊。我認為如果僅僅是以賺錢為驅動而沒有真正的興趣的話,還真是很難堅持下去。

    前面說了很多“要去做”的意義,那麼“怎麼做”呢?或者說,投資道路的成長上有沒有什麼捷徑呢?有的,那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投資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當大量的經典著作和投資大家們深邃的思想印入腦海的時候,就是思維境界不斷攀升的過程。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九陰真經”,它也許不能讓你一步登天,但至少可以讓你少走十幾年的彎路。比如,即便是在投資的風格傾向上有巨大的差異,但是幾乎所有的投資大師們都告誡:不要頻繁的短線操作,不要自以為可以預測市場,不要讓自己的理智失控......要利用複利,要尊重常識,要遠離風險......我們可以藉此多想想,為什麼?你還非要去挑戰這些嗎?對於市場和生意的“感覺”怎麼來的?為什麼同樣的一個企業,放在一個人手上如庖丁解牛絲絲入扣直指核心,而放在另一個人手上卻如獅子咬龜無從下口一籌莫展?雖然這裡不排除個人天分方面的差別,但我認為更重要的在於有沒有充分的“開卷”以及隨後堅持不懈的“實踐”。

    先站在巨人肩膀上然後再熟能生巧,有時候差別就是這麼來的----正是因為這答案太樸實簡單,完全無法滿足眾多“一朝暴富”的心裡期待,因此註定永遠是邊緣,也就註定了永遠能獲得市場的回報----天下有些事情就是這麼具有諷刺意味。

    而在大量的閱讀之後,則開始學會辯證的思考和學會做“減法”是很重要的----與此相反,我看到的絕大多數人卻都在試圖構建一個越來越複雜的投資體系並以為這才是“專業”,我個人實在不敢苟同。在大量閱讀思考的基礎上,如何將自己的投資模式更加單純化,所謂熟能生巧,越是簡單且經過時間反覆驗證的東西才越具有可重複性。

    對於未來的幾年,我最最重要的任務和課題就是:迎接大牛市的到來並且確保全身而退。

    自07年6124見頂以來已經過去了整整3年,從時間週期上來衡量2011和2012年是最有可能啟動下一輪牛市的時間段(中小板以及新興產業的牛市已經自09年開始確立)。對於這必然來臨的時刻(不用糾纏於哪年哪月哪日,以及中間又產生了哪些波折),由於09和10年的全面佈局已經接近完成,隨後的牛市策略很簡單,就是一個“捂”字,其預期的回報即便以中性情景的推算也可以想見是令人滿意的。

    但歷史和證券市場的規律告訴我們,市場的長期平均收益率不過是6-8%左右。一個階段的超高收益率之後必然導致強烈的均值迴歸。無論是企業業績還是證券市場回報率而言,均值迴歸都是不可逃逸的鐵律!

    因此,對於所有已經完成良好佈局的長期投資人而言,如何在收穫了豐厚的牛市獎勵後確保成功而退,躲避開命中註定必將遭遇的下一輪大熊市的主跌浪,將是財富最終分野的決定性因素。我1年前說過,上一輪熊市來臨並且見底回升醞釀的這2年,不要考慮發大財的問題,投資的核心都是“佈局未來”。而當牛市將終於來臨的時候,當群體性癲狂將註定再一次出現的時候,投資的核心問題將變為“急流勇退和守成”。雖然在具體的細節、時機和純技術上的把握上需要到時候再斟酌,但是有2點是明確的:

    第一,對於牛市的瘋狂期以及歷史的市場估值高壓區要保持極端的警惕,撤退是腦袋裡繃緊的第一戰略。

    第二,所有成功的投資都不是以“猜頂”作為前提的,所有在過去2年在山腳下吃足了貨的人將有最充分的資格不去“猜頂”---這正是我過去的博文《未來的賣出是否成功其實取決於現在》的意義所在。

    此外,隨著資產規模的不斷增長,預計5年後我的投資模式也會發生相應的一些變化。總體原則是資產規模越大則資產的大類別配置也將相對更分散化,證券投資的風格將更加趨近“多數時候等待安全邊際的出現,持倉更加分散化,以多種措施對衝熨平波動”等特徵,這裡還有一些課題留待細細研究。總之,隨著資產的增大,抓住牛市機會的相對重要性要明顯的小於規避熊市以及其它重大投資風險的重要性。

    初始階段的財富增值的要點是找到足夠長且溼滑的雪道(長期有效且可複製的正確方法)並堅持不懈的去推動小雪球以較快進入一個規模基數(小本金的持續滾動和較快速成長),而到了中級階段則雪球已經進入穩定的雪道(較成熟且固定的投資模式)並有很強的自行滾動慣性(複利威力顯現,大本金下每3-5年1倍的增值所得的絕對收益可能將超過以往小本金下10年10倍才能獲得的收益),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不是讓這個越來越大的雪球更快,而是避免在半途撞上突出的山體而四分五裂(避免意外風險為第一要務,錯過不是問題,問題是過錯)。

    最後,我相信一定會有人問我怎樣才能以職業投資為生。我覺得答案很簡單:

    第一,你一定要真心的,從心底的對投資有興趣,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特別不是為了“更短時間能賺更多的錢”。

    第二,你一定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思考,一定要認識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真的適合投資的理由是什麼?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又是什麼?說真的,我覺得並不是什麼人都適合投資的,哪怕他的實業做的很好或者智商情商都很高。我有時候甚至覺得,投資,可能就是上天對於某一擁有特定性格、價值觀、思維方式的人群的獎勵。

    第三,一定的資產基數是必要的。它可以使你不必擔負太大的日常物質壓力和較強的抗風險能力。一般而言,我傾向於如果你“可完全用以投資的資金”的10%的收益(較低風險係數下的中性年回報預期),能夠至少提供你2年以上的家庭正常生活開支(所有開支全包括,養房養車養孩子過日子,比較固定的旅遊等等,但不包括意外和大病支出等),那麼可能就達到了一個基本的條件了,且這個年份越長越理想。但是不是低於這個基數就一定不行?我想不是的,但那可能需要面臨更大的壓力(特別是市場低迷時期)和更多的付出和努力而已。

  • 7 # 潔欣資本

    股市,少數人實現了暴富,成了民間傳說中的大神,更多的是虧錢如流水後默默無聞的消失了。99%的職業散戶,不是虛度了青春就是虧損了各種本金,白天興奮,夜晚無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知道,哪一天,我們才能財務自由。。。套用一句話,為夢想而窒息。。。

  • 8 # 愛健身的分析師

    從事交易5年了,各種事都經歷過,大家都是想來賺錢的,但是,最後賺錢的又有幾個,輝煌過,也跌倒過。最後發現,一套穩定的交易系統是最好的,不要想著天天買股票賺錢。要耐得住寂寞。發現市場的熱點,以及規律,不要只是看到別人的輝煌。要看到別人背後的付出,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琢磨,那種超乎常人的努力,看似很早就下班,但是覆盤的時間,加上市場不確定性以及多變,隨機應變的能力。加油,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男朋友不把我介紹給他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