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先生的故紙堆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言簡意賅的文言文是三個字:將無同,也被寫成將毋同。

    此語出自《世說新語》裡的《文學》類裡。原文是這樣的:

    阮宣子有令聞,太尉王夷甫見而問曰:老莊與聖教同異?對曰:將無同?

    阮宣子即阮修,這位名士性格怪癖,魏晉時期這樣的特立獨行的人很多,不修人事,自視清高。王夷甫即王衍,更是當時著名清談家,外表清明俊秀,風姿安詳文雅,喜好老莊學說。

    這兩個人碰到了一起,肯定會談一些高深莫測的話題。所以,王衍就問阮修,儒家這樣的聖教與老莊之學有什麼不同啊?說實話,這個題目可是夠大的。王可能希望阮有長篇大論。

    沒想到,阮修很瞧不起地只回答了三個字:將無同。

    啥意思呢?大概,或許,沒有什麼不同吧。

    這樣的回答,我覺得當時的場景可能略顯尷尬,此處冷場五秒鐘。

    後來,很多人想詮釋這個話頭。

    魯迅先生也曾揣摩過,他在《中國小說史略》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第二講中就曾解釋道:“‘將毋同’三字,究竟怎樣講?有人說是‘殆不同’的意思;有人說是‘豈不同’的意思。

    最後,魯迅先生也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總之,是一種兩可、飄渺恍惚之談罷了。”

    華人最擅長的就是模稜兩可了。清朝皇帝在批示上寫三個字:知道了。你就得猜猜這是什麼個態度,也真是煞費苦心。

    李敖先生對“將無同”也提出了自己的高見。根據他考證,“將無同”的意思是“那就是一樣的吧。”感覺就是答非所問啊!可能這就是阮修高明的所在吧,覺得這個問題太low了,我都懶得回答,很看不上王衍低層次的問題,便隨口一答而已。

    這讓我想到某些影視大明星,在回答自己的私生活時,總是顧左右而言他,今天天氣不錯哦。

    哈哈哈,我覺得王衍就是有這樣的粉絲心態,面對高人沒有hold住自己,惹來了千古笑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在普吉島的住宿,三大海灘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