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白描
-
2 # 百億歐
首先,孩子的畫不是教的,其次,以我們成人的思維方式和能力,也不能、更不應在塗畫中教孩子什麼。但是不教,孩子怎麼會畫呢?這是家長自然要追問的又一個問題。只要不把成人的繪畫形式或技法強加與孩子,及不干涉其過程,讓孩子畫心靈所願,孩子則會自主地塗塗畫畫了。非常自信表現出自己的形象語言。其過程中,孩子關注的是自己的認知、感覺,表達的是自己的情感態度或情趣,而不是為了刻畫具體某個形象,更不考慮畫後的作品幹什麼用或別人怎麼看。因此,無論畫什麼,都是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心單純情感、真實而豐富的童稚童趣。而成人的畫就不同了:多為將明確意圖進行形象傳達。與受眾面的需要相關,重視作品效果價值。於是,多有成人面對孩子利用工具塗塗畫畫出“不成樣子“的效果時,很自然想到如何讓孩子改變。試圖透過教技法,改變孩子本不該改變的塗畫狀況。卻不知,這是阻礙或扼殺學前孩子與身心和諧的創造而改變的、及無中生有等快樂感覺。一句話:壓抑了兒童原本比金子還寶貴的主動性。
成人或家長要會欣賞孩子源自這一時期與自身和諧的天性作品。少評價、只適度地、自然地為其提供條件保,並愛惜孩子作品。由此可見,家長不應關注孩子對具體物象的刻畫能力,要重視其過程中蘊含的意義和作用:有對情境或事物的認知、感知,有自身與外部條件的互動,有過程中的隨機靈感或新認知、感知,有思維的活躍和自主實現表達的願望,有自始而終獨立進行的樂趣和自信,有親近客觀的自願和改變客觀的創造,更有個性化的顯現,等等。
-
3 # 美術寶
目前各種培訓機構盛行,畫畫的培訓機構良莠不齊,網路的,實體的,老師水平參差不齊。
在培訓機構學畫畫,學齡前也不會很系統,每週幾個小時,關鍵就是對孩子興趣的培養,那麼在家裡,有一定畫畫基礎的家長,應該多陪孩子畫,多啟發孩子畫,讓畫畫這個興趣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畫畫是一種輸出行為,在希望孩子輸出的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及時的輸入,什麼是輸入呢?輸入就是多聽,多看,多想。
經常去接觸大自然,去行走,去觀察,去發現,去記憶,去臨摹
居家中也有很多需要觀察,用畫畫這種方式去記錄的場景,家長要適時引導。
接觸自然
帶孩子接觸自然,去看樹,去看花,去觀察螞蟻搬家,去聽鳥叫,去聞蟲鳴,去聆聽自然的聲音。
多運動
家長帶孩子去踢足球,打籃球,回家以後,一定會很興奮的談論這件事情,在孩子高興的時候,家長可以適時引導孩子把歡樂的場景描繪出來。
帶孩子出去旅行體驗外面的世界
第一次乘坐有軌電車,第一次去天文館,看到的,經歷的都可以用畫畫的方式記錄下來(首先要和孩子交流,說出來,然後用畫畫的方式記錄)
多觀察身邊的景,身邊的事物,一場雨,一次就餐,或者你為孩子切水果的場景,都可以引導孩子去繪畫,繪畫讓孩子更善於觀察。
也可以來一些創意繪畫。
創意讓孩子更感興趣,比如讓孩子在水果皮上畫畫,在石頭上畫畫,孩子會因為有趣而更願意去把畫畫當一種遊戲去玩,孩子畫的漂亮的作品記得一定有儀式的裝裱起來,給孩子鼓勵和紀念。
繪畫增加親自互動,激發孩子創意,讓孩子更愛生活!
回覆列表
“每一個孩子都是畢加索”這句話聽說過嗎?很多心理學家對孩子的塗畫都很感興趣。孩子愛畫說明他喜歡;如果孩子小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塗畫;等孩子長大一點了可以透過正規的老師進行慢慢引導和教他一些繪畫的基本規則和技巧。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不要磨滅了孩子對繪畫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