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的文章,摘抄幾段如下:
“越是窮地方,農活也越重。春天播種;夏天收麥;秋天玉米、高粱、穀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壩、修梯田,總不得閒。單說春種吧,往山上送糞全靠人挑。一擔糞六、七十斤,一早上就得送四、五趟;掙兩個工分,合六分錢。在北京,才夠買兩根冰棒兒的。那地方當然沒有冰棒兒,在山上幹活渴急了,什麼水都喝。天不亮,耕地的人們就扛著木犁、趕著牛上山了。太陽出來,已經耕完了幾垧地。火紅的太陽把牛和人的影子長長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後面跟著撒糞的,撒糞的後頭跟著點籽的,點籽的後頭是打土坷拉的,一行人慢慢地、有節奏地向前移動,隨著那悠長的吆牛聲。吆牛聲有時疲憊、悽婉;有時又歡快、詼諧,引動一片笑聲。那情景幾乎使我忘記自己是生活在哪個世紀,默默地想著人類遙遠而漫長的歷史。人類好像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秋天,在山裡攔牛簡直是一種享受。莊稼都收完了,地裡光禿禿的,山窪、溝掌裡的荒草卻長得茂盛。把牛往溝裡一轟,可以躺在溝門上睡覺;或是把牛趕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書。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麼單調:半崖上小灌木的葉子紅了,杜梨樹的葉子黃了,酸棗棵子綴滿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棗……尤其是山坡上綻開了一叢叢野花,淡藍色的,一叢挨著一叢,霧濛濛的。灰色的小田鼠從黃土坷垃後面探頭探腦;野鴿子從懸崖上的洞裡鑽出來,“撲楞楞”飛上天;野雞“咕咕嘎嘎”地叫,時而出現在崖頂上,時而又鑽進了草叢……我很奇怪,生活那麼苦,竟然沒人逮食這些小動物。也許是因為沒有槍,也許是因為這些鳥太小也太少,不過多半還是因為別的。譬如:春天燕子飛來時,家家都把窗戶開啟,希望燕子到窯裡來作窩;很多家窯裡都住著一窩燕兒,沒人傷害它們。誰要是說燕子的肉也能吃,老鄉們就會露出驚訝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兒嘛!”彷彿那無異於褻瀆了神靈。”
史鐵生的文章,摘抄幾段如下:
“越是窮地方,農活也越重。春天播種;夏天收麥;秋天玉米、高粱、穀子都熟了,更忙;冬天打壩、修梯田,總不得閒。單說春種吧,往山上送糞全靠人挑。一擔糞六、七十斤,一早上就得送四、五趟;掙兩個工分,合六分錢。在北京,才夠買兩根冰棒兒的。那地方當然沒有冰棒兒,在山上幹活渴急了,什麼水都喝。天不亮,耕地的人們就扛著木犁、趕著牛上山了。太陽出來,已經耕完了幾垧地。火紅的太陽把牛和人的影子長長地印在山坡上,扶犁的後面跟著撒糞的,撒糞的後頭跟著點籽的,點籽的後頭是打土坷拉的,一行人慢慢地、有節奏地向前移動,隨著那悠長的吆牛聲。吆牛聲有時疲憊、悽婉;有時又歡快、詼諧,引動一片笑聲。那情景幾乎使我忘記自己是生活在哪個世紀,默默地想著人類遙遠而漫長的歷史。人類好像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秋天,在山裡攔牛簡直是一種享受。莊稼都收完了,地裡光禿禿的,山窪、溝掌裡的荒草卻長得茂盛。把牛往溝裡一轟,可以躺在溝門上睡覺;或是把牛趕上山,在山下的路口上坐下,看書。秋山的色彩也不再那麼單調:半崖上小灌木的葉子紅了,杜梨樹的葉子黃了,酸棗棵子綴滿了珊瑚珠似的小酸棗……尤其是山坡上綻開了一叢叢野花,淡藍色的,一叢挨著一叢,霧濛濛的。灰色的小田鼠從黃土坷垃後面探頭探腦;野鴿子從懸崖上的洞裡鑽出來,“撲楞楞”飛上天;野雞“咕咕嘎嘎”地叫,時而出現在崖頂上,時而又鑽進了草叢……我很奇怪,生活那麼苦,竟然沒人逮食這些小動物。也許是因為沒有槍,也許是因為這些鳥太小也太少,不過多半還是因為別的。譬如:春天燕子飛來時,家家都把窗戶開啟,希望燕子到窯裡來作窩;很多家窯裡都住著一窩燕兒,沒人傷害它們。誰要是說燕子的肉也能吃,老鄉們就會露出驚訝的神色,瞪你一眼:“咦!燕兒嘛!”彷彿那無異於褻瀆了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