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說一下項梁。項梁也犯過秦朝的法律,靠著熟人關係,避免了牢獄之災。透過項梁的事情就可以看出,秦朝雖然刑法殘酷,但是在殘酷的法律之下,還埋藏著腐敗。這是當時秦朝的大背景。

    那麼回頭說張良。張良為南韓報仇心切,所以不惜散盡家財,僱傭刺客刺殺秦始皇。他想要為韓報仇,一定製定好了計劃,整個計劃不知道演練了多少次,才付之於行動。他肯定計算好了自己失敗之後的逃亡計劃,如果被抓,也想好了脫身之計。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張良不會如此輕率的行動。

    在閱讀史記的時候,我就懷疑黃石公是張良為了晚年隱居山林所編造出來的故事。這個故事只有張良自己知道,他用著故事塑造了自己神秘的形象,也能夠為前文的刺殺秦始皇脫身增加一點神秘感。

    實際上,張良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六國時期南韓和秦國相鄰,秦統一之後,他又在秦國的統治下生活過很長的時間,他必然將秦國的法律早已爛熟於心。而且知道秦法律的漏洞,也明白如何利用人性的貪婪來對法律進行干擾。

    張良在刺殺之前已經買通了附近的官員,為自己留下了退路。所以在刺殺失敗之後,不僅自己能夠全身而退,而且刺客也能夠銷聲匿跡,沒有官員的保護,這些怎麼可能輕而易舉的做到?而且五世相韓的財富揮霍一空,在收買秦吏的時候,就以看出秦朝的官吏是多麼的貪婪。

    張良是一個聰明,而且有韌性的人,他認準了為韓報仇,他的一生都在為了這個目標努力。就算是在劉邦手下幫忙,他拒絕賞賜,就算領賞之後,他也分給手下人,自己依舊像以前一樣。

    他選擇的封地是一個又窮有限的留地,所以又被人稱作留侯。他的一生極富傳奇,給人留下了剛毅的印象,但是他的面容卻如婦人一般,讓得知真相的人大吃一驚。

  • 2 # 新知傳習閣

    在《史記·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中記載張良刺殺秦始皇的前後:

      “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遊,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從中,我們發現,首先秦始皇和他的部下有可能沒看清張良的長相,其次張良他也改了名字,加上像張良這樣的人做事,不管成功與否,都會事先規劃好退路,還有一個因素,這件事的背後是山東六國後人共同策劃的結果,大家都會幫助他的,所以雖殺秦始皇沒成功,但逃過追捕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

      二

    張良是劉邦手下一位重要的謀臣,他家早先是南韓的貴族。後來秦朝滅掉南韓,作為南韓貴族的子孫,張良對秦朝非常痛恨,他變賣家產,收買刺客,尋找機會刺殺他的大仇人秦始皇。

      功夫不負有心人,張良終於找到了一個隱姓埋名、力大無比的大漢。他對大漢說:“你能舉起多少斤的鐵錘?”大漢說:“太小的鐵錘雖然靈活,但是打不死人,要打就要用一百二十斤的,這樣一錘就可以打死他。”張良高興地跳起來:“啊,是嗎?那太好了!我就叫人做一個一百二十斤的大鐵錘來,供你使用,一有機會,我就告訴你。”

      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巡遊東方。張良提前偵察了那裡的地形地貌。這一天早上,他和那個大漢事先埋伏在秦始皇巡遊的必經之路博浪沙,準備襲擊他。等到秦始皇巡遊的隊伍來到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時,大漢把大鐵錘向秦始皇的坐駕砸去,可惜沒有砸中。秦始皇又驚又怒,向全國發出命令,連續搜查了十天也沒有找到疑兇。刺殺秦始皇失敗,是張良一生的轉折點,也成了他人生中的一段佳話。

      當時鐵錘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本人沒被擊中,張良足智多謀,退路想的很好,博浪沙多風沙! 張良刺殺失敗後隱匿在下邳,就是現在徐州睢寧和邳州之間的一個小城,而且在此把殺人犯罪的項伯隱匿了起來。此時的東部已經不是很穩定了,沒幾年秦始皇就巡遊途中就掛了!徐州屬於楚,當時的楚國已經民不聊生了!很多人跑到山間當了盜賊,不是這麼好捉的,張良哪是一般的人啊,興漢三傑啊! 足智多謀~~秦帝國想找到張良也沒這麼容易!先幫助項羽,不受重用,跑到劉邦旗下,正是幫助了項伯,才挽救了劉邦於鴻門。

    刺殺暴君秦始皇,失敗後,為躲避官府通緝,潛藏在下邳。有一天,張良閒遊到一座橋上,遇見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見張良走近,便故意將鞋墜落橋下,讓張良下橋去撿。張良很不高興。等張良把鞋撿上來交給老翁時,老翁又讓他幫著把鞋穿上。於是,張良跪著幫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沒客氣,笑眯眯地離開了。臨走時留下了一句話:"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時分在這裡等我。"張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剛亮,他就來到橋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裡,見了張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約會遲到,豈有此理。過5天再早些見我。"說完就離去了。又過5天后,雞剛打鳴,張良便匆匆地趕到了橋上,可是不知怎麼的,他還是比老翁來得晚。老翁這回更不高興了,只是重複了一遍上回說的,就拂袖而去了。這下張良可點急了,又過了5天,他索性覺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來到橋上等著。一會兒老翁來了,見著他便點頭稱是。井從袖中拿出一本書,很神秘地說:"你讀了這本王者之書,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後,兵事將起。再過13年,你到濟北,可以與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塊黃石,便是我的化身。"說完飄揚而去。天一亮,張良開啟書一看,原來是太公望兵法書。張良特別高興。後來張良認真研讀黃石老翁授給的那部兵法書,真的當上了漢高祖劉邦的高階參謀。

  • 3 # 帝國的臉譜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他本是以謀略名世的,後世尊其為“謀聖”,可見他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一介書生。然而,就是這麼一個文弱書生,卻曾經親自籌劃並動手進行了一次行刺秦始皇的暗殺行動,差點兒就要了秦始皇的老命,嚇得秦始皇魂飛魄散,在秦末中原大地,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張良因此而成為受人景仰的人中之傑。那麼,張良在刺殺秦始皇之後,是如何做到逃過追捕,實現全身而退的呢?

    大家都知道,張良出身於南韓貴族,他爺爺張開地是戰國時期南韓著名政治家,官至丞相,他父親張平也出任過丞相,他們家世代在南韓為官,這讓他對南韓充滿了深厚的感情。南韓被秦滅亡以後,身為貴族的張良一落千丈,國恨家仇使他內心充滿了對秦國的恨,為此,他散盡所有家財,決定尋訪天下英雄,廣募天下高手,立志刺殺秦始皇。

    有一次,他去淮陽拜見門客眾多、英雄集聚的倉海君,希望他給自己推薦一個能夠幫自己刺殺秦始皇的豪傑。倉海君也非常痛恨秦始皇,聽說來意後,馬上推薦一個力大無窮的大力士給張良,讓他協助張良刺殺秦始皇。於是,張良秘密鑄造了一個重達120斤大鐵椎,然後告別倉海君,與大力士一起慷慨就道。

    公元前218年,張良聽說秦始皇東巡,決定利用這次機會進行暗殺。他打聽到秦始皇出巡的隊伍會經過陽武縣(今河南原陽),他便同大力士一起,反覆勘查地形,他看到陽縣東郊的博浪沙位置優越,馳道高厚,兩旁低窪,路旁植著密集的松樹,易於藏身,便於下手。同時,北面就是黃河,南面是官渡河,河道邊有著廣袤的蘆葦,行動後容易逃跑,這無疑是最好的行刺地點,因此,他決定在博浪沙下手。守候數日後,終於等到了秦始皇車隊由遠及近,當軒隊到達眼前,張良立刻喝令大力士動手,大力士縱向一躍,

    將那重達120斤的鐵椎秦始皇的馬車猛地一擊,眼看鐵椎瞬間便將車子砸了個稀巴爛,張良和大力士以為得手,趕快分頭奔竄,轉瞬就沒入了蘆葦叢中,不見了蹤影。然而,實際情況是,張良和大力士砸中的,卻是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安然無恙。原來,秦始皇的馬車用六匹馬拉的,大臣們的是四匹馬拉的,因秦始皇多次受到行刺威脅,為了保證安全,他故讓大臣的車也用六匹馬拉,所以,大力士擊中的是副車,而不是秦始皇的坐駕。

    秦始皇聽到巨響後,知道有人行刺,喝令衛隊追捕,然而茫茫蘆葦蕩,要找一二個人,如同海底撈針,無從下手,最後,終於讓張良逃之夭夭了。張良之所以在刺殺秦始皇之後,能夠全身而退,最關鍵的原因,是因為他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充分,選擇了有利於撤退的地形,最終得以逃脫。當然,他藝高人膽大,也是能夠逃脫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 4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作為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他的超級智慧被後人所稱讚,但他的人生卻比較坎垠,仕途也比較艱險。

    首先,來看張良刺殺秦始皇的軼事。

    張良祖父張開地作為丞相為三代韓王效力。張良的父親張平最先是侍奉韓末之王惠王的名臣。韓惠王去世後,公子韓安繼位做了國君,張平依然盡力輔佐。但是,韓安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張平最終為抗秦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韓也隨之滅亡。

    國破家亡,從此,張良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少年開始隱姓埋名。他白天讀書,晚上練劍,期待能報仇雪恨。後來,他明白憑一已之力憑是沒辦法完成報仇血恨的,於是他想到了“聘用殺手”的好辦法,透過不懈努力,他找到了一個叫“倉海幫”的殺手組織。張良把重金交給倉海幫的幫主倉海先生,讓他去殺秦始皇嬴政。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倉海原本就跟秦朝有仇,又接了張良的不菲金銀,這筆買賣自然也就成交了。

    倉海將行刺地點選在博浪沙(今河南省原陽縣東郊),這是秦始皇一次東巡的必經之地。這裡地勢險要,藏身和逃跑都很容易。

    行刺地點落實後,倉海又從幫內挑選了最為勇猛的鄭敢來執行刺殺任務。

    鄭敢潛伏在博浪沙那路段的樹叢中,終於等來了秦始皇的車隊。

    鄭敢手持一根重達百斤的鐵錘,屏住呼吸,瞅準秦始皇的坐輦,等其靠近後,果斷將鐵錘扔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秦始皇所乘坐的輦車碰到一塊石頭,車輪顛簸了一下。事實就是這麼巧,鄭敢的大鐵錘便和車中的秦始皇擦身而過。

    張良的刺殺行動就這樣失敗了。

    其次,來看張良的隱居生活。

    刺殺事件發生後,秦始皇下令重賞緝拿兇手。始作俑者張良無路可走,只好隱姓埋名躲到了下邳。在這裡,張良深居簡出,別人都不知道他就是通緝犯。同時,他在這裡還遇到了一個很奇特的老人,老人試了他幾天後,對他的表現很滿意,於是把《太公兵法》傳給了他。而得到了奇書的張良,每日更是鑽研,很少外出。也正是這樣,他的行蹤一直沒有被人發覺。再加上,隨後秦朝暴政,再加上災荒連連,百姓走投無路之下紛紛站起來幹革命,這也是張良一直在下邳卻沒被秦始皇和政府發現蹤影的重要原因之一。

    後來,眼看時機成熟,張良下山,追隨劉邦開啟了權力征途之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著夜景燈光,還有燈光下的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