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愛笑的阿妮雅

    記得很小的時候就聽爸爸講孟母三遷和孔母授學和歐母畫狄,徐母大義,岳母刺字……等之類的故事。

    先說一說孟母三遷。

    孟子是誰呢?他名珂,字子與。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學家,政治家。被後人稱為亞聖,就是其身份和地位僅僅次與孔子。歷史上但凡是著名的人物,與他們的母親正確引導教育是分不開的。孟子也不例外。他幼年喪父,母親為其父守節期間,搬到其父的墓地附近居住。在這期間,經常有送葬的來此。孟子一個小小孩經常跑去看熱鬧,然後回家沒事兒就開始玩兒起送葬的遊戲。天天連哭帶嚎,又抗藩,又刨坑,挖土埋死人玩兒。他媽媽一看覺得這孩子天天弄這些東西也不太好,長大能有啥出息呢?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a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於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於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繼而遷於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於此。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以上講的是擇鄰處,下面聊一下子不學,斷機杼。孟子上學以後,剛開始覺得學習挺好玩兒,時間長了受不了,太枯燥。於是他就不好好學習,偷偷逃學到處逛。被他媽媽知道了後,當著他的面,他媽媽把剛剛織成的一大片布在機器上從中間用剪刀剪斷了!孟子覺得那麼大的布都快織好了,為什麼要剪斷呢?多可惜啊!母親告訴他,學習就和織布一樣的道理,知識需要一點點積累,學到一半輕易就放棄就是半途而廢,將來容易一事無成。

    孔母授學。

    一個著名人物的成功,似乎都和母親的引導和教育分不開。

    歐母畫狄。

    徐母大義

  • 2 # Hi8605

    歷史上母親教育孩子感人的故事:春秋時期的“孟母三遷”,北宋時期的“畫荻教子”還有東晉時期的“截髮筵賓”。三位偉大的母親分別從學習環境、教育的重要性、社交的重要性,培養教育她們的孩子,最終名垂青史,可謂是用心良苦!

    孟母三遷

    畫荻教子

    截髮筵賓

    有一次,同郡孝廉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在中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也可以看出陶母對於兒子結交優秀的朋友的全力支援。最終,在陶母的教育之下,陶侃成為東晉名將,名垂青史。

  • 3 # 三少爺的筆

    歷史上有很母親教育孩子的感人故事。如,畫荻教子,孟母三遷,截髮筵賓等,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在這裡我要說個鮮為人知的母親教育孩子的感人故事。

    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的兒子有多動症,在板凳上連三分鐘都坐不住,你最好帶他到醫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兒子問她,老師都說了些什麼。她鼻子一酸,差點流下淚來。因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現最差;唯有對他,老師表現出不屑。然而,她還是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了你,她說寶寶很棒,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別的家長都非常羨慕媽媽,因為全班只有寶寶進步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地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人喂。

  • 4 # 娟子讀書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首先想到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的母親為了有個適合孟子成長的環境,不惜三次搬家,當得知孟子逃學,不好好上學,用剪刀把自己織的布剪斷,教育孟子說:學習就像是織布,織布是一針一針的織,學習也是一天一天的學,日積月累,才會學有所成。你這樣半路逃學,就像我今天中途剪斷織布一樣,不僅會前功盡棄,將來還會一事無成。孟子聽後,理解了母親的用心良苦,聽母親的一席話,豁然開朗,好好學習,最終成為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5 # 水上人

    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千百年來母愛都是偉大的,都是被世人稱頌的物件。

    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母親——佘太君。

    佘太君:名佘賽花,是金刀令公楊業的夫人,她從小生長在一個愛國名將的家庭裡,自幼受其父兄武略的影響研習兵法,成為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家閨秀,與楊業成婚後,夫君在邊關打仗,她就在家組織僕人丫鬟習武,僕人的武力和忠勇個個都不輸於駐守邊關的將士。

    佘太君一生共育有七子二女,後有收養一子,個個被她教導成少年英雄、文采出眾、武略超群。虎父無犬子,兒子們都隨父親上戰場英勇殺敵,保家衛國。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這位偉大的母親不管到了什麼時候都是以國家大業為首任,這種不顧兒女情長的捨身忘我的精神怎能不讓人感動流淚。

    話說楊家將可謂一口金刀八杆槍,令遼兵聞風喪膽,退避三舍,對宋朝的太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只是後來奸臣潘仁美當道,在皇上面前挑撥離間、陷害忠良,最後導致楊令公以身殉國。令公死後不久,大郎在一次戰役中獨挑十八員遼將,最後精疲力盡,死於馬下;二郎為護父帥,喪身刀下;三郎身負重傷,亂軍之中被戰馬踏成肉泥;四郎重傷流落番邦,後來取了遼國公主;五郎傷心欲絕,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七郎死的最為慘烈,身上被108箭射死,射的渾身如刺蓬一樣,只有六郎隻身突圍,保住性命。

    當六郎把父兄的遺體帶回天波府的時候,太君忍住在眼睛裡來回打轉的淚水,堅強如鐵的承受著這萬箭穿心之痛,試問遇到這種一時間同時失去丈夫和六個兒子的局面,世上有多少人能頂的住呢?可是佘太君給我們樹立了千百年來的典範。

    佘太君沒有被這種悲慘的遭遇所打倒,在晚年的時候又親自率領楊家十二名寡婦西征。十二名寡婦個個都武藝高強、視死如歸,最終打敗了西夏,凱旋而歸。

    所以佘太君在我的心裡不僅僅只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還是一位品德賢淑、剛阿不毅的女人,讓後世人稱頌與敬佩。

  • 6 # 墨述古今

    畫荻教子,說的是北宋時期歐陽修母親的故事。在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甚至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儘管如此,歐陽修的母親確深知必須讓兒子受教育、讀書,可是沒有錢供他上學呢?她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他於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高中進士,最終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

    畫荻教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教育的重要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記得筆者讀初中的時候,很多同學在寒假、暑假之後就消失了,通過他們同村的同學才知道,他們的父母讓他們輟學外出打工了。雖然已經十幾年過去了,但是這些事情在我腦海中的印象依然深刻,有一位住在我上鋪的同學就是這樣,我們關係很好,可是有一天他就突然輟學回家了,至今也沒見過面。這些年來,我們的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推行,希望有些想讓孩子輟學的父母,看看一千多年前歐陽修母親的做法,不要輕易剝奪孩子受教育的權力。

    二、孟母三遷——孩子成長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的故事我們大家都不會陌生,說的是春秋時期孟軻的母親三次搬家的故事。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孟母覺得這樣的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孟子卻學著小做買賣和殺豬殺狗的事情。孟母覺得集市也不適合居住,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宮旁邊,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裡的士子學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最終孟子成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

    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我們如何教育引導他們,他們就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幼小的孩子又最善於模仿,接觸的人、事物都是他們學習模仿的物件。所以我們做父母的應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為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他們成長髮展的環境。

    三、截髮筵賓——孩子交友的重要性

    截髮筵賓說的是東晉陶侃母親的故事,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有一次,同郡孝廉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在中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也可以看出陶母對於兒子結交優秀的朋友的全力支援。最終,在陶母的教育之下,陶侃成為東晉名將,名垂青史。

  • 7 # 菠蘿小果

    每個人一生,母親對自己的影響總是巨大的,一個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一生。

    母親,這個偉大的稱呼,是人類的起源綿延不絕與發展的重要角色,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歷史那些非常有名的幾位母親。

    第一位便是“孟母三遷”中孟母,孟母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為了給他挑選好的居住環境,多次搬家,最後在搬到了書院旁邊,孟子每天跟著老師讀書,孟母這才滿意,要是沒有孟子沒有這樣一位偉大的母親,也許孟子虛有一身才華卻始終沒有人發掘教育,終其一生也就如同平凡人一樣。

    第二位“精忠報國”的岳母,我們從小就聽過岳母為岳飛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以此來鼓勵岳飛時刻不忘為國為民收復河山,岳飛也尊母志,建立“岳家軍”紀律嚴明,打的金人節節敗退,只可惜奸臣擋道,岳飛也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在風波亭,但是他的事蹟也被後世相傳。

    第三是“畫荻教子”的歐陽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他的母親也是教會了一生正義的人,歐陽修自小失去了父親由母親撫養長大,小時候家貧,讀書識字沒有紙筆,他的母親便以蘆葦幹做筆以沙地做紙教他讀書識字以明理,歐陽修也不負母親的重望,成為了北宋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第四是“封壇退鮓”的陶母,東晉名將陶侃之女母,大詩人陶淵明的曾祖母,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更教會陶侃的是做清廉之官,即使是一罈醃魚也可不隨意受賄。

  • 8 # 糊了個逗

    在我們五千年的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傑出的巨人,他們或者創造歷史,或者因為留下了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詢他們成功的足跡,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們的背後幾乎毫無例外地都站著一位偉大的母親!

    一,岳母刺字

    岳飛自從槍挑了小樑王,大鬧比武場之後,和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家鄉河南湯陰,閒居起來。 時候,北方金國興起,四太子金兀朮率領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力抵抗,被金兵佔了都城汴梁(今開封),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擄到北國。金兵在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再加上河南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顆粒無收,百姓如處水火,苦不可言。岳飛和母親、妻子在家苦守清貧,甚是淒涼。王貴、湯懷、牛皋幾個人的父母相繼過世,幾個人耐不住飢寒,未免去做些不潔之事。岳飛幾次勸他們休取不義之財,他們也不肯聽,最後竟一齊去山中落草了。岳飛見這般光景,心中悲傷不已。 一天,岳飛正與母親在家中說話,有人前來叩門。岳飛把那人接到屋中,談話中才知道來人是洞庭湖楊麼起義軍的部將王佐,因楊麼久慕岳飛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來聘請前去相助。當下王佐拿出許多金銀珠寶作為聘禮。岳飛正色說道:“岳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堅辭不收。王佐無可奈何,最後只得收拾起聘禮回山去了。

    王佐走後,岳飛進去將這些細細說與母親。岳母聽罷,沉思了一會,就讓岳飛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後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岳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岳母說道:“孩兒,做孃的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了。但恐我死之後,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願你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於九泉了!”岳飛聽罷,說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便將衣服脫下半邊。岳母取過筆來,先在岳飛背上寫了“盡忠報國”,然後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只見岳飛的肉一聳,岳母問:“我兒痛麼?”岳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麼問孩兒痛不痛?”岳母流淚道:“孩兒,你怕孃的手軟,故說不痛。”說罷,咬著牙根刺起來。刺完,將醋墨塗上,使永遠不褪色了。岳飛起來,叩謝了母親訓子之恩。 這時,宋康王在金陵(今南京)繼位,為高宗。這就是南宋。朝廷傳下聖旨,聘召岳飛進京受職,率兵討賊,圖復中興,報仇雪恨。岳飛接了聖旨,即刻收拾停當。岳母叮嚀孩兒,勿忘“盡忠報國”。岳飛拜別母親,又囑咐了妻子,這才上馬進京去了。這以後,岳飛領兵幾次大敗金兵,力圖恢復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檜一夥,私通金國,陷害忠良。他們把岳飛騙進京,誣他謀反,下在獄中。審訊中,岳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大字,凜凜正氣,貫衝鬥牛。但邪惡猖獗一時,岳飛終被害死於風波亭。可是,岳母訓子報國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飛的美名卻千古流傳。

    二, 孔母授學

    孟軻之母因為“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天下母儀的典範。但是孔子母親顏徵在的教子故事,卻鮮為人知。其實,孔母在孔子的成長中同樣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孔子家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弟弟。商朝滅亡後,大哥微子被周封為宋國的國君,微子啟死後,微仲繼位,到孔子父親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魯國只是一名武士。孔子母親的家族先祖伯禽,是魯國的始祖,周公旦的長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孫子。周文王姬姓,伯禽分封他的後代在顏邑做邑首,以封地為姓,世代相傳,成為顏氏,孔子的母親就是魯國顏氏之女。 晚年再娶年輕女子顏氏,生孔子,在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有記載:“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雲。字仲尼,姓孔氏。”從司馬遷記載當中,印證了三個史實:顏氏女、野合和圩頂。 徵在教孩子們習字、算數和唱歌三門功課,同時也教孩子們學習禮節和儀式。孔丘不到六歲開始跟班學習,後來,徵在又收了幾個小學生,小孔丘成為他母親的小幫手,以盡輔導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不到十歲的小孔丘,已經學完全部發蒙功課,因他愛琢磨,肯用腦子想問題,記憶力出眾,喜歡幫助別人,成為同窗學習的佼佼者。有了孔母的這一段家教生涯,自己幫助別人學習的經歷,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直接的影響。

    按照當時的規矩,童子十歲就要外傅(跟別的老師去念書)。孔母關閉了她的學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內最好的學堂,學習詩歌、典籍、歷史等功課,即被後世稱為《詩》、《書》、《禮》、《樂》的內容。當時學堂稱為“庠”,屬於官辦學府,集中了魯國最優秀的老師,實施非常嚴格的教育。因顏氏家族與魯國國君是同宗關係,孔子仍以一個貴族子弟的身份,在學堂裡受到貴族式教育。孔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除了在家得到了母親的嚴傳身教外,不僅得到了顏氏宗親的支援,也得到魯國姬氏大族的照顧。 正是有著這種母子情深的依存關係,才有了《禮記·檀弓》裡故事的發生:孔子在其十七歲時,其母顏徵在仙逝,孔子堅持父母合葬,因母恥於野合之事,未曾告訴父墓所在,孔子為了打聽父墓所在,就想了個殯母於五父之衢的辦法。按常禮,殯當在寢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殯母於外,意在引起人們的注意,使人們怪而問之,孔子便可藉機打聽父墓之所在。後來問於鄒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親葬於防,然後使父母得以合葬。 與孟母教子相比,孔母雖然少了些經典的範例,但是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女人,能夠擇良定居、親臨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一代聖人的身後,我們依然可以說,是因為站著一位偉大的母親。

    三, 歐母畫荻

    歐陽修是中國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於1030年中進士,童年5月任西京國守推官,掌管文書,此後歷任知縣、知州、館閣校勘、知諫院、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職務,是傑出的文學家、史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歐陽修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為了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以後,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儘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嘗艱辛的母親。皇祜五年,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於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安葬。母親慈祥的面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出現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了一生的功業。為追悼母親,他寫下《先妣事略》,字裡行間無不透出母子的綿綿深情。 歐陽修的母親一身正氣,她的言傳身教影響了歐陽修的一生,使歐陽修一生光明磊落,敢說敢為,受到後人的尊敬。

    結語:

    身教重於言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他們本身是什麼樣的人,遠比他們運用了多少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哪個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