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琵琶的麻麻

    據國內外的實驗,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人體總要保持體溫恆定。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若超過 37℃時就感到酷熱,一般人們能夠忍受的溫度上限是52℃。相反,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冷;若低於0℃,就感到嚴寒。對於一般從事室外活動衣著合適的人,能夠忍受的溫度下限約為零下34℃。

    試驗表明,空氣中的相對溼度為50%—60%時,人體最為舒適,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當環境溫度較高時,人體就要借汗液的蒸發來排出熱量。此時,空氣溼度就顯得特別重要。當空氣溼度較高時,汗液蒸發速度很慢,人就有一種粘糊糊的感覺,很不舒服。如果高溫伴著高溼(例如夏季雷雨來臨前),還容易發生中暑現象。只有當空氣溼度較低時,汗液蒸發速度才會較快,即使天熱一點,人也感到一種爽

  • 2 # 青年中醫Lee

    有人對體溫已經做了回答,這裡不再贅述。我只是從中醫的角度講一講。中醫學講陰陽,天地是陰陽,人體也是一個陰陽,氣溫的變化是陰陽此消彼長的結果,而人在這種環境下,也要適應這種四季變換和陰陽長消的節奏,才可以保持健康。空調給人類帶來的改變是偉大的,是功不可沒的,空調這種事物沒有出現之前的人簡直是受盡了嚴寒酷暑的折磨,以前死在高熱和酷寒環境裡的人不計其數。但是現在因為有空調的出現,人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好了很多,但體質卻變得很差,為什麼?因為人體真正成了一個“恆溫動物”,三伏天時體溫維持在26℃以下,甚至恨不得19-20℃,數九寒天呢也是維持在26℃左右,一年四季溫度在變,而人的體溫不再隨著季節變換,原本很大的可以調控的陰陽圖逐漸變得很小很小,陰陽圖變小了,人體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也就下降了,體質虛弱適應能力變差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所以,在能夠調節和適應的情況下,走出空調房,多跟大自然接觸接觸,體質才不會變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接觸器220v與380v線圈結構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