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風熱線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禮泉因縣境內有醴泉,泉水味如醴而改名為醴泉縣。

    《辭源》說:“醴,酒也,釀之一宿而成,有酒味而已也。”“醴泉,言泉水味甘如醴也。”故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之說。

    《元和郡縣誌》卷1京兆府醴泉縣:“以縣界有(後)周醴泉宮,因以為名。”清康熙《陝西通志》卷3:醴泉“在縣東南三十里,週數十步,深不可測。漢宣帝時湧出,聞其味如醴,故名。隋置縣取此。”

    北周(557—581年)明帝二年(558年),將西魏時秦郡的甘泉、新疇2縣撤銷,轄區併入寧夷縣。建德二年(573年),又把秦郡撤銷,寧夷縣改屬咸陽郡,境內有北周醴泉宮,轄區為今禮泉縣地。

    隋代(581—618年)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北周寧夷縣為醴泉縣(因縣境內有醴泉宮而得名)。縣境有甘泉水、波水、浪水、又有九嵕山,溫秀嶺,轄區為今禮泉縣地及乾縣東部。

    新中國成立以後,醴泉縣原屬彬縣分割槽,1950年5月改屬咸陽專區,1953年1月改屬寶雞專區,1956年10月改由省轄。1958年12月將醴泉縣撤銷,併入乾縣。1961年9月復設醴泉縣。1964年9月改“醴”為“禮”。自唐至今,轄區均為今境地。

    由此可見,醴泉的泉水“在縣東南三十里,週數十步,深不可測。漢宣帝時湧出,聞其味如醴,故名。隋置縣取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學歷就該受到差別待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