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物樑子

    首先說茶事,茶文化。自從神農嘗百草,發現茶的食用藥用飲用作用後,中國就有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茶事活動,有了茶的歷史,距今有四千多年曆史。

    廣義文化應該從巴人貢茶於西周王室開始,作為青銅禮樂文化的部分。距今有3000多年曆史。狹義茶文化應該從東晉那幾首詩開始。特別是杜育的《荈賦》。茶作為一種特殊的自然靈物,進入中國文化人的精神生活領域,飲茶激發文思,清神等物理生化作用與精神生活聯絡起來了,中國文化人有了一種新的精神生活的自然空間與領域。

    其次,說茶道。我以為,陸羽《茶經》標誌著中國茶事歷史進入茶道文明的階段。

    我依舊堅持我二十多年前的認識,茶道或茶道文明統攬整個茶事活動。因為《茶經》明確地告訴人們:“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這是九個難點要點,九個動作與過程。

    雖然看起來,說的是茶葉採下來以後的茶事,但我們結合茶經所有十個方面,它是包括茶葉產地,和茶葉是什麼。《茶經》一之源,實際是開宗明義地向世人解說什麼是茶葉,從自然性狀飲茶作用到文字訓詁,各地民俗。

    而《九之略》是對第三“難”,即二十四器的補充說明。《十之圖》實際是最早關於茶室的最原始要求。

    總之來說,一杯好茶從土壤產地到鑑定區別,從加工製作到飲用,需要把好九個關鍵程式。

    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關於茶,茶聖提出“茶宜精行儉德之人”,關於飲茶,他提出“夏飲冬廢非飲也”。飲茶是一種修行,是一種以實踐“儉德”道德的實踐,近乎於一種宗教。

    三,陸氏茶或陸羽茶道

    在茶聖的心目中 或者說茶聖的茶道追求就是以“陸氏茶”與“伊公羹”看齊。達到以茶修身,以茶治國的目標。飲茶就是茶人通過茶來實現: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陸氏茶,或者說陸羽茶道,由“體均無行去白疾”自己、“坎上巽下離於中”自然與“滅胡明年鑄””社會三個部分組成。絕不是單打一,從口福之享到懷抱自然與社會均平。

    狹義的“茶藝”,指烹茶斟分茶的技術,古代的藝,主要指技術達到高超的程度。

    茶人不僅要掌握九難,烹出好茶,還要提升自己各種修養,包括文化修養與自己身體的調和。文化修養包括琴棋書畫詩歌是實現修齊治平的道路。即與烹茶之藝,有區別,同時又有緊密地聯絡,在陸氏茶中,是緊密結合的。

    最早撰寫《中國茶文化》的北京社科院王玲女史,曾提出:形而下曰藝,形而上謂道。就是說 把茶藝員的烹茶及其他(她)面前的器、水、火及飲 視為茶藝,而把精神活動,理想追求視為道。這對我們初學者理解藝與道的關係有幫助。也為許多茶文化專家接受。

    但在實踐過程中,藝和道是分不開的。真如演員在臺上的說學逗唱,與臺下的文史哲體音美修養密切相關一樣。

    我在這裡借用田蘊章先生講書法的辦法來闡述茶道文明。他說書法家就是文人,文人都應該是書法家。書法實踐與文人琴棋詩賦,不能截然分開。琴棋書畫詩文歌賦及經史子集 是書法家——文人的字內功,而不是字外功。今天文人不會寫字,寫字的不懂歷史文化,是書法難以振興的原因所在。

    我想說,形而下的修習:烹茶與茶的鑑別,茶的栽培、製作加工等,與形而上的詩賦哲思與以政治抱負及價值觀為核心的理想追求,不能截然分開。

    四,茶道文明

    茶文明是《茶戰》作者劉傑與賴曉文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是先有茶文明再有茶文化。與我觀點不完全一致地方是,用他們觀點講近現代以後的茶事是合理的,也是茶人奮鬥的目標。在國際競爭激烈的近現代社會,提出中國茶文明更有實踐引導意義。

    而我是歷史性地俯瞰整個茶事歷史。茶道文明是茶事歷史的一個嶄新階段。是文明二字的中國理解,即茶聖陸羽提倡的:精雅,精妙化。

    茶道文明是一種新型的綜合的文化實踐體系。

    今天要獲得一杯好茶,不僅包括現代茶葉科學的指導實踐,也必然符合現代人的健康理念與審美原則,而文化技能更是茶人立身之本。一杯茶,好不好,不但中中國人要認可,同時還需要歐盟等外中國人要認可。

    因此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茶道文明實踐者,比之茶聖時代,要付出更多:文化積累更豐厚,茶葉科技知識更復雜,社會生活(國際國內)更繁複。中國茶葉與中華茶道文明要走向國際社會,必須擁有拿得出手的茶事技能與中國文化修養,掌握國際社會規則。

    如果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文化修養,沒有自信的理想抱負與政治追求,僅僅滿足於把特定一款茶葉泡出最好的滋味,僅僅只是一個茶葉促銷員,而不是中華茶道文明的實踐家。

    中國茶道文明要影響世界,就要實現文化溝通與文化交流,而現代科技現代審美是必不可少的支撐。

    茶藝,是一種技能;

    茶道文明,是一個以茶為載體為媒介的文化複合體,一個規範,一個目標 ,一個需要中國茶人共同努力的偉大實踐過程;

    茶文化,體現在茶事上的價值觀審美觀!

    請不吝您批判的子彈!

  • 2 # 靜一號普洱茶

    茶藝包括:選茗、擇水、烹茶技術、茶具藝術、環境的選擇創造等一系列內容。茶藝背景是襯托主題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純、幽雅、質樸的氣質,增強藝術感染力。不同的風格的茶藝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選對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領會茶的滋味。

    茶藝表演用具有:茶,以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日本的煎茶道、臺灣的泡茶道都來源於潮州的工夫茶。

    2008年6月7日,茶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茶藝,萌芽於唐,發揚於宋,改革於明,極盛於清,可謂有相當的歷史淵源,自成一系統。

    最初是僧侶用茶來集中自己的思想,唐代趙州從諗禪師曾經以"吃茶去"來接引學人;後來才成為分享茶的儀式。

    唐代煮茶,多用姜鹽添味,世稱姜鹽茶,詩人薛能《茶詩》雲:"鹽損添常戒,姜宜煮更黃。"宋初流行點茶法,把茶葉碾成細末,衝出來的茶湯要色白如乳,《觀林詩話》載,北宋蘇軾喜歡鳳翔玉女洞的泉水,每次去,都要取兩瓶攜回烹茶。蘇軾有《和蔣夔寄茶》一詩:"老妻稚子不知愛,一半已入姜鹽煎。"。蘇軾本人很注重茶的養生效果,吃完飯後用濃茶漱口,可解除煩膩。

    明代起開始流行泡茶。

    有中中國人落腳的地方,就帶去飲茶的習慣;中中國人最先發現茶葉,是飲茶的古老民族。當你來到寶島臺灣,可能在一條老街中的寺廟內,看見叄叄兩兩的老者,悠閒地圍坐在一個拳頭大小而古可喜的茶壺旁,人手一杯,邊談邊飲,那就是中國傳統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臺北大都會繁忙的街道上,看見掛有茶字的茶藝館,迎面一陣天然的茶香撲鼻而來,如果你有興致駐足品一番,還會有專人為你示範如何泡一壺簡單易學的工夫茶。2015年,"潮州工夫茶藝"標準化的技術規程出臺,共有21道程式。

    茶道,就是品賞茶的美感之道。

    茶道亦被視為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一種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

    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領略傳統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種和美儀式。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於陶冶情操、去除雜念。

    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 茶道被譽為是道家的化身。

    茶道源於中國,之後又傳入西方。

    茶道起源於中國。中中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唐朝《封氏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最早記載。由此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呂溫在《三月三茶宴序》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

    在唐宋年間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飲茶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了一些約定俗稱的規矩和儀式,茶宴已有宮庭茶宴、寺院茶宴、文人茶宴之分。對茶飲在修身養性中的作用也有了相當深刻的認識,宋徽宗趙佶是一個茶飲的愛好者,他認為茶的芬芳品味,能使人閒和寧靜、趣味無窮:“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知矣。中澹閒潔,韻高致靜……”

    南宋紹熙二年(公元1191年)日本僧人榮西將茶種從中國帶回日本,從此日本才開始遍種茶葉。在南宋末期(公元1259年)日本南浦昭明禪師來到中國浙江省餘杭縣的經山寺取經,交流了該寺院的茶宴儀程,首次將中國的茶道引進日本,成為中國茶道在日本的最早傳播者。日本《類聚名物考》對此有明確記載:“茶道之起,在正元中筑前崇福寺開山南浦昭明由宋傳入。”日本《本朝高僧傳》也有:“南浦昭明由宋歸國,把茶臺子、茶道具一式帶到崇福寺"的記述。直到日本豐臣秀吉時代(公元1536~1598年,相當於中國明朝中後期)千利休成為日本茶道高僧後,才高高舉起了“茶道”這面旗幟,並總結出茶道四規:“和、敬、清、寂”,顯然這個基本理論是受到了中國茶道精髓的影響而形成的,其主要的儀程框架規範仍源於中國。

    中國的茶道出現很早,但遺憾的是中國雖然很早提出了“茶道”的概念,也在該領域中不斷實踐探索,卻沒有能夠旗幟鮮明地以“茶道”的名義來發展這項事業,也沒有規範出具有傳統意義的茶道禮儀。中國的茶道可以說是重精神而輕形式。有學者認為必要的儀式對“茶道”的旗幟來說是較為重要的,沒有儀式光自稱有“茶道”,雖然也不能說不可以,搞得有茶就可以稱道,那似乎就泛化了,最終也“道可道,非常道”了。

    泡茶本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簡單得來只要兩個動作就可以了:放茶葉、倒水。但是在茶道中,那一套儀式又過於複雜或是過於講究了,一般的老百姓肯定不會把日常的這件小事搞得如此複雜。

    事實上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發明和儀式的規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真諦,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唐代的飲茶方式和唐代的茶湯與我們今天的概念完全不同。唐代飲茶,是將茶餅切碎碾成粉末,過“羅” (“羅”,就是篩子。“茶羅”是一種專門用來篩茶粉的茶具)後加入沸水中煮成糊狀,同時還要往裡加鹽、蔥、姜、桔皮、薄荷等,類似於一種可怕的“胡辣湯”。也難怪這種徹底怪味、想象起來都讓人覺得不堪下嚥的“茶湯”能提神,能讓人喝了不打瞌睡。

    唐代的茶道向後世流傳,在經歷了元朝統治的一百年後徹底在中國的土地上湮滅。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內容。元代興起的茶葉泡水一直傳到了今天,但這裡已經沒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於中國的所謂“茶道”、“茶文化”,所謂“‘勤和簡靜’的茶道思想”,以及諸多扭捏姿態,全是近三十年來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虛的胡扯。所謂“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還有更荒誕的所謂漚了若干年的一個普洱茶餅子價渝百萬的宣傳,則簡直形同欺詐。這正是所謂器之不存,道亦不復。

    所以,儘管“茶道”這個詞從唐代至今已使用了一千多年,但至今在《新華詞典》、《辭海》、《詞源》等工具書中均無此詞條。

    茶道屬於東方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不同,在於東方文化往往沒有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而要靠個人憑藉自己的悟性去貼近它、理解它。早在中國唐代就有了“茶道”這個詞,例如,《封氏聞見記》中:“又因鴻漸之論,廣潤色之,於是茶道大行。”唐代劉貞亮在《飲茶十德》中也明確提出:“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茶道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意境、美學觀點和精神思想的一種行為藝術。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同時配以情緒等條件,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稱為美學宗教,以和、敬、清、寂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則是繼承唐宋遺風。

    深入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深入研究探索中國文化的復興。茶文化既屬中國文化範疇,即為以禮規範在品茶的各個細節,講究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和飲者的修養、情緒等共同形成的一種意境之美。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一種具體表現,談茶文化必須結合中國漢文化而論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和中華的文化內涵禮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

    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漢族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漢族對茶的配製是多種多樣的:有太湖的薰豆茶、蘇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鹽茶、蜀山的俠君茶、臺灣的凍頂茶、杭州的龍井茶、福建的烏龍茶等。

    全世界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喜愛品茶,各國茶文化各不相同,各有千秋;中國茶文化反映出中華民族的悠久的文明和禮儀。

    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的發現和利用已有四千七百多年的歷史,且長盛不衰,傳遍全球。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發於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於宋代,普及於明清之時。中國茶文化糅合佛、儒、道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同時,茶也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眾化、最受歡迎、最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綠色飲料。茶融天地人於一體,提倡"天下茶人是一家"。

    茶文化的內涵其實就是中國文化的內涵的一種具體表現和中國文化而論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謂,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是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品茶等習慣與中國的文化內涵和禮儀相結合形成的一種具有鮮明中國文化特徵的一種文化現象,也可以說是一種禮節現象。禮在中國古代用於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漢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和中國的一些生活中的習慣與形式相融合,形成了各類中國特色的文化現象。茶文化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中國不僅是茶葉的原產地之一,而且,在中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至今仍有著豐富多樣的飲茶習慣和風俗。

    種茶、飲茶不等於有了茶文化,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條件,還必須有文人的參與和文化的內涵。唐代陸羽所著《茶經》系統的總結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葉生產,飲用的經驗,提出了精行儉德的茶道精神。陸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視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規範,講究飲茶用具、飲茶用水和煮茶藝術,並與儒、道、佛哲學思想交融,而逐漸使人們進入他們的精神領域。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飲茶過程中,還創作了很多茶詩,僅在《全唐詩》中,流傳至今的就有百餘位詩人的四百餘首,從而奠定漢族茶文化的基礎。

    茶為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茶品順為最佳、還可作藥用,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裡有茶順為茗品。

    茶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品位。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藝術。茶文化是漢族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

    茶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茶文化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並通過茶藝表現精神。興於中國唐代,盛於宋、明代,衰於清代。中國茶道的主要內容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

    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則。唐代為克服九難 ,即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宋代為三點與三不點品茶,"三點"為新茶、甘泉、潔器為一,天氣好為一,風流儒雅、氣味相投的佳客為一。"三不點"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潔,是為一不;景色不好,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養舉止粗魯又為一不,共為三不。碰到這種情況,最好是不作藝術的品飲,以免敗興。

    中國茶道的發展過程:

    1.煎茶:把茶末投入壺中和水一塊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藝術品嘗形式。

    2.點茶,鬥茶:較之於唐代煎茶,宋人更喜愛典雅精緻的點茶藝術。由於宋代飲茶之風熾熱,所以還風行評比調茶技術和茶質優劣的"鬥茶",亦稱"茗戰"。中國鬥茶始於唐而盛於宋,隨著貢茶的興起應運而生。

    3.泡茶:元代人已開始普遍使用茶葉或茶末煎煮飲茶,不加或少加調料。這種簡便、純粹的"清飲"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加上後來的沸水沖泡法,到了明代,就形成了"泡茶"這種飲茶方式,一直沿用至今。

    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茶德、傳播茶道、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易等。茶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澱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茶內在具備的美好品性。

    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儉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藥、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

  • 3 # 說茶道事

    茶道:跟日本茶道不同,從古至今,我們中中國人從未對中國茶道有過確切的定義。道,是我們中中國人修為的至高境界,是天地間事物執行的規則。我們從來不輕易說道。技藝非常高超者,我們都只能稱之為“藝”,“近乎道”已經頂天了。日本茶道,道付之於形式。而我們的茶道,無形無色無象,是通過品茶領悟人生的智慧,或以茶喻人、以茶喻德。

    單純喝茶是物資層面,茶道則是精神層面,茶藝就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層。喝茶,茶藝,茶道,均屬於茶文化

    唐時,有兩位僧人從遠方來到趙州觀音寺,向從主持諗禪師禪師請教如何是禪。趙州禪師問其中的一個,“你以前來過嗎?”那個人回答:“沒有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 趙州禪師轉向另一個僧人,問:“你來過嗎?”這個僧人說:“我曾經來過。”趙州禪師說:“吃茶去!”這時,引領那兩個僧人到趙州禪師身邊來的監院就好奇地問:“禪師,怎麼來過的你讓他吃茶去,未曾來過的你也讓他吃茶去呢?” 趙州禪師稱呼了監院的名字,監院答應了一聲,趙州禪師說:“吃茶去!”(來源百度百科、《廣群芳譜.茶譜》引《指月錄》)西冷印社第五任社長、中國佛學院院長趙樸初亦有詩云:“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不管他是什麼茶藝什麼茶文化,喝個茶還需說文論道,且喝茶去。

  • 4 # 陶朱公

    茶道,是一種雅趣

    茶無需貴,

    特別是在陰鬱雨綿綿的時節,

    有一間乾淨舒適的林間小屋,屋裡有扇窗,窗外風景不聒噪。 

    窗前方几置一觀音姐姐的淨瓶,花不在多,

    只需含苞未吐的一朵,無需瓣舞香烈的一束,

    只是淡雅純白的一朵,不是色喧彩囂的一束。

    茶無需濃,

    施茶的女人輕妝就青衣,

    長髮用同樣青色的布帶低低地繫了,

    寬寬地覆了一肩清湯掛麵,

    眉宇間的淺笑,

    如霓如霧,

    如茶盞裡盤旋而上的清煙,

    如窗外吹來接地氣的清風,

    如門外慾侵階入室的苔蘚。

    茶不要亂:

    聽過關於茶的老故事講,

    好茶葉要在含煙籠霧的天氣裡,

    由未解人事的女娃子光了腳上茶山採茶,

    採不用手,要用脣去含下茶樹上剛吐出的嫩芽。

    茶不要煩:

    茶中含鹼,本可以清汙去垢,

    而在這樣的氣氛中,飲一杯茶,你會明白什麼叫清煩忘憂,

    會明白人世間,有種湯劑可以溶解庸煩俗囂,可以淨心滌肺。

    這,叫飲茶。

    當然,只要茶的神在,倒不一定拘泥形式。

    比如心中有事,邀約三五老友把小屋擠滿,

    一杯茶後,我們便是飽食終日的神仙,

    論世間如行棋,屋外的夜空或者都市的田字格,便是我們著子的棋盤。

    待茶漸無味,東方既白,棋經已然解析透徹。

    茶也可以獨飲。“寒夜兀坐,幽人首務”。

    自古以來,一個人喝茶是修行基本功。

    一杯青茶,一卷黃書,(流氓,我是指一杯泛青的淡茶,一卷泛黃的史書)

    便能品出名士守節,奸吝驕奢。

    便能神會秦風漢骨,魏晉風流。

    看茶波不興,也可感知時光流轉,“逝者如斯夫!”

  • 5 # 相魄

    我是賣茶葉的銷售員,從事行業七年時間了,在這個行業裡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對於茶葉裡面的茶藝,茶道,茶文化有一些瞭解,我就對我自己的瞭解來解釋一下這三者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做一簡單回答。

    那什麼又是茶道呢?茶道主要是道,什麼是道,這裡的道我理解為天地間的規則,茶道里面融合了天地人自然的一個規則,從這裡面感悟人以外的精神世界,來提升思想境界,也可以叫哲學但比哲學要高那麼一點兒,也叫玄。茶道就是通過茶來入道,通過茶來感悟人生滋味!這是我理解的茶道。

    那什麼是茶文化呢?

    茶藝,茶道,茶文化三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呢?

  • 6 # 漢合茶道

    1、茶藝:茶藝就是泡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不但要科學地泡好一壺茶,還要藝術地泡好一壺茶。

     

    2、茶道:茶道,是一種烹茶飲茶的生活藝術,是一種修生養性的生活方式。茶道是在操作茶藝過程中所追求、所體現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風尚,經常是和人生處世哲學結合起來。

     

    3、茶文化意為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徵,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聯、茶書、茶具、茶畫、茶學、茶故事、茶藝等等。茶文化起源地為中國。

     

    4、總的來說,茶藝是茶道的具體形式,茶道是茶藝的精神內涵。茶文化包含了茶藝、茶道。所以我們要學習茶文化,首先是從茶藝開始學習的,然後上升到茶道,一步一步來的。

    茶,要自己喝;路,要自己走。

    一杯茶的味道,聽再多的人說,終歸不如自己品出的味道來的真切,而由茶入道之路,終歸還是要用自己的心親自走一程。

  • 7 # 愛茶的蝸牛大叔

    廣義的茶文化是指整個茶葉發展歷程中有關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茶文化是專指其精神財富部分。茶文化分為四個層次: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心態文化。

    物態文化即有關茶葉的栽培、製造、加工、儲存、化學成分及療效研究等,也包括品茶時所使用的茶葉、水、茶具,以及桌椅、茶室等看得見摸得著得物品和建築物。

    制度文化即人們從事茶葉生茶和消費過程中所形成得社會行為規範。

    行為文化就是人們在茶葉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約定俗成得行為模式,通常以茶禮、茶俗以及茶藝等形式表現出來。

    心態文化是人們在應用茶葉得過程中所孕育出來得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主管因素。如在品茶時所追求的審美情趣、意境和韻味。以及由此所產生的豐富的聯想和文藝作品。將飲茶與人生處事哲學相結合,上升至哲理高度,形成所謂茶道、茶德等等。這是茶文化的最高層次,也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茶文化的靈魂,是指導茶文化活動的最高原則。中國茶道是和中國的民族精神、中國民族性格的養成、中國民族的文化特徵相一致的。中國茶道精神是中國民族精神、中國文化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茶藝的概念是指泡茶喝飲茶的技藝,具有藝術性和表演性。

    茶文化、茶藝、茶道三者的關係,茶文化包含了茶藝和茶道,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茶文化的重點是茶藝。

  • 8 # 茶掌門

    關於茶藝、茶道、茶文化,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1、茶藝是茶藝師泡茶過程中展示出來的技藝。主要是過程,呈現的是美感、優雅和舒服的感受。好的茶藝師對泡茶的流程和要素掌握的非常好,譬如投茶量、水溫、出湯時間,包括泡茶的動作等等,泡出來的茶就很好喝。有句話講的好,優秀的茶藝師能夠把普通的茶泡出好茶的味道。

    2、茶道是茶人在習茶過程中通過靜心、修身、養性,從而達到領悟人生、禪茶一味的一種境界。其實,我們中國茶道並沒有僅僅滿足於以茶修身養性的目的,而是更加大膽地去探索茶飲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創造性地將茶與中藥等多種天然原料有機地結合,使茶飲在醫療保健中的作用得以大大地增強,並使之獲得了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就是中國茶道最具實際價值的方面,也是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重視和喜愛的魅力所在。

    3、茶文化是長期以來形成的關於茶、茶藝、茶道等相關元素的總和。包括茶的起源、茶樹品種、茶的歷史發展、茶與身體健康、茶與美學等等一系列的內容,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一個區域內的關於習茶的習慣、氛圍、種植、製作、傳承等等特徵的總和,茶文化包含茶藝、茶道,但不限於茶藝茶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討論,當下環境,傳統藝術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