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鋒精裝裱
-
2 # 周學良老師
此問題分為兩個問題來探討較好,即傳統藝術本身的出路?和作為傳統藝術載體的藝術從業者的出路?
1、傳統藝術本身的前景會受到影響跟其自身的特點有很大的關係,在目前來看影響最大的商業化的程度和市場化推進的好壞。例如表演藝術裡面的京劇、豫劇、晉戲、梆子、崑曲、黃梅戲、評書、相聲等具有代表性的形式,我們當代的眾多普通人最大概率接觸過的就是相聲了,而相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德雲社、郭德綱。而如果對相聲有過更多瞭解的能夠理解德雲社的相聲是經過現代改良,用的是古法,裝的是新事,典型如岳雲鵬。
我年幼的時候生活在北方的一座小縣城,在過年節的時候依然能夠看到村子裡會請各路劇團前來表演,表演時的盛況於我依然記憶猶新,但那也是20年前的事了。
2、對於其他種類的傳統藝術來講,生存狀態大概也都差不多,工業化現代化的生活對這些傳統藝術不甚友好,大家都喜歡簡單的好上手的專案,但依然能夠找到其中活得很好的,只是數量多少的問題而已。
3、成為文化傳承專案、進博物館或者被遺忘。前者可以獲得政府的補助、被展覽,後者更加殘酷,但是在歷史長河中是更主流的事。多見於一些地方傳統手工藝,此處就不再舉例,太殘酷。
而作為傳統藝術從業者,則可以從改良的角度,以保護的善意去賦予傳統藝術本身以新生,當然生活還是要生活的,目前的社會環境對於這一塊是很友好的,不論是通過表演、直播、寫文章、教學來獲得收入還是申請進入政府專案,生活不會太差
時代的紛雜變化中,堅持初心,方得始終
-
3 # 關成眠
1.傳統藝術需要傳承者,傳承者需要好好保護和培養。有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要斷了特別可惜,這些都是先人多少代積累起來才形成一個系統的體系,需要有繼承人承上啟下對傳統藝術進行繼承,借鑑和創新,才能重新喚起傳統藝術的活力與生機。
2.將傳統藝術出書,拍成視訊,紀錄片等,以便學習研究,展示,宣傳。再將傳統藝術的製作方法詳細記錄,建立傳統藝術的資料庫防止傳統藝術的丟失。
3.需要和現代社會文化相結合,做出新的改變,跟上步伐不被淘汰。互相借鑑,突破固有枷鎖進行創新。
4.傳統藝術學有難度,需長時間積累才能有所成就。大多是子承父傳的家族傳承,幾代人積累出來的自小耳濡目染,傳承完整。但家庭傳承容易出現子女不願繼承傳統藝術或者天資平庸導致傳承斷層丟失等。而師徒傳承可以選擇有天賦的弟子作為繼承者,可以把傳統藝術傳承下去,學習的人多傳承廣泛沒有傳承斷層或者天賦平庸的後顧之憂,有利於傳統藝術的發展,但師徒傳承沒有血緣親密,難免會敝帚自珍留一手。時間久了自然會丟失了精華,破壞傳統藝術傳承的完整性。
5.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不能否定天賦的重要性,但努力也很重要,學習傳統藝術需要有天賦、耐得住性子和勤奮,現代的孩子都富養著大部分吃不得苦,還貪玩。大部分只把傳統藝術當做興趣而不是吃飯的飯碗沒有緊迫性,在以前手藝不好就沒飯吃自然學的精,恨不得把師傅的手藝精華都學來。
6.最後,也需要國家的扶持,學習傳統藝術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沒出師前需要大量的資金,有的需要生活養家餬口呢,飯都吃不飽怎麼傳承呀。希望國家大力支援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
4 # 行者三川
所謂"傳統藝術"只是個偽命題,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文明程序之中,藝術的創造與革新從來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根據不同時期和區域特點由後人進行了總結和區分而已。時間為宇,空間為宙,宇宙一直都在不停地運動著,藝術也一直在不由自主地執行著。藝術是無法傳承的,能夠傳承下來的只是技法。沒有藝術天賦者僅靠著技法是不能寫進藝術史的,而天才會把自己的靈魂恰如其分地融入藝術品之中,一言不合就推進或改變了藝術的程序。我們都一廂情願地忙於所謂"傳統藝術"該如何如何突圍,創立什麼流派,形成什麼風格,種種設想與長篇累牘的論證,這無異於捨本逐末。最後,讓理論家的理論見鬼去吧!讓哲學家的哲學放風箏去吧!所有的猜想和評論都是對藝術史的歪曲和阻礙。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共同寄望於天才的出現,當藝術的車輪陷入泥沼,那無形的推手出現的時候也就不遠了。
-
5 # 閱後閃瞎
我學過很多年繪畫,因為喜歡做視覺設計,最終沒走繪畫的道路,關於出路的問題這個很難說出一個準確的,這需要機遇,我提供一段我前幾年參加一個美術展覽在廁所裡聽到的兩位傳統畫家的對話,其中一位說今天咋樣,另一位說現代人都不喜歡這個沒什麼關注,一幅也沒賣,前一位說我也是,然後說我朋友就畫點米老鼠、kitty貓賣了好多,要不咱們也畫點?後一位只是一聲嘆息!老實說聽的我心裡澀澀的!
-
6 # 萬一堂掌櫃月月
作為一個藝術家的推廣者,我更願意藝術家靜下來時想想20年後……我們的孩子是不是還喜歡梅蘭竹菊……他們的家裡是不是還喜歡掛關公?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 那麼不妨去學學故宮,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是時代去順應我們 而是我們需要推陳出新 去引領時代
-
7 # 顏末影溪
長期以來,人們對民間藝術的重要性、民間藝術發展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國民間藝術的發展處在一個邊緣化狀態,以至於很多人認為民間藝術是低俗的、樸素的、低端的,沒有文化含量,而忽視了民間藝術具有鮮活性、當代性的本質特徵。在認識誤區的影響下,很多人認為中國的民間藝術缺乏創意,缺少創造。但實際上,中國民間藝術並不缺乏優秀的文化IP,恰恰相反,中國民間藝術是鮮活的、當代的,之所以出現了今天發展式微的局面,主要是我們沒能緊跟社會發展的步伐,導致對民間藝術發現不夠、推廣不足、轉化不力、創新滯後。
-
8 # 養畫呂宗平鏽墨
死路一條。再說你所表達的傳統是哪個朝代的傳統呢?傳統也是發展的啊,約幹年後今天的我們同樣是未來社會人的傳統,那就要看我們有沒有超越歷史的成就了,有沒有讓後人記住的東西。
-
9 # 古麗歐卡
當前藝術的出路在於人民性的體現。人民性當然並不完全等同於人民。但藝術必須根植於人民,併為人民大眾服務。離開了人民,離開了生活,藝術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自絕於死路。
-
10 # 使用者2228255600798
書法純藝術論是不懂書法無文化!
書法藝術領導藝術指有藝術性,而不是純藝術是因為書法遠遠高於藝術。
社會意識形態:
政治道德宗教哲學藝術:繪畫雕刻攝影文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
社會物質形態:
衣食住行用:服裝烹調建築陶瓷書法刻章照相應用文:信函序(蘭亭)稿(祭侄)帖(寒食、自敘、古詩四)。
書法不是藝術按藝術去解釋,只能說明是個書法外行!
-
11 # 歸心齋文談
藝術是反映生活的鏡子,藝術是生活的放大和提高,藝術是生活的升級版,當然,藝術不一定反應現實生活,也可以是歷史、神話、夢幻、想象等等,也可以是作者內心世界的寫照,總之,藝術是五花八門的,是超出現實的,現代藝術如此,傳統藝術亦如此。
藝術的出路在藝術,唯有真正的藝術才能有永久的生命力,而不是其他。搞藝術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藝術家,其次才是一個生活中當下的自然人。藝術的生命是無窮的,但藝術家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樣在有限的生命裡創造出無限生命的藝術精品是藝術家的使命和歸宿。
所以,無論過去還是當下,藝術的出路在於藝術,不在政治,也不在經濟,“自古聖賢皆寂寞”,想隨波逐流不會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更應該在當下環境中作一個純粹的藝術家。
現在是多元化社會,純藝術的東西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間的,不要一說到純藝術好像就是死路一條,不會的,相信一切皆有可能,我們做好自己就行。
-
12 # 迪迪噠噠胡小迪
當下環境,傳統藝術的出路?
首先是當下環境,當下環境,是我們從未遇到過的,前所未有的人類社會的新的時期,這個時期還在不斷的快速的加速度的在變化著;傳統藝術,所謂傳統藝術,他分為繼承和傳承,當我們的傳統藝術在當下語境裡是否有效的問題,怎麼繼承和怎麼傳承的問題,是一個大的課題和大的學科,在這個基礎上大家可以討論。
-
13 # 神筆藝術家
隨著傳統藝術逐步小眾化之後,做精做細,做出真正可以傳承的藝術精髓,流芳百世才是最終目標。市場化的藝術形式,變幻莫測,曇花一現而已。各有千秋,一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
14 # 解憂雜貨店andy
中國的傳統藝術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當代多元化的背景中,中國傳統藝術文化更應該走向世界,發揚光大!
1.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2.加大創新能力,使傳統藝術煥發時代光芒
3.大力支援傳統藝術產業的發展,
-
15 # 子懿ovo
這個要取決於你有什麼專長和興趣愛好,傳統藝術相關的職業有很多,就拿學美術的來說,職業就五花八門,不過都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室內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建築設計,UI設計,牆繪,紋身師,服裝設計,插畫師,攝影師,遊戲電影原畫師,珠寶設計師等等
回覆列表
我是一名裱畫師,針對中國傳統藝術的出路問題,我想針對目前大家很少接觸的傳統手工裝裱,發表一下我個人的觀點; 書畫手工裝裱作為中國的傳統手藝已有千年
歷史,而如今隨著中國書畫市場的不斷擴大,人們審美及用途場景的不斷升級,再加上人們對於消費的價格定義,促使了低價的機器裝裱行業的龐大,使很多做傳統書畫手工裝裱的朋友無法堅持下去;所以大家現在很少能看到還有隻做傳統書畫手工裝裱的門店及裝裱師。 但是在當前網際網路線上付費課程逐漸龐大的時代,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學習這門手藝的時候,很多書友已經慢慢的有了這種“自己的作品,自己裝裱”的這種意識,所以未來我們的手工裝裱氛圍會越來越好,我想未來書友們再談談問題的時候,不光只是針對作品的內容本身去討論,可能會再加入新的話題,即“七分裝裱”的話題。 三分書畫,七分裝裱 我相信但凡接觸過毛筆的人都會非常熟悉這句話,可是真正能理解這句話的會非常的少, 如果大家真的能夠理解七分裝裱的真正含義,則不會再有書友拿著自己辛苦創作好的作品去選擇毫無工藝毫無技術含量的“機器燙” 而針對如何讓人多的人去真正理解“七分裝裱”的真正含義,就需要在當前網際網路的時代,靠每一位深耕這個領域的師傅們,踏上網際網路知識付費的平臺,把這門手藝傳遞給更多的人,我一直再做,也影響了很多人,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未來兩年中國的傳統書畫裝裱氛圍會越來越好,市面上也會出現更多的真正可以體現“七分裝裱”效果的作品。而不在是“蘿蔔白菜爛大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