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大美女的

    建國以來,隨著考古工作的發展,對於三國、兩晉、南北朝的都城遺址,也作了一些調查與試掘。如曹魏的鄴城,孫吳的建康(今南京)、武昌(今湖北鄂城),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洛陽,北魏的平城等地,均經過調查勘探。由於有些材料尚未發表,現只就鄴城、洛陽兩遺址來觀察三國、兩晉、南北朝城市建築的痕跡。

    【鄴城】據《水經注》所載,鄴城於建安九年(204)曹操所建,東西各長三點五公里,南北各長二點二公里,這在當時算是個不小的城市。其遺址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與河南省安陽縣交界處。除曹操外,後來石勒與慕容氏均以其地為其國都。但因漳水歷年氾濫,曹魏鄴城的遺址已無跡可尋,只剩有兩處夯土的臺基,東西各寬七十餘公尺,高約十公尺,頂部瓦礫堆積約厚七十至八十公釐。可以斷定是古鄴城遺址的一部分。

    勘探研究初步的結果表明,當時的鄴城已奠定了後世國都的模式,即將宮苑集中於鄴城的北部,而將南部區劃為若干居民點——裡,堅固的高臺,則虎踞於城之西北隅,顯然是為了瞭望等軍事目的而建築。這在中國城市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洛陽古城】洛陽是東漢、魏、西晉、北魏的故都遺址。就其遺址勘探,是一處南北長、東西窄的不規則的長方形城池,東、西、北三面各有幾處曲折城垣,南垣因為洛水遷移,已蕩然無跡可尋。現度量其殘存的城垣,西垣長四千二百九十公尺,垣寬二十公尺;北垣約長三千七百公尺,垣寬二十五至三十公尺;東垣約長三千八百九十五公尺,垣寬約十四公尺。據此作出的實測平面圖,與文獻所記大致相同。西、北、東三面共有門缺十處。

    據勘探結果表明,從東漢至北魏各朝,洛陽城的防禦設施,已相當完備。此外,在築城時對於城市排水的問題,亦非常注意。雖然在處於龍山文化中晚期的河南淮陽平糧臺遺址和陝西周原宮殿遺址,已發現陶製水管,似作排水之用。但像洛陽古城這樣大的城池,對供排水問題予以周密的考慮,形成城市排水系統,是值得一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醋加水燒熱有甚麼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