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
睢陽學舍書懷①
范仲淹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②誰人奏洞簫。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注]
①此詩是作者年輕求學時所作。
②漢苑:指皇家官苑。
④賦鷦鷯:晉代張華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阮籍見之,嘆月:“王佐之才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雲飄蕩,都城遙遠,詩人發出誰才能在漢苑吹奏洞簫的疑問,表現仕進願望。
B.詩人認為人生多難但不要悲觀、消極,雖然不知名也應當努力展現自己的才能。
C.詩人清貧仍如顏回一樣快樂;堅信自己琴技高超,會得到鍾子期那樣的行家的賞識。
D.尾聯前句中的“斯文”在此泛指文化,詩人相信上天不會讓有才華的人永遠被埋沒。
16.本詩最後一句化用了西晉詩人左思《詠史》中的詩句:“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兩首詩都以“澗松”自比,但傳達出的情感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C(誤將用典當實指。“琴遇鍾君”是用伯牙子期的典故表達對知音的渴望,並非實指自己琴技高超)
16.①左詩中的“澗松”高百尺卻被“山苗”遮蔽,充滿不平和怨恨,比喻無機會仲展抱負的英才,表達了詩人因階級差別而志不得仲的憤懣;②範詩中的“澗松”位置雖低卻不抱怨,作者以此自比,表達了對自己才能的自信和積極努力的思想。(6分,每點3分)
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
睢陽學舍書懷①
范仲淹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②誰人奏洞簫。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注]
①此詩是作者年輕求學時所作。
②漢苑:指皇家官苑。
④賦鷦鷯:晉代張華初未知名,著《鷦鷯賦》以自寄。阮籍見之,嘆月:“王佐之才也!”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白雲飄蕩,都城遙遠,詩人發出誰才能在漢苑吹奏洞簫的疑問,表現仕進願望。
B.詩人認為人生多難但不要悲觀、消極,雖然不知名也應當努力展現自己的才能。
C.詩人清貧仍如顏回一樣快樂;堅信自己琴技高超,會得到鍾子期那樣的行家的賞識。
D.尾聯前句中的“斯文”在此泛指文化,詩人相信上天不會讓有才華的人永遠被埋沒。
16.本詩最後一句化用了西晉詩人左思《詠史》中的詩句:“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兩首詩都以“澗松”自比,但傳達出的情感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6分)
答案: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15.C(誤將用典當實指。“琴遇鍾君”是用伯牙子期的典故表達對知音的渴望,並非實指自己琴技高超)
16.①左詩中的“澗松”高百尺卻被“山苗”遮蔽,充滿不平和怨恨,比喻無機會仲展抱負的英才,表達了詩人因階級差別而志不得仲的憤懣;②範詩中的“澗松”位置雖低卻不抱怨,作者以此自比,表達了對自己才能的自信和積極努力的思想。(6分,每點3分)